李欽艷多布杰劉光敏李健
(1西藏昌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西藏昌都 854000;2西藏昌都市血站 西藏昌都 854000;3西藏昌都市衛生局疾控科 西藏昌都 854000)
丁青縣1起肉毒桿菌食物中毒調查報告
李欽艷1多布杰1劉光敏2李健3
(1西藏昌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西藏昌都 854000;2西藏昌都市血站 西藏昌都 854000;3西藏昌都市衛生局疾控科 西藏昌都 854000)
目的:通過回顧總結2013年9月丁青縣甘巖鄉窘熱寺發生的肉毒桿菌食物中毒疫情,加深專業人員對肉毒桿菌食物中毒的認識,提高防控能力。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結果:通過臨床表現及流行病學調查初步判斷為肉毒桿菌食物中毒,最終實驗室檢測發現A、B、E型肉毒毒素。結論:該疫情為一起肉毒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肉毒桿菌;調查
2013年9月12日,丁青縣甘巖鄉卡崩村窘熱寺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接到丁青縣衛生局報告后,昌都地區衛生局立即組織地區疾控中心專業人員前往疫情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回顧總結如下:
1.1 發病經過2013年9月10日,當地一戶農牧民家中不明原因死亡3頭牦牛,牧民疑為牛出敗病(牛出敗病是由巴氏桿菌引起的,以敗血癥和組織器官的出血性炎癥為特征的傳染病,故又稱牛出血性敗血癥。),牧民在戶外放置暴曬一天后,剝皮將牛肉贈送給寺院,(當地的風俗習慣,認為自然死亡的不算殺生,故贈送給寺院)9月12食用后即有僧尼出現全身發麻、頭痛、發聲、吞咽、呼吸困難,視物模糊,眼瞼下垂,、腹痛、腹瀉乏力等。至9月17日陸續有38人發病,7人病情較重在縣醫院經對癥搶救,其余31人病情已穩定,無死亡病例。
1.2 流行病學調查
衛生監督、疾病控制人員對此次食物中毒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中毒患者38人,均為女性,年齡20-43歲,發病潛伏期最短8小時,最長7天。主要臨床癥狀為頭痛、頭暈、腹痛劇烈、腹瀉,惡心嘔吐,吞咽、呼吸困難,視物模糊,眼瞼下垂,嗜睡、昏迷等,發病38人中,7人癥狀較重,31人癥狀較輕。該寺共有僧尼113人,發病38人。進食食譜為:牧民送的牛肉,寺院的酥油茶、糌粑等,食用該牛肉多的發病快,病情重,食用該牛肉量少的發病慢,病情較輕。所有中毒病人經抗毒血清(A、B、E、F型)及對癥治療均痊愈。調查的同時,隨機采集現癥病人血清、糞標本送送檢。
2.1 隨機采集現癥病人血、糞樣共4份送自制區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
2.2 檢測結果:4份血樣中肉毒桿菌A型3份、B型2份、E型1份,4份糞便樣品中A型3份、B型1份。
定性此次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未剝皮暴曬一天后被肉毒桿菌污染的牛肉引起的肉毒桿菌食物中毒。
4.1 中毒患者有共同進餐史,有相同的中毒癥狀,癥狀嚴重程度與食用量的多少呈正相關。
4.2 隨機從中毒患者的血清、糞便中檢測出A、B、E三個型別的肉毒毒素。根據血清反應特異性的不同,可將肉毒毒素分為A、B、C、D、E、F、G共八個血清型,其中A、B、E、F四個型別可引起人類中毒,A型比B型或E型的致死能力更強,此次肉毒食物中毒恰是致死率最高的A、B、E三型。
4.3 肉毒桿菌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桿菌分泌的肉毒素中毒,肉毒素是一種很強的神經毒素,對人的致死量為10-9mg/(kg.bw),肉毒毒素對消化酶、酸和低溫穩定,但對堿和熱敏感,在正常胃液中24小時不被破壞,故可被胃腸道吸收。肉毒毒素經消化道進入血液后,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腦神經核、神經肌肉的連接部和自主末梢,抑制神經末梢乙酰膽堿的釋放,導致肌肉麻痹和神經功能障礙。我國發生的肉毒桿菌中毒患者中有91.8%由植物性食品引起,內陸地區常因進食被肉毒桿菌污染的腌肉、制作不良的罐頭食品以及食用豆瓣醬、臭豆腐及不新鮮的魚、豬肉、豬肝等而發病較多見。但在西藏的牧區卻99.9%的以動物性食品為主,特別是以變質的牛羊肉為主,過去常有散在發病,但像這次食物中毒人數之多實為罕見.
4.4 在西藏的農牧區5-9月氣溫較其他時候高,自古農牧民外出做工喜歡攜帶放久了稍有點臭味的牛羊肉做干糧,過去氣溫較低,肉毒桿菌不宜生長繁殖而產生毒素,而當今隨著全球氣溫變暖,西藏的夏季氣溫較過去有所升高,給肉毒桿菌提供了生長繁殖產毒的條件。另外當地牧民喜歡食用略帶臭味的牛肉,為此有人會特意將新鮮牛肉在地下或密封的皮口袋里放置一段時間,使其變得稍有臭味才食用,這樣更容易導致肉毒桿菌產毒,是造成我區屢有散發肉毒桿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1]。
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為防止肉毒桿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發生,建議如下:
5.1 因肉毒毒素是經消化道吸收進入血液的,因此嚴格控制廣大牧民食用變質及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肉,改變農牧民生活習慣和肉類儲存方式及食用方法,對變色、變味、不明原因死亡的動物不要食用,改變食生肉的習慣,改變肉類儲藏方式[2]。
5.2 繼續利用電視、宣傳欄及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在食物中毒好發的夏秋季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對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識,防止肉毒食物中毒的發生。
5.3 加強對我區醫務人員的培訓,對肉毒中毒表現的惡心、嘔吐以及眼內外肌癱瘓所致的視力模糊、復視、眼瞼下垂和咽肌癱瘓所致的呼吸困難等典型臨床表現要充分認識和了解,及早對患者做出診斷。認識到抗毒素是醫治肉毒桿菌中毒唯一有特效的治療手段,早期使用抗毒素尤以起病后24 h內使用效果最好。
5.4 針對肉毒毒素型別,做好抗毒血清應急儲備工作。以防患于未然。
[1]營養與食品衛生/孫長顥主編.-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
[2]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南(2012年版)
R516.2
B
1009-6019(2015)11-02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