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松云
(廣西區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廣西南寧 530021)
眼科顯微器械集中處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蔣松云
(廣西區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廣西南寧 530021)
目的:探討眼科顯微器械在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存在問題及對策。方法:通過質量控制記錄、差錯記錄本、眼科手術室反饋,回顧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88704件眼科顯微器械在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查找原因,制定改進措施。結果:工作人員操作不熟練導致眼科顯微器械損壞5件、混淆3起,組裝錯誤2件、丟失2件。結論:通過加強人員的培訓,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器械處理各環節的保護,經常與眼科手術室護士的溝通,確保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質量,減少器械的損壞和丟失,有效地降低差錯率,提高手術室的滿意度。
眼科顯微器械;集中處理;問題;對策
眼科顯微器械因其材質特殊、精密度高、結構復雜等特點,清洗難度大,且其價格高,如果管理或使用不當則會造成器械的損壞或丟失,影響手術的正常進行。《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規定:應采取集中管理方式,對需要消毒或滅菌后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滅菌和供應[1]。為此,我院自2012年7月起眼科手術顯微器械由供應室集中處理,對集中處理中存在問題進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方法
調查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眼科顯微器械在消毒供應中心回收、清洗消毒、檢查包裝、滅菌、下送各環節資料,從質量控制反饋記錄、差錯記錄、眼科手術室反饋記錄、眼科手術室滿意度調查中回顧性分析,集中處理眼科顯微器械88704件,對每次出現的問題及時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2.結果:器械損壞5件、器械混淆3件、器械組裝錯誤2件、器械丟失2件。
3.問題與對策
3.1 器械損壞
3.1.1 運輸環節眼科器械小巧、精細,易損壞,消毒供應室與眼科手術室不在同一棟樓,運輸途中路面不平,距離較遠,器械頭端保護不當、器械相互碰撞損壞易致損壞1例。因此,我院采取帶蓋的精密籃筐,內放置硅膠墊,把用后的眼科顯微器械鑲在硅膠墊內固定,放在大小合適的回收箱內密閉回收。滅菌后將器械包放置于清潔車,輕拿輕放,并有"勿壓勿倒"標識。有運輸途中輕穩,盡量避免器械相互碰撞,通過采取以上保護措施后未發生類似情況。
3.1.2 清洗環節工作人員對眼科器械的結構、性能不熟悉;按班次清洗,清洗水平參差不齊,經手人員較多;清洗工具選擇不當而致器械的損壞3例。請經驗豐富的眼科手術護士反復現場示教,講解器械的名稱和結構,清洗時重點關注的器械的各腔隙、關節位和齒縫位等[2]。制定顯微器械回收、分類、清洗、消毒、檢查包裝的操作流程,對全體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在此基礎上選取動作輕巧、細心、靈敏、責任心強的人員強化培訓,固定專職人員進行清洗,并且加強清洗各環節的保護:(1)初洗檢查器械各個軸節,有肉眼可見血污,用專用軟毛刷輕輕在流動水下清洗,連接管高壓水槍進行沖洗。如果器械有銹斑,清洗前用1:7的除銹劑做局部除銹處理,但不宜全部浸泡,因為除銹劑中含有弱磷酸,對器械有一定的腐蝕作用[3]。(2)超聲機清洗超聲前把器械的各個軸節打開,放入精密器械籃筐,內有硅膠墊保護,水位浸過器械,按1:150放入多酶清洗液,溫度40℃,超聲清洗5min。(3)漂洗及終末漂洗超聲完畢取出器械,放入沖洗槽內用純水沖冼5-10分鐘,帶管腔器械用高壓水槍反復沖洗30秒,徹底把多酶清洗液沖洗干凈。注意與其他普通器械分開,以免引起器械相撞而損壞。(4)消毒將清洗后的顯微器械連同密籃筐和硅膠墊一起放入醫用煮沸槽煮沸90℃2分鐘或A0600。(5)干燥在干燥臺用氣槍將管腔內的水吹干,最后把每份眼科顯微器械平放于精密器械筐,器械分別鑲在硅膠墊內,放入烘干箱內干燥20分鐘,避免器械重疊、碰撞。我院剛接收眼科手術顯微器械時,工作人員因操作不當把超乳手柄頭洗壞,當時請眼科手術護士來現場指導,糾正了不當操作,避免了類似情況發生。
3.1.3 檢查包裝環節由專職包裝人員在放大鏡下檢查器械的清洗質量,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光潔、無血漬、污漬、可剝脫的附著物、水垢、銹斑為合格,有肉眼可見的污漬、銹斑,返回去污區重新處理;發現器械性能不好及時通知眼科手術室更換,以免影響手術中使用效果。器械尖端朝上,并用保護套保護,鑲在精密器械內的硅膠墊里,硅膠墊的成分為聚丙烯塑料,不僅能耐高溫高壓滅菌,而且網孔有利于蒸汽的穿透和散熱[4],對器械起到一個很好的保護作用,有效地降低器械的損壞。包裝人員因器械放置不好包裝致器械頭端變形1例。
3.1.4 滅菌環節怕濕怕熱的器械可用低溫等離子滅菌,耐濕耐熱的器械用壓力蒸汽滅菌。消毒員裝載時輕拿輕放,器械勿相互重疊受壓,并注意放置"勿壓勿倒"標識。
3.2 器械混淆由于工作人員對眼科顯微器械結構、名稱不熟悉,加之器械使用后護士未按常規分類,特別是單包器械與成套器械放在一起,分類清點時容易搞混。因此加強工作人員眼科器械知識培訓,熟練掌握器械種類和特點,并把器械拍照保存于計算機中存檔,方便工作人員隨時學習,強化記憶;要求眼科手術護士將用后的器械按每份常規分類放置,在源頭把錯誤賭住,降低器械錯誤率;將眼科顯微器械與其他器械分開分類清點、清洗;獨立包裝臺包裝,避免出現器械混淆影響手術中的使用。本院因對器械不熟悉,將眼科顯現器械與其他器械混淆1例,眼科顯微器械內部相互混淆2例,引起手術醫生意見很大。
3.3 器械組裝錯誤通過請進來和送出去的培訓方式,強化器械的拆卸和組裝技能培訓,熟練掌握器械的結構、性能和特點。把拆卸下來的同套器械放在一起,避免出現器械組裝錯誤。
3.4 器械丟失《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中要求,不應在診療場所對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進行清點,采用封密方式回收[1]。避免污物向外擴散,污染周圍環境,有利于院內感染的控制,但是,臨床工作中收回的器械,分類清點出現器械數目與清單不相符時,使用科室認為器械數目不符的情況與他無關,而是供應室回收環節存在問題,要求當面清點器械的情況,加重了科室間的誤會和矛盾;在眼科顯微器械處理各環節疏忽而致器械丟失的現象。加強人員各處理環節的培訓,提高人員工作責任心,避免因各個環節疏忽而致器械的丟失;分類清點時雙人核對,嚴格落實查對制度;應用消毒供應信息質量追溯系統對器械處理每個環節進行信息采集追蹤,有效地避免了器械下落不明難以查找的情況,加強與使用科室溝通,相互信任。
總之,針對眼科顯微器械集中處理中出現的問題,采取專人負責制,減少經手環節;加強培訓、嚴格遵守操作流程和制度,做好器械處理各環節的保護措施,確保器械質量和安全,另外器械處理全程應用信息質量追溯系統進行消毒滅菌質量的追溯,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質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9:2.
[2]董愛英,眼科顯微器械集中管理前后清洗質量比較.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31(3)282。
[3]高倩,盧琰嘉.運用魚骨圖分析眼科顯微器械處置中易損因素.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4):611-622。
[4]李群,傅其蕾,唐友艷.眼科顯微器械集中處量中的損壞因素及對策.中國傷醫學,2013.21(7),395。
R322.9+1
B
1009-6019(2015)11-0272-02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自籌經費科研課題,合同號:Z20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