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愛梅
(漣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湖南 漣源 417100)
遠離慢病侵擾走上健康步道
龍愛梅
(漣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湖南 漣源 417100)
本文分別從堅持政府主導、堅持部門配合、堅持規劃先行、堅持筑牢體系、堅持防治結合、堅持普及素養等方面出發,全方位完善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使居民可以遠離慢性病的困擾,走上健康道路。
慢性病;預防;控制;健康
近年來,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推進、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不斷發生改變,隨之而來的慢性病發病人數、結構、原因也在悄然變化。
為確保工作取得實效,我市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19個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示范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慢性病防控工作。從2012年開始慢病綜合防控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10萬;衛生局每年給40萬。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經費在疾控中心2013年占業務總經費的10.1%、2014年占了15.9%,呈逐年增加趨勢[1]。
一是衛生、教育等部門聯合開展中小學校慢性病健康教育與口腔衛生工作。學校均開設健康教育課程和知識講座,部分學校免費開展齲齒檢查和優惠進行齲齒充填和窩溝封閉工作。
二是組織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及無煙單位創建。以點帶面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支持性環境建設,營造并維護好慢性病綜合防控氛圍[2]。衛生部門與愛衛、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園林局等單位繼續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工作,全市已建成1個健康主題公園、1個洪水嶺原生態公園、65條健身步道;建成健康單位13家、健康社區10家、健康餐廳12家,健康食堂11家,全市所有醫療機構全部為無煙單位,衛生系統外無煙單位23家。
三是工會、體育局聯合落實工間操和職工健康體檢制度,工間操和職工體檢覆蓋率分別為86%、67%。
將慢性病防控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十二五規劃",制定出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規劃(2012-2015年)、示范區創建和居民(2014年-2017年18歲以上)慢性病篩查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公共場所禁煙、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工間操和健康體檢等系列制度,明確部門職責,簽訂目標責任狀,建立聯動機制,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將各部門和單位的履職情況納入政府督查和三個文明建設考核的重要內容,為慢性病綜合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自2010以來,市疾控中心設置了慢性病防治科,共有專業人員6人、健康教育宣傳人員5人。到2014年慢性病防治科專業人員增加到9人。
自2009年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來,不斷強化舉措,充實力量,嚴格考核,逐步構建了以市級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為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村衛生室為基礎、家庭為重點的"四位一體"慢性病防控網絡。不斷加強慢性病管理網絡化和動態化管理,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確保慢性病人管理的連續性,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命質量。2012年,組建10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先行先試,以點帶面,逐步鋪開,目前共有自我管理小組328個。全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登記率分別為19%、12%,規范化管理率為17%、11%,控制率為15%、12%。
一是調查摸底。2012年開始,開展人群健康狀況基線調查社區診斷、慢性病及慢性病健康危險因素知曉率調查,摸清慢性病健康家底[3]。二是疾病監測。在全市37家醫療衛生單位開展死因監測、腫瘤登記和心腦血管事件報告等,監測覆蓋率達100%,醫療機構死因漏報率4.8%。2013年,我市被新增為國家全死因監測點和腫瘤隨訪和登記監測點。死因監測工作原來一直由應急辦負責,2014年9月份開始歸口慢性病防治科管理后,開展了系統培訓,建立死因卡報告交流群,安排專人負責審卡,工作逐步規范,全市報告死亡卡6441例,粗死亡率達6.4‰。
一是健康教育進村入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村衛生室及市直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設立健康教育專干,設置健康教育宣傳專欄,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式健康教育網絡。開設學校慢性病健康教育講堂,創辦《衛生與健康》電視專欄,定期請專家進行慢性病防治知識講座。
二是體育健身全民動員。把體育事業作為全市發展的"軟實力"來打造和提升。2012年4月,啟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成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辦",倡導"健康一二一"生活方式,開展"自行車環湘賽"、"徒步湄江行""萬人長跑"等活動,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努力打造民間健身平臺,定期舉辦系列賽事活動,深受好評,逐步形成了體育健身引領健康生活的新方式。
三是全力打造"綠色漣源"。以創建"衛生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強市"為契機,對城鄉環境進行高標準整治。扎實推進綠化漣源四年行動計劃,著力構建"點上綠化成景、線上綠化成蔭、面上綠化成林、環上綠化成帶"的綠化立體網。充分發揮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優勢,大力推廣綠色無公害蔬菜,確保"舌尖"安全。
下階段,我們將以此為動力,嚴格按照國家的文件精神,對照創建標準,把慢性病防控工作作為一項政德工程、民心工程來抓,向建設高標準的慢性病防控示范區奮力邁進,讓漣源人民遠離慢病侵擾,走上健康步道!
[1]張盈.國際社會保障模式中的政府責任定位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7(04):265-266.
[2]馬小寧.慢性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10(05):31-32.
[3]梁博.我國健康教育與促進政策存在問題與應對措施研究[D].蘭州大學2014.
R174+.6
B
1009-6019(2015)11-02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