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珍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皮膚醫院 陜西 西安 710032)
神經性皮炎的中醫藥療法及護理體會
趙迎珍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皮膚醫院 陜西 西安 710032)
神經性皮炎,即慢性單純性苔蘚樣變,是皮膚科常見多發病,對人的生活影響較大。目前對神經性皮炎的治療主要采用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物,但療效欠佳,且復發率較高。采用中醫藥療法可以有效緩解癥狀并較少復發,且無激素副作用,對神經性皮炎的治療療效肯定,遠期療效好。本文將對神經皮炎的中醫中藥療法做一闡述并就護理體會做一總結。
神經性皮炎;皮膚針;耳穴;
神經皮炎,即慢性苔癬樣變,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1],,好發于青壯年,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最主要與精神因素有關(如緊張、焦慮、煩躁、失眠等),此外,還可能與感染,局部的刺激和摩擦、胃腸道功能障礙和內分泌失調、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飲酒)等有關。皮損好發于上眼瞼、頸項部、雙肘伸側、腰骶部、小腿和肛門區等部位,多局限于一處或兩側對稱分布。皮損形態為淡紅或者淡褐色針頭至米粒大小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皮損逐漸融合擴大,形成苔蘚樣變。有陣發性瘙癢的癥狀,常于局部刺激、精神煩躁時加劇。根據皮損的范圍,分為泛發型和局限性。本病病程慢性,常年不愈或反復發作,對患者生活影響較大。
目前,對神經性皮炎的治療主要以外用糖皮質激素和內服抗組胺藥止癢,其療效欠佳且易反復發作,因此,尋找其他能有效緩解神經性皮炎瘙癢并減少復發的治療方法,具有十分重要和實踐意義。
2.1 中藥內服外洗,中醫認為神經性皮炎的發生與七情內傷或飲食失調,致肝經郁熱,血虛風燥,氣滯血瘀有關[2]。中藥內服外洗能清心瀉火,祛風疏肝,活血止癢,如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紅花活血化瘀通經絡,白蒺藜平肝解郁,荊芥、苦參祛風清熱,生牡蠣、皂角刺消腫軟堅,全蝎攻毒通絡,薄荷能止癢。中藥治療能緩解癥狀,治愈疾病,標本兼顧,遠期療效好。
2.2 皮膚針,通過對局部及經絡的刺激,達到調整臟腑虛實,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臟腑功能協調而治療疾病的目的[3]。皮膚針與其他治療有很好的協同作,能使療效增強。皮膚針叩刺治療神經性皮炎,近期療效肯定。
治療方法∶充分暴露皮損,用75%酒精消毒皮膚,梅花針從患處四周向中心敲打,力度適中,節奏均勻,以被叩皮膚潮紅,少許鱗屑脫落或輕微滲血為宜。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凈,3~4天1次。
2.3 耳穴療法,是用中藥籽貼敷在耳穴表面持續的刺激穴位來防治疾病的方法,有祛風通絡,祛瘀止癢的功效,適用于神經性皮炎的治療。對神經性皮炎的治療療效肯定。
3.1 一般護理∶神經性皮炎的發生與飲食、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合理的飲食和規律的生活能促使病情好轉,反之,會誘發或者加重神經性皮炎的發生。患者在治療期間不宜食用蝦蟹等海鮮發物、辛辣刺激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水果和蔬菜,囑患者避免飲酒、濃茶、咖啡等。其次應避免對皮損的機械物理性刺激,控制搔抓。
3.2 心理護理∶本病的發生與精神因素有很大相關,失眠、焦慮不安、緊張、煩躁等神經衰弱癥狀能使病情加重,當這些癥狀得到改善病情亦能隨之緩解。因此,不能忽視患者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護理。首先,鼓勵患者樹立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其次,對患者緊張、焦慮、煩躁等的精神癥狀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多與外界溝通,放松心情,保持健康的心態;其次鼓勵患者多運動,規律生活,多參加一些健康的文娛活動。
3.3 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神經性皮炎的病因、發病機制,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囑患者穿寬松舒適的衣物,避免使用熱水燙洗,避免飲用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對皮膚干燥者可外涂柔潤保濕霜。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36.
[2]禤國維.皮膚病中醫治療全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6:198.
[3]段引苗.梅花針叩刺加拔雄治療局限性神經性皮炎3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3,1 l(6):3 5-3 6.
R275.9
B
1009-6019(2015)1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