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蕊蕊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影像科 河南 洛陽 471000)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診斷
職蕊蕊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影像科 河南 洛陽 471000)
目的:通過病例回顧,探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學表現,分析其特征性表現,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方法:采用GE 16層螺旋CT,對23例患者進行CT平掃及增強掃描,總結肺硬化性血管瘤特征性CT表現。結果:23例均為單發病灶,CT平掃病灶為均勻高密度,多期增強掃描病灶呈逐漸強化且強化明顯。結論:CT掃描對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很明確的價值。
硬化性肺血管瘤;CT掃描;診斷及鑒別診斷;空氣新月征;貼邊血管征
對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的23例硬化性肺血管瘤患者的CT影像表現進行分析,其中女性患者占15例,男性患者占8例,年齡在21~46歲,平均30歲。其中23例患者均無明顯臨床癥狀,5例有咳嗽病史,2例曾經痰中帶血絲,1例有胸疼史。23例患者均是在行X線攝片體檢時發現肺部類圓形陰影之后,進而行16層螺旋CT掃描檢查及動態增強,動脈期、靜脈期及延遲期掃描。利用多層重建對病灶進行分析。
23例均為單發病灶,平掃發現病灶呈類圓形,邊界清晰光整,無分葉,直徑1~4cm,密度較高,均勻。CT多期增強掃描,23例均明顯強化,其中15例強化均勻,8例強化不均勻,病灶內未見低密度區,靠近胸膜的病灶,鄰近胸膜無改變,但均未見縱隔及肺門區腫大淋巴結。9例見空氣新月征,7例可見貼邊血管征,1例周圍見充氣支氣管征;2例密度不均;2例邊緣有殼狀鈣化。
硬化性肺血管瘤是一個邊界清楚的實性腫塊,有包膜,放射學檢查是發現硬化性肺血管瘤的重要手段,主要影像表現為肺內孤立性結節或腫塊,邊緣清晰,以肺周邊多見,密度多均勻,鈣化偶見,一般無腫大的肺門及縱隔淋巴結[1-2]。
本組病例中23例無癥狀者均在常規體檢時發現,后行CT平掃及增強掃描,①女性多見,占65%。②孤立性病灶,多位于肺野周邊,有別于結核瘤的表現。③邊緣清晰,有包膜,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等惡性腫瘤征象,易與肺癌等惡性腫瘤相鑒別。④增強后明顯強化,本組23例均明顯強化,8例強化不均勻,延遲后,增強幅度明顯低于周圍血管。血管瘤樣區由諸多血竇組成,增強時容易造成造影劑彌散,故強化迅速。⑤特殊的影像學表現∶空氣新月征較為多見,本組9例,表現為腫塊周圍半月形或半月形無肺紋理區,其發生機制為∶未分化的肺泡間質細胞不斷增生、透明樣變,包繞支氣管導致遠端空氣腔隙的膨脹擴大,包膜與瘤體以不同的速度收縮,相互間形成間隙。病變可擠壓周圍血管形成血管聚攏、包繞現象,形成貼邊血管征,本組中7例,表現為病灶邊緣明顯強化的點狀血管斷面,重建后可見病變周圍血管與肺門血管分支相延續。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現有助于與其他良性腫瘤的鑒別。
鑒別診斷[3-4]∶主要應與周圍型肺癌相鑒別,周圍型肺癌發病年齡偏大,病灶一般形態不規則,可有分葉、毛刺、棘狀突起、血管集束、胸膜凹陷等惡性腫瘤征象。增強后也有明顯的強化,但強化不及硬化性血管瘤顯著,強化CT值一般在40Hu左右。而肺硬化性血管瘤一般CT值上升大于40Hu,延遲掃描逐漸下降,可呈均勻強化或不均勻強化,而較大的腫塊更趨向于不均勻強化。對形態及強化特點的分析,容易鑒別。結核瘤,一般多伴有衛星病灶、纖維條索影等,增強后呈環形強化或無強化。肺硬化性血管瘤單發,無衛星病灶,也容易鑒別。肺錯構瘤,男性較多見,病灶內出現爆米花樣鈣化或脂肪密度為其特征性的表現,只有少數病例呈廣泛強化,但強化程度仍遠遠低于硬化性血管瘤。
綜上所述,由于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種少見的肺內良性腫瘤,臨床無明顯特異性表現,所以疾病發現多依賴于影像學檢查。其影像表現多為肺內孤立結節或腫塊,密度均勻,邊界清晰,增強強化明顯并持續,與周圍血管關系密切,CT動態增強及三維重建更有助于顯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特殊征象,如病灶周圍出現空氣新月征、貼邊血管征等,提高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在鑒別困難時可行CT引導下穿刺活檢,進行病理檢查,可避免誤診。
[1]陳文輝,楊麗琴,張德鈞,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4,9,(20):784-786.
[2]王宏偉,王書軒,丁長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現[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7,15(1):44-45.
[3]湯琪樂,許勵.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臨床病理特點[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1,8(4):215.
[4]李維華.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研究進展[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5,12 (1):1-4.
R445.3
B
1009-6019(2015)10-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