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光輝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醫院內一科 廣東 佛山 528329)
行為干預對糖耐量異常患者血糖、血脂影響
邵光輝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醫院內一科 廣東 佛山 528329)
目的:探討生活方式干預對糖耐量異常患者糖尿病發病、血脂及脂肪肝的影響。方法:我院體檢糖耐量異常患者122例,隨機分2組,干預組對生活方式干預,1年后再次評估。結果:干預組體重指數、血壓、血脂、血糖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發病率及脂肪肝患病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生活方式干預可明顯改善糖耐量異常患者體重指數、血壓、血脂、血糖水平。
行為干預;糖耐量異常;血糖;血脂
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不斷變化,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指出,我國的成年人2型糖尿病的患者達9240萬人;還有大基數的人群處于糖耐量異常和空腹血糖調節受損狀態。2型糖尿病,常常合并血脂異常及脂肪肝,主要并發癥為血管損害,嚴重影響生存質量。糖耐量異常患者具有高風險向糖尿病轉換,既往有研究表明,對糖耐量異常患者健康教育及認知干預對糖尿病及并發癥的預防具有重大意義[1]。本研究通過篩選糖耐量異常患者,隨機分組對其進行行為干預,為糖尿病一級預防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為在本院體檢的事業單位職工,經測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確定為糖耐量異常者共164例,同意參加研究患者122,其中男62例、女60例,年齡35~58(42.2±8.7)歲。人選標準∶兩次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餐后2小時血糖,超過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達到11.1mmol/L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糖尿病;嚴重全身性疾病,包括嚴重心、腦、腎疾病或腫瘤等;既往行胰腺手術,3個月內使用過激素(口服或靜脈)等影響糖代謝的藥物。納入研究的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對照組各61例,其中干預組男性34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41.3± 8.4歲,最終完成實驗54例,對照組完成隨訪58例。
1.2 試驗方法 課題小組成員統一制定干預計劃。對所有患者建立檔案,對患者的一般資料及2014年3月體檢資料進行記錄。干預方式以同一時間授課為主要方式,向患者講述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并發癥、治療及預防,同時制定合理飲食、運動方案。以問卷形式向患者發放飲食及運動方案,教育患者記錄平時飲食及運動情況,每月隨訪一次并回收問卷。2015年3月再次對患者進行體檢,并記錄患者體檢資料,與2014年體檢資料進行對比。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11.0,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1 依從性分析
共納入研究122例,干預組對照組各61例,干預組脫落7例,1例為工作調動后失訪,6例為依從性量表評分低于80分,對照組失訪3例,均因工作調動失訪。
實驗結束是再次評估,干預組轉化為2型糖尿病2例,對照組轉化為2型糖尿病26例,兩者之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組高脂血癥患者44例,干預結束后為21例,對照組41例,觀察結束后為43例,兩者之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組脂肪肝患者36例,干預后18例,對照組34例,干預結束后35例,兩者之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葡萄糖耐量低減(IGT)是機體糖代謝異常的狀態,在糖耐量實驗中血糖超過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達到11.1mmol/L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是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間的狀態,有高風險向2型糖尿病轉換,是一種糖尿病前狀態。血清葡萄糖檢驗,OGTT實驗后血糖已經超過正常水平,或者伴有空腹血糖水平也超出正常,但是還達不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在不同的地區和人群中,由于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不同,糖耐量異常的發病率也不盡相同,一般在2%一25%之間[2]。目前廣大的患者對于糖耐量異常的認識不足,它是一個亞健康狀態,可以通過有效的措施,延緩和阻止其向糖尿病進展或進一步逆轉,目前已經有多個研究支持這個觀點。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過程中都經歷了這個階段,同時還發現,糖耐量異常的患者發展為糖尿病的危險性遠遠高于正常人,在所有的糖耐量異常的患者中,大約每年有2%一14%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2]。經過大范圍的、大樣本的調查發現。年齡、肥胖、家族史及胎兒期營養不良,居住的環境及生活方式等都是IGT發生的危險因素。有資料顯示,早在糖尿病出現臨床癥狀的前就已經有了B細胞功能的退化的表現,同時也有研究認為,通過控制飲食和適當的運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同時還發現,其效果是有時間效應的。也有研究發現,早期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對控制血糖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一半的患者不能達到僅僅依靠強化生活方式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3]。
本研究中,向患者講述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并發癥、治療及預防,同時制定合理飲食、運動方案。以問卷形式向患者發放飲食及運動方案,教育患者記錄平時飲食及運動情況,每月隨訪一次并回收問卷,保證了患者生活方式干預的完成率。糖耐量異常患者常合并高血壓、高血脂及脂肪肝情況,本研究顯示,通過生活干預,糖耐量異常患者大大減低了血壓、血脂水平,降低了向糖尿病轉化的風險,同時也改善了肝臟生理狀態,為臨床上糖耐量異常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參考。但本研究樣本量仍然較小,尚需要多中心大樣本研究得出更為客觀的結論。
[1]羅櫻櫻.紀立農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識別與管理[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7,l(1):49-51.
[2]國家"九五"攻關計劃糖尿病研究協作組.中國12個地區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調查[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2,18(4):280 -284.
[3]Knowter WC,Barrett-Connor E.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J].N Engl Med,2002,346(6):393-403.
R587.1
B
1009-6019(2015)10-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