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梅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吉林 農安 130200)
腦外傷后癲癇的預防和治療
張小梅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吉林 農安 130200)
腦外傷后癲癇是由腦損傷引起的一種癲癇形式,一般在外傷一周之后仍反復出現。這種癲癇發病機制不明,發病率較高,診斷這種癥狀的依據是癲癇發作。對于腦外傷后癲癇,目前尚沒有有效的方法預防,通常只是用藥物手段和手術手段進行防治。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腦外傷后癲癇的種類和發病機制,探討了當前腦外傷后癲癇的主要治療方式。
腦外傷;癲癇;預防;治療
腦外傷后癲癇一般分為3類,分別為即時癲癇、早起癲癇和晚期癲癇,三者區別的主要標志是腦外傷后癲癇發生的時間長短。換句話說,就是腦外傷后的24小時內發生癲癇。其中早期的癲癇通常是在腦外傷后的1到7天發生。晚期則在受傷7 d以后發生。腦外傷后癲癇的可能性很大,據統計約有2.4%的腦外傷患者在手上之后會發生癲癇,針對腦外傷比較嚴重的患者,其發生癲癇的約有12.6%。另外,有貫通傷的患上后發生癲癇的有51%以上。腦外傷患者發生癲癇之后,對患者的預后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可能對患者的認知功能具有一定的影響,更嚴重者會導致死亡。在這幾年的研究調查中,醫學界將腦外傷癲癇進行分期研究,并對其各個時期的預防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制定出相關的治療措施,其中主要以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1]。
腦外傷后癲癇的發病機制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喲與顱腦傷后,患者的血糖和有氧代謝會發生一定的改變,腦部的血流量就會降低,其中鉀離子以及興奮性氨基酸和乳酸等神經生化物質就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從而導致神經細胞膜上離子通道密度以及其分布情況產生變化,最終導致癲癇的發生。其次,顱腦傷后出現胞漿外滲的現象,細胞溶解液以及含鐵血黃素機會沉積在神經纖維網絡上面。通過在動物中進行實驗證明貼對癲癇的發生具有促進作用。另外,顱腦傷后就會出現興奮性氨基酸,從而導致其濃度發生改變,與癲癇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針對興奮性氨基酸濃度在癲癇發生的前后,其變化情況通過多項研究表明,其濃度在癲癇發生前后具有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可以認為新分享氨基酸是癲癇發生的前提因素。最后,大腦受到外傷之后,就會導致海馬回路的突出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引起認知障礙的發生,造成癥狀性癲癇[2]。
根據相關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卡馬西平、苯巴比妥以及苯妥英等對預防早期性的腦外傷癲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針對腦外傷癲癇的預防,無法降低晚期腦外傷癲癇的發生率,對其預后的改變不大。丙戊酸鈉具有肝毒性,Temkin等研究通過隨機試驗研究表明,在預防早期腦外傷后癲癇方面,丙戊酸沒有安慰劑的效果好,其病死率有升高的趨勢,因此,在預防腦外傷后癲癇的常規藥物不將丙戊酸納入其中。在早期時,可以使用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進行有效的預防。Temkin在 meta分析中表明在治療顱骨切除或腦外傷后癲癇中,使用苯妥英可以祈禱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腦外傷后癲癇的時候,可以使用卡馬西平藥物治療。McKee在某觀察性臨床研究中指出,在治療腦外傷癲癇時,高劑量的硫加賓治療效果更佳,但是會出現頭暈等副作用,其最好的方法是小劑量給藥,摒棄進行緩慢滴注。研究結果表明,在治療難治性癲癇的時候,硫加賓用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并且其治療時更加安全可靠。有的研究報道表明,在預防晚期腦外傷后癲癇的時候,抗驚厥藥物沒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其中在預防傷后第1周內癲癇發作的時候,可以使用苯妥英和卡馬西平,但是沒有研究報道或者證據證明在預防晚期癲癇的時候,苯妥英、丙戊酸、苯巴比妥和卡馬西平有效。根據上述情況進行分析,預防性使用抗驚厥藥物只在腦外傷后第1周內使用有效。以意思就是對預防早期腦外傷后癲癇有效,針對晚期腦外傷后癲癇的預防沒有較明顯的效果[3]。
2.1 藥物治療
2.1.1 苯妥英治療。抗癲癇的常用藥物中,苯妥英是最常見的。其在用藥的時候,應緩慢給藥,速率需要控制在50 mg/min以下,以便有效的避免注射部位疼痛癥狀的出現,從而降低心血管的毒性。苯妥英在使用的時候,需要加入生理鹽水中,并避免從同一根輸液管中給予其他藥物。由于苯妥英96% 會與蛋白結合,當蛋白過低時,應考慮測量血漿游離水平。
2.1.2 戊巴比妥治療。該藥物治療的時候,其半衰期(15-60 h,平均約24h)要比苯巴比妥短,其在停藥后能夠快速恢復意識。但是會出現低血壓或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針對其血漿水平和癲癇控制的差異性,因此,在檢測血漿水平方面,沒有意義。其靜脈注射時,第1小時內注射6 -15 mg·kg-1,之后注射0.25-2.0mg·kg-1·h-1。
2.1.3 普魯泊福治療。普魯泊福屬于非巴比妥類麻醉藥,其藥效發生作用比較快,半衰期短,在控制癲癇發作方面具有較好的作用。
2.1.4 咪達唑侖治療。咪達唑侖屬于苯二氮類藥物,其半衰期很短且高度親脂。其肌肉注射咪達唑侖具有較快的起效作用。
2.2 手術治療
腦外傷癲癇的手術治療,從總體上進校分析,其手術治療是有效果的。Caicoya等學者發現,針對行枕葉癲癇手術的患者,不管患者是否具有皮質發育不全現象,針對癲癇病灶的局限性切具有良好的效果,其需要進行顱內監測以設計個體化的切除方式。有的研究者對癲癇手術治療的資料進行meta分析,其結果顯示,針對顳葉切除術的患者,長期不發生癲癇的概率為66%,針對枕葉切除術的患者,其不發生癲癇的概率為46%,另外,針對額葉切除術患者,其不發生癲癇的概率為27%[3]。根據研究表明,有35%的切除胼胝體的患者,不會發生可以喪失能力的癲癇,16%行復合性軟腦膜橫切的患者不會發生任何癲癇。總之,手術可以有效的降低癲癇的發生率。
腦外傷后癲癇的治療是一個較大的難題,這種病有著很高的發生率,并且發病后對人體影響大。腦外傷后癲癇治療會對家庭形成沉重的負擔,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壓力。當前,對腦外傷后癲癇的治療和預防主要是以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從當前的研究成果來看,有一定的成效。腦外傷后癲癇治療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因而還要進一步進行研究,以期找出合理的用藥方式。
[1]張苓,陳禮剛.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治療策略[J].瀘州醫學院學報,2009,32(2):189-194.
[2]鄭乃智,王敏,劉玉霞.癲癇預防研究進展[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09,36(4):348-351.
[3]張苓,陳禮剛,官明,等.168例兒童外傷性癲癇的臨床分析[J].瀘州醫學院學報,2009,32(6):610-612.
R742.1
B
1009-6019(2015)10-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