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 劉秀華
(重慶市忠縣人民醫院 重慶 404300)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主要病因為慢性HBV 感染以及長期大量飲酒。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見和兇險的并發癥,首次出血的病死率高達40 -70%[1]。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往往具有起病急驟,出血量大,進展迅速,病情兇險等特點,因此在臨床給予藥物、介入或手術治療的同時,予以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控制出血及預防再出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急救護理:患者發生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時,可出現嘔血、心率增快、血壓迅速下降甚至休克等癥狀,此時應該讓患者側臥位平躺,防止嘔吐物誤吸入氣管引起窒息。立即報告醫生,及早建立大口徑的靜脈通道,遵醫囑快速補充血容量,盡快給予葡萄糖鹽水、林格氏液,同時積極輸血,補充紅細胞或全血,根據需要補充血漿、血小板或冷沉淀;予以生長抑素、特利加壓素等藥物降低門脈壓力,質子泵抑制劑減少胃酸分泌,采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止血藥物。給予心電監護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以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記24 小時出入量,患者因大量失血導致紅細胞載氧減少,應予以吸氧。大部分患者在突發嘔血時往往神志清晰,不可避免會有高度緊張和恐懼,應及時安撫患者緊張情緒,囑平靜休息以配合搶救,過分緊張恐懼、煩躁多動的患者應報告醫生適當鎮靜處理。同時,醫護人員此時應表現冷靜、自信,保證搶救有條不紊的進行,以獲取患者的信任。
再出血護理: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咽部發癢、惡心、欲吐等癥狀,通常提示有再嘔血的風險;注意患者尿量變化,尿量減少往往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尿量達35 -50ml/h 提示入量基本滿足[2];密切觀察心率、血壓變化,患者訴心慌,監護提示血壓改變超過10mmHg 伴心率每分鐘增加20次表明出血量增加。出血停止48 -72 小時后,可開始進食少量溫涼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半流質、軟食。此外,由于腸道積血使腸道產氨增多且回吸收增加易導致肝性腦病的發生,因此出血患者應保持大便通暢,可采用乳果糖或白醋灌腸酸化腸道,能進食后可口服乳果糖。
再出血預防:報道顯示飲食不當是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的主要誘因,約占50%[3]。因此,加強患者飲食護理對預防再出血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應避免進食油炸、堅果等較硬食物,魚、排骨等具有細小骨頭的食物,避免進食過燙和辛辣食物;食物選擇以富含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易消化食物[4];少食多餐,避免過飽。經歷過出血的患者心理負擔較之前加重,應指導其家屬多與患者溝通,給予其更多寬容理解;留意其情緒變化,及時疏導,避免過度緊張、焦慮和激動。此外,指導患者忌煙忌酒,注意休息,避免乘車震動,避免劇烈咳嗽、用力排便導致腹腔壓力驟然增高,指導患者及其家屬識別一些出血征象及應對措施。
因此,針對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患者采取一系列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加強用藥和出院指導,控制和預防出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 路軍芬,李艷云.126 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5,2(1):13 -14.
[2] 周秀華.內外科護理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49.
[3] 樓樂清.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誘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44 -45.
[4] 王湘云.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703 -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