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捷
(海門市人民醫院 江蘇 海門 226100)
無創肝血流測定在麻醉監護中的應用分析
黃宇捷
(海門市人民醫院 江蘇 海門 226100)
目的:本文主要是為了分析和探討無創肝血流測定在麻醉監護中的實際運用。方法:使用DIC技術對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麻醉風險分類為ASAⅠ到Ⅱ級全身麻醉患者的吲哚菁綠代謝速率,并對患者麻醉前后的排泄功能以及肝臟血流實際變化進行分析和探討。結果:經過麻醉誘導之后,患者的ICG血漿清除率呈現下降趨勢,在5、10、15分鐘之內的滯留率也開始有所增加,代謝半衰期也出現延長現象,心臟指數和有效肝臟血流量也存在下降趨勢。結論:麻醉能夠從根本上減少患者的肝臟血流,并且實現ICG排泄率逐漸降低的目的。
無創血流測定;麻醉監護;應用
患者在手術麻醉期間出現的肝臟代謝功能變化缺少良好有效的檢測方法,通過與脈搏血氧飽和度測定相似的脈搏濃測定方法來對患者的吲哚菁綠代謝率進行測定,作為一種無創對患者的肝臟排泄功能以及血流變化進行監測的方法,也可以用來對其肝臟所具有的儲備功能進行評估,從根本上判斷患者肝臟對手術產生的耐受性[1]。本文主要測定麻醉患者前后的脈搏濃度,綜合了解全身麻醉可能對吲哚菁綠實際代謝率產生的影響,了解無創血流測定對患者的肝臟排泄功能以及肝臟血流功能變化進行監測的科學性以及可行性。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來我院接受治療,麻醉風險被評為Ⅰ到Ⅱ級的10名患者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擬定在全麻處理之下接受膽囊切除手術,患者的年齡分布在32到51歲之間。手術前診斷患者為慢性膽石癥和膽囊炎,不存在任何中樞神經系統或者心肺肝腎系統等疾病,手術治療之前,其肝腎功能指標都在標準范圍之內。
1.2 測定方法
吲哚菁綠代謝率通過DDG-3300K分析儀進行測定,將儀器探頭固定在其耳垂或者鼻翼處,等患者其心率值或者血氧飽和度穩定之后,彈丸式快速靜脈注射濃度為0.5mg.kg-1ICG,測定吲哚菁綠血藥濃度之后,對藥時曲線進行描記,并準確計算患者各項代謝數據,包括10min滯留率、有效肝血流量、消除半衰期、循環血量、心輸出量以及中心血容量等。患者需要測定兩側ICG,每次藥時曲線記錄需要5min,并在數據采集期間盡可能保持患者各項生理指標達到穩定性的需求。
1.3 麻醉與監測
患者在麻醉之前不能使用任何藥物,從根本上身體可能受到的影響,患者在進入手術室之后進行監護儀連接,監測脈搏氧飽和度、心電圖、無創血壓等,還要開放靜脈補充乳酸林格液,等到患者各項指標都穩定之后,并對對照數據進行記錄[2]。記錄對照數據之后,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或者麻醉誘導。還要對患者手術之前和手術之后的第1天肝功能指標和血常規指標進行分析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使用平均值±標準差來對相關數據進行表示,使用配對t檢驗對各級指標進行前后比較,對EHBF和K以及心排指數之間所具有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和比較,當P<0.05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麻醉誘導之后,患者的ICG血漿清除率呈現下降趨勢,在5、10、15分鐘之內的滯留率也開始有所增加,代謝半衰期也出現延長現象,心臟指數和有效肝臟血流量也存在下降趨勢[3]。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體征雖然存在一定的變化,但是,都在標準范圍之內。手術之后的1天之后,凝血酶原時間、血常規指標和血白蛋白會存在一定的變化,但是都在正常范圍之內,可能與患者的炎性反應和血液稀釋有關。
ICG靜脈注射之后會和血清蛋白充分結合,隨著患者的血循環短時間內就分布在其全身血管之內,選擇性、高效率地被其肝細胞實現攝取,并由肝細胞通過游離的方式排除在患者的膽汁中。因為排除較快,所以正常人在接受靜脈注射20min之后,有97%的藥物從其血中進行排除,不參與到患者無腸肝循環以及體內化學反應、無淋巴逆流中,不會受到患者的溶血標本以及黃疸影響中[4]。因此,是用來檢測患者有效肝血流量和肝臟功能的染料類藥物。在血中的吸收峰控制位805nm,需要采血之后通過分光光度計進行測量。
手術麻醉期間,患者的肝臟影響可以從麻醉藥物對其肝臟造成的直接影響,例如分析氟烷藥物性質。所有的麻醉藥都可能對患者的肝臟血流造成影響,還有手術操作也會對患者造成影響。在常規麻醉監測過程中,很少能夠對患者的肝臟代謝功能以及血流變化相關指標進行直接測定,常用的肝功能指標測定除了需要進行抽血之外,還需要全面反映其肝細胞是否存在損傷等。DDG提供了間接、無創的方法,從而患者患者的肝臟代謝功能以及血流功能變化成為一種可能。
DDG測量方法能夠連續無創地對患者血液中的ICG濃度進行測定,并且準確無誤地描繪出ICG代謝曲線,計算患者的肝臟血流以及代謝率,通過燃料稀釋原理準確得出患者的循環血量以及心排出量等相關數據[5]。代謝曲線描記工作一般需要5min時間,不能對其進行實時監測,監測工作很容易受到各種電子干擾或者操作干擾,從而導致其臨床實際應用受到影響。
經過系統的分析和研究,不難發現患者在麻醉之后的ICG代謝率可能存在較為顯著的下降,這與麻醉可能對患者心血管系統產生的作用存在必然的聯系,DDG提供的各種數據以及無創特點在現代臨床麻醉中有著較為顯著的應用前景,但是,作為實時監測,仍然需要作出一定的改進和完善。
[1]倪勇,王成友,張敏杰,等.入肝血流阻斷和全肝血流阻斷對膽道梗阻兔肝臟損傷的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3,(08):45-46.
[2]邱明權.肝血管瘤傳統手術切除和剝離術療效對比[J].中國醫藥導報,2014,(19):65-68.
[3]陶團云.不同入肝血流阻斷方案在肝切除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醫學,2014,(04):281-282+284.
[4]李路豪,黨曉衛,許培欽.術中門靜脈壓力測定對門靜脈高壓癥手術方式選擇的意義[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07):972-975.
[5]陳凱,邱福南,田毅峰,等.不阻斷肝血流在原發性肝癌肝切除術中的應用[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4,(10):1060-1063.
R473.6
B
1009-6019(2015)10-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