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栗莉芳 閆翠芳
(河北省磁縣腫瘤醫院 河北 磁縣 056500)
腹腔化療是一種可有效維持肝臟、門靜脈以及腹腔液抗癌藥濃度的區域性化療措施,在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應用腹腔內灌注化療可降低病死率、減少復發和轉移、提高患者生存率[1]。本次研究對象是我院實施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的56 例患者,本文總結患者術后臨床護理工作的體會,旨在為同行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本次患者均來自于我院2009 年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回顧分析患者資料和護理干預的效果。其中患者中男34例,女22 例,年齡分布在61 -79 歲,平均年齡為(72.9 ±8.7)歲。經病理診斷確診為胃腸道惡性腫瘤,行胃腸道惡性腫瘤根治術。
經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完畢后,首先用5 -氟尿嘧啶(5 -FU)、絲裂霉素(MMC)配制成的沖洗液,對腹腔進行沖洗,放置膠管附帶裝置調節器的引流袋于腫瘤累及的器官部位,膠管內徑在4mm 左右,然后返回病室護理觀察,在術后1 個星期內,根據腫瘤性質按照體表面積配制化療液,藥物包括有5 -FU、絲裂霉素、順鉑、卡鉑、表阿霉素等化療藥物,每隔一天灌注一次,用量在750 -2500ml 范圍內,治療20 天為一個療程。
灌注前護理,56 例患者在年齡和文化程度上有所差別,在進行化療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和恐懼感,因此,在護理工作者在術前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講解,解除心理負擔,并指導患者配合治療,消除顧慮,增加手術成功率;在進行灌注前叮囑患者排盡尿液,以便充分灌注,同時做好引流管的檢查工作,協助患者取仰臥位。灌注時護理,在灌注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灌注情況,若出現灌注受阻或患者表示腹脹難受需立即夾閉引流管,停止灌注,待患者臥床休息4 小時后后再進行灌注,建議患者每隔半小時變換體位,幫助化療液在腹腔中的充分分布,灌注時多與患者交流,充分掌握患者的情況,疼痛難當時以便及時處理。灌注后的護理,灌注完成后,對灌注化療液的用量做好明確的記錄,計算每次化療中化療藥物的用量,對患者血壓、體溫以及呼吸密切關注并做好記錄,在化療4 小時候,建議患者下床活動和進少量飲食,在24 小時候,患者若無不適感,可進行正常飲食。患者若有腹脹、呼吸加快、血壓升高、高熱、惡心嘔吐、出汗等癥狀,在征詢醫師同意后,可放出部分化療液。
患者出院后,跟蹤隨訪1 -3 年,對患者的存活率、復發率和轉移率進行統計學描述,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經治療后患者出院,統計其1、2、3 年患者的存活率,患者恢復較好,分別為85.7%(48/56)、76.8%(43/56)、69.6%(39/56)。復發和轉移的患者較少,1、2、3 年的發生率分別為5.4%(3/56)、10.7%(6/56)、14.3%(8/56)。
腹腔化療通過腹腔內給藥,藥物直接通過肝臟進行解毒后進入全身循環,毒副作用小,藥物在其他臟器分布較少,屬于選擇區域性化療措施。在化療時,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療程,癌轉移的患者每隔一個月化療一次,連續6 個療程;無癌轉移的患者,可進行3 個療程后,每年化療一次即可,持續4 年左右。目前在臨床中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進行腹腔內灌注化療具有較多的應用,5 -FU 藥物可以作用于細胞分裂的S 期,影響DNA的合成,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消化道腫瘤的化療藥物。順鉑與DNA 結合,破壞DNA 的功能,切斷其再復制,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抗癌藥,在消化道腫瘤中使用也較為廣泛,它是一種無機鉑的金屬絡合物。
腹腔內灌注化療在綜合性治療消化道惡性腫瘤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有相關文獻報道,腹腔內灌注化療的效果與化療的藥物濃度、作用時間等成正相關[2]。腹腔內灌注化療的目的是將脫落殘余的癌細胞消除,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情況進行整體評估,根據患者情況制定護理措施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在護理中要嚴格執行正規的護理操作,按照正確的護理程序進行,在生理、心理、文化和社會各方面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觀察。腹痛、腹脹以及惡心嘔吐是常見的術后并發癥,護理時要密切關注及時做出相應措施。受到術后創傷、大量液體灌洗、藥物刺激等影響,患者易產生腹痛腹脹,研究報道顯示在可能出現該反應的患者灌注前半小時,注射50mg 杜冷丁可有效減輕疼痛。患者定時變換體位,可幫助化療液的分布均勻,使化療液與腹腔充分接觸,更好的發揮藥效,殺滅癌細胞。變換體位還可促進排氣減輕疼痛,防止腸道粘連。在灌注時為避免出現惡心嘔吐,應盡量減少進食量、緩解胃部充盈狀況,文獻報道肌肉注射20mg 胃復安可減少惡心嘔吐發生率,若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可在醫囑下靜脈注射5mg 托烷司瓊[3],同時注意補充水分、電解質等維持體內的酸堿平衡,在灌注時進行靜脈輸液還可以幫助毒素的排出。在本次治療過程中,僅有1 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在停止灌注,注射相應藥物后恢復正常。在化療后也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狀況,若在灌注化療液后24 小時患者引流管中有血性液、腸液等,表明其出現術后并發癥,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綜上所述,腹腔內灌注化療的護理干預對于化療的療效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恢復情況和生活質量,在整個化療過程中,護理工作都必不可少,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情況,制定出適宜的護理計劃,避免并發癥的出現,以期達到預期的護理目標。
[1] 馮強,袁興華,鄭朝旭,等.胃腸道腫瘤術中腹腔熱灌注化療臨床研究[J].中國醫刊,2011,46(7):30 -32.
[2] 李娜,薄常文,鄒長鵬,等.循環熱灌注化療與單純灌注化療治療胃腸道腫瘤惡性腹腔積液的療效比較[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33):3757 -3761.
[3] 高麗珍,高峨嵋,黃艷坤,等.胃腸癌及卵巢癌術后腹腔熱灌注化療50 例護理體會[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2,24(7):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