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楠 李錄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中心醫院老年腫瘤內科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0300)
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護理對策
趙楠楠*李錄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中心醫院老年腫瘤內科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0300)
目的:旨在提高惡性腫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對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特性和臨床表現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進行了探討。結果:通過對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調整了患者的心態和情緒,可提高對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好轉和恢復。結論:重視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可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心理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病情好轉。
惡性腫瘤;心理特征;心理護理
惡性腫瘤是引起患者殘廢、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無論在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與折磨,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恐懼、憂郁、絕望等各種情緒反應,甚至會出現失望、拒絕治療,因此,進行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通過醫護人員采取的心理疏導工作,使患者穩定了情緒,樹立了戰勝腫瘤的信心,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提高了生活質量。
1.1 恐懼抑郁絕望心理∶恐懼是惡性腫瘤普遍存在的心理反應。文獻報道∶惡性腫瘤常見的恐懼,包括對疾病未知的恐懼、對孤獨的恐懼、對疼痛的恐懼、對與親人分離的恐懼等[1]。由于對惡性腫瘤的片面認識,在診斷為癌癥的初期,一些患者會認為是不治之癥,由此會引起恐慌和懼怕,似乎死亡就要來臨;在治療的過程中,經治療后療效不佳,或各種治療的副作用明顯,預后差,也會進一步加重恐懼心理,甚至產生絕望的心理;另外由于腫瘤病程長,加重家庭經濟負擔,思想負擔重,這些心理因素常常使患者產生消極的情緒,有的患者會失去治療信心甚至產生輕生念頭。
1.2 焦慮多疑依賴心理∶患者表現為內心緊張不安,對身體變化及外界事物感覺敏感,會特別在意別人的反應,期間會易躁易怒,反復無常,這種心理是癌癥患者常見的情緒反應,也是老年腫瘤患者的首要心理問題。有的患者一旦確診,就會產生較強的依賴性,表現為情感脆弱,做事消極,非常愿意與家人呆在一起,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如不滿意會表現為愛發脾氣等。
1.3 接受配合心理∶患者這時期情緒慢慢平穩,心境安祥。患者從思想上接受癌癥診斷的這一現實,并開始正視自己病情,承認病人角色,能體諒別人,不給他人增加煩惱和痛苦,服從醫護人員及家屬的安排,遵從醫囑,積極配合治療,這類患者往往會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2.1 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給予患者人文關懷。
護患溝通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善于與患者溝通交流能較好地解決患者在住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負性情緒,減少糾紛,拉近護患距離,融洽護患關系[2]。能否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成為心理護理成敗的關鍵。當然溝通需要技巧[3],首先,護士應與患者交流,多陪伴患者,這個過程我們能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氛圍,增強患者的信任感。其次,傾聽。要做到有效的傾聽,要求我們不僅要聽患者講訴的感受,還更要注意其表達的方式等。我們要仔細聽、用心聽,不隨意打斷,以了解患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最后,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給患者一種真正被理解的感覺,讓患者真正感受到護士的關愛、照顧,滿足患者的需求,給患者安全、值得信賴的感覺,使患者對護理工作更放心,融洽了護患關系,當然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
2.2 科學地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
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家庭社會背景差別很大,而且每個人在患病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心理安撫方法要靈活、多樣、要有針對性的開展護理,使用支持性心理治療和疏泄性心理指導,可幫助患者宣泄壓抑的情緒,減輕緊張和痛苦情緒。腫瘤早期主要表現為恐懼,焦慮,緊張,此階段的護理主要是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心理感受,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護士應采取理解的態度認真傾聽,對其疑慮給予耐心解釋;腫瘤治療階段主要表現為憤怒,絕望,此階段主要用疏導方式消除恐懼心理,增強戰勝癌癥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積極應對出現的副作用;腫瘤晚期主要表現為憂郁,消極和依賴.此階段的護理主要是經常巡視病房,主動解決患者的需求,用熟練的技術、關心輕柔的語言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并注意防止發生意外。對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敏感多疑心理的患者采取隱瞞病情真相的護理保護措施,要給予患者心理上的緩沖機會以避免強烈的心理刺激,與他們談話時,語言要慎重,避免過多地討論病情,并禁止在患者面前交頭接耳或暗示性語言。科學地掌握癌癥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有效地給予心理護理,可提高對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好轉和恢復。
2.3 重視與患者家屬的合作,提高家屬參與的認識性。
患者是否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不可忽視家屬的作用[4]。家屬是患者最親近、最相信的人,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性格行為、生活習慣最了解,家屬應給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家屬的參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同時,也要對家屬給予關心和幫助,提醒患者家屬做好心理準備,指導患者家屬對待患者要有自制力和忍耐力,對患者的失控行為給予同情和理解,以冷靜的態度給患者以安慰、鼓勵,在生活上給予患者全身心地關懷和照顧,不說消極、悲觀的語言,讓自己良好的情緒給患者以支持和安慰,讓其感受到親情的關愛和需要,使患者能積極的配合治療,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通過行為或相互關系的影響,從而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使病人康復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解除患者對疾病的緊張、焦慮、悲觀、抑郁等情緒,而這些復雜的心理反應可直接影響到患者能否配合治療、病情的轉歸及治療效果。所以,科學地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并給予個性化心理護理,可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心理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病情好轉。我們要用精心的護理和精湛的技術消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從而樹立戰勝腫瘤的信心,積極地配合各種治療,使患者疾病得到控制,盡快的康復。
[1]王幸.婦科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30.
[2]李寶蘭.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J].現代護理,2009,4 (8):130-131.
[3]賈建紅.心理護理干預對腫瘤病人治療中的作用分析[J].現代護理,2009,20(4):151.
[4]李香蓮.晚期癌癥病人心理護理的教學改革[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2010,31(1):9-11.
R473.73
B
1009-6019(2015)10-0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