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志成
打造染料制造的中國標本
文/楊志成
中國是染料大國。經過2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已占據了世界染料產業的主導地位,產能、規模、市場躍居全球第一。但是,中國染料產業大而不強,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結構不優,高檔產品基本為發達國家所壟斷,企業缺乏長遠規劃,研發能力薄弱,要素成本上升較快,環保、安全壓力巨大。“十三五”時期,染料產業要提升技術品質、調整產品結構、強化節能減排、深化環境治理,突破發展瓶頸,實現由大到強的根本轉變。
湖北陽源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控股的楚源高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染料中間體及染料的生產銷售,染料中間體品種數量、規模均全球領先,H酸、對位酯生產規模居全球第一,活性染料居全球前三, K酸、J酸、2-萘酚、吐氏酸居全國前列,80%的原輔材料自我配套,具有強大的規模、品質和配套優勢。結合自身發展體會,我們認為,“十三五”時期,染料領軍企業應以創新為驅動,以綠色環保為目標,加強品牌建設,著力開展技術革新與產品革新,推動行業整體提升,擔當染料產業由大到強的先行者和引領者,打造染料制造的中國標本。
第一,加強創新載體建設。要深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以技術中心為核心、產學研于一體的技術創新模式。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加強人才的培養、教育和引進,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科學的人才資源管理體系。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形成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發展核心技術,通過對重點產品的關鍵技術改造或技術創新,申請國家專利,建立自己獨特的知識產權。
第二,加強技術工藝改造。加強技術攻關,完善現有產品的技術工藝,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三廢”排放。加強活性染料的改性增效,提高著色率,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印染污水排放量。研發H酸的環保節能新工藝,新工藝與傳統工藝相比有五大進步,不僅大大減少有機污染物和無機鹽類的排放,而且可極大地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和能耗,給下游企業提供清潔環保的原材料,提升全行業綠色環保水平。
第三,優化產品結構。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擴大染料中間體規模,補充新的通用性中間體品種,擴大成本優勢;利用染料中間體及裝置開發相關的醫藥中間體和農用化學品;著力開發高端活性染料和綠色活性染料;同時開發其他高端的功能性還原染料、分散染料、熒光增白劑和高端紡織印染助劑,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產品競爭力。
第四,實施“走出走”戰略。加強與國際知名大企業、大公司的合資合作和全行業的兼并重組;結合資本運作,采取資本、技術輸出等方式在海外辦廠和設立貿易中心,在保稅區建倉庫,搶占新興市場,加快對接速度。
第五,加強環境治理。“十三五”時期,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三廢”治理,實現清潔、文明、低碳化生產;進一步完善環保處理設施,加強環保新技術新設備的探索和應用,從源頭削減污染物的排放。
為保證染料產業的健康發展,建議國家制定“十三五”規劃時,對染料產業統籌規劃,出臺一定的扶持政策。
首先,嚴格行業準入制度。當前,染料產業處于無序狀態,少數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為了發展地方經濟,盲目引進高耗能低水平的項目,對環境承載力造成了傷害,影響了行業形象和發展。國家應根據染料行業實際,引導科學布局,在安全、環保、規模上設置準入門檻,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其次,出臺必要的扶持政策。一是環保扶持,染料產業的環保壓力很大,國家應鼓勵企業加強環境治理,對治理的新技術、新成果和環保做得好的企業給予獎勵或補貼。二是出口扶持,中國的染料中間體和染料30%~40%出口,近年,由于人民幣升值和歐美貿易壁壘,染料出口面臨不少困難,政府應出臺針對性的政策,如恢復染料的出口退稅,保護產業的出口競爭力。
(作者為湖北陽源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