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宏,武繼超
(華電福新能源有限公司池潭水電廠,福建 三明 354400)
某低水頭河床式水電站是發電、航運相結合的水資源綜合利用樞紐工程。該電站安裝3臺GZWP-550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14.6 MW,總裝機容量43.8 MW,年平均發電量1.925億kWh,設計水頭8.5 m。1,2號機并接6.3 kV Ⅰ段母線單元,3號機接6.3 kV Ⅱ段母線單元。
3臺機組均采用天津阿爾斯通公司引進外國技術生產的空冷發電機。發電機主要參數為:額定電壓6.3 kV、額定電流1 487 A、額定功率因數0.90(滯后)、額定勵磁電壓200 V、額定勵磁電流800 A,發電機定子繞組及鐵芯絕緣等級均為F級。
2014-09-20,該水電站1號機在停機狀態、2號機在運行狀態(P=14.2 MW,Q=1.2 Mvar),3號機在A級檢修中,其他設備均正常運行。當天23:14,電廠監控系統發出“2號機后備保護動作”報警信號,運行監盤人員發現2號機已經跳閘停機。檢查2號發電機定子接地保護t1(時限5 s)報警,接地保護t2(時限20 s)動作出口。在冷備用狀態下測量2號機定子絕緣電阻為0,轉子絕緣電阻為7 MΩ,因此可初步判斷2號機定子回路發生金屬性接地故障。
2號機轉入檢修狀態后,檢修人員分別對2號機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勵磁變電纜及2號機所屬單元設備進行檢查,均未發現放電、異味等異常現象。隨后對2號機定子繞組端部進行細致的檢查,并拆除發電機出線連接電纜、中性點電纜,分別對發電機三相定子繞組進行絕緣電阻測量:A相絕緣電阻為720 MΩ,B相絕緣電阻為800 MΩ,C相絕緣電阻為0。測量轉子絕緣電阻為7 MΩ。對2號機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勵磁變高壓側電纜及2號機所屬單元設備絕緣電阻進行測量,均正常。根據以上測量結果分析,判斷2號機定子C相繞組發生一點金屬性接地,故障點在發電機定子繞組內部。
2號機轉入檢修狀態后,對定子接地故障點進行查找、定位。依次用2 500 V,1 000 V,500 V量程兆歐表測量發電機定子C相繞組絕緣電阻,結果均為0;然后用萬用表測量電阻為60~100 Ω的金屬性不穩定低阻接地。因發電機每個支路的線棒數量較多,如果故障點處在線棒端部,則憑目測即可發現;如果故障點處在直線段(鐵芯槽內),則很難憑目測發現。
由于發電機繞組分支直流電阻很小,即使是金屬性接地,采用直流電阻比較法也無法準確判斷,且目前現場缺少先進的測試定位儀器,故采用傳統的直流加壓法。其原理是:采用直流電焊機(或1~100 A的電流源),在故障相繞組和地之間施加一直流電壓,當故障點被擊穿時,根據放電處的聲音和火花判斷具體的故障槽。該方法的主要缺點是測試電流可能造成線槽局部鐵芯損傷,因此采用該方法時應控制電壓及電流,并在照明熄滅后進行,以便于觀察火花,確定故障點。電源從0升流升壓,當電流升至35~40 A時,其中一個定子線槽端部出現“呲呲”聲音及白色弧光放電現象,從而找到故障點。
從定子絕緣損壞情況分析,應更換絕緣損壞的線棒。
因燈泡貫流式機組抽轉子檢修周期長,故事故搶修采用不抽轉子,僅在拆除發電機轉子少量磁極后進行檢修的方法(廠家考慮搶修方便,一般在燈泡貫流式機組預留有檢修位置)。剝除故障線棒端部絕緣層,焊開環形引線連接板,將線棒與環形引線分離,退出槽楔,解除綁繩,取出已損壞的上層線棒,清理定子鐵芯及槽內繞組。
對新線棒進行絕緣處理后,再對其進行2.75×6.3 kV的交流耐壓試驗并合格。按圖紙要求,在槽內放入層間墊條,將耐壓合格的線棒嵌入槽內。檢查確認端部伸出長度符合要求,控制線棒與環形引線之間的間隙誤差,并墊好相應的墊條及半導體玻璃坯布,用浸有固化環氧膠的玻璃絲帶和間隙塊將線棒相互綁緊。間隙過大時可加墊適形氈,計算出需加墊條的厚度,墊好墊條后再將槽楔打緊。
先清理線棒端部,清除表面余膠、氧化物及油污;然后對齊上、下層線棒環形引線頭,若對不齊,則需進行校形;最后,采用氧氣焊機焊接線棒引線頭與環形引線連接板,按順序將每個接頭分上、下層線棒端頭2次焊完。接頭回路電阻測量(1號接頭:3 μΩ;2號接頭:3.5 μΩ)合格。
環形接頭每包2層云母帶后刷1次環氧樹脂漆,共包18層,最外層則包1層玻璃絲帶。
通過上述處理后,2號發電機經交流耐壓、直流泄漏、絕緣測試以及轉子繞組絕緣測試等試驗均合格后,恢復并網發電。
2號機曾于2006年因失磁發生深度進相,使定子線圈、鐵芯嚴重過熱,線圈燒毀,后更換了全部定子線棒,但未進行鐵芯過熱后的檢查處理。經長期運行后,鐵芯端部出現松動,并伴隨出現鐵芯振動。鐵芯在振動作用下端部硅鋼片發生斷齒,斷片把定子繞組線圈絕緣刺穿。
同時,又因設計問題,端部鐵芯固定方式不合理,鐵芯端部硅鋼片只有一半位置得到固定,導致鐵芯易振動脫出或卷邊,端部硅鋼片易松動,局部易發熱、斷齒。
為了及早發現發電機定子鐵芯及繞組缺陷,應及時了解發電機的運行狀態,對其進行實時監控,發現隱患后及早處理。為避免故障發生及降低定子繞組絕緣損壞的幾率,應采取以下措施。
(1) 結合機組大小修,檢查定子端部鐵芯固定情況。如鐵芯端部硅鋼片是否有松動、斷齒、外表附著黑色油污和局部發熱等異常情況;檢查發電機硅鋼片是否疊壓整齊,燕尾槽有無開裂和脫開現象。如有異常,應及時處理;必要時,應進行發電機鐵損試驗,檢查鐵芯片間絕緣有無短路以及鐵芯發熱情況,發現缺陷應及時查找原因并處理。
(2) 結合機組大小修,加強對機組定子繞組端部、環形引線、過渡引線、鼻部手包絕緣的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繞組存在的缺陷。
(3) 因2號機定子繞組單相接地電容電流小(實測小于規定值4 A),依據GB/T14285—2006《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的規定,將定子一點接地保護跳閘改為發信號,同時將該信號列入事故監視信號,及時提醒運行維護人員,以便及時處理接地故障。
(4) 根據電站實際情況,逐步引入發電機在線監測技術,對發電機運行狀況進行在線監測。
1 連 杰.200 MW水輪發電機定子接地保護動作原因分析[J].電力安全技術,2012,14(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