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明
臨床醫學上,肺曲霉菌病是一種常見的肺部感染性疾病[1],多由曲霉菌感染所引起,一般以熏煙色為主,常常多發于慢性肺部疾病或者具有一定的免疫缺陷的患者之中[2]。但早期診斷比較困難,根據沈莉和田卓民的理論說明,肺曲霉菌病常發于右肺和上肺葉[3]。而胡英慧的理論則說明,如長期居住于通風狀況不好或者具有霉菌的房間更是曲霉菌群集落生長[4],對患者極為不利。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肺曲霉菌病的診斷技術得到不斷提高,其治療技術也有了更大的進展,本文就其相關問題綜述如下。
1.1 機體因素 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肺結核等,尤其是嚴重燒傷或免疫力有缺陷的患者都很容易造成真菌的感染。
1.2 環境因素 由于真菌分布于自然界各處,呼吸系統真菌病則占所有深部真菌病的首位[5]。大量的致病性真菌都可能被人體吸入,一旦人體抵抗力下降,便很容易給真菌以可乘之機,病原菌侵入宿主體內則很容易引起肺部真菌病,最終引發肺曲霉菌病,尤其是侵襲性肺真菌病較為高發,這主要由于職業或者環境因素所引起[6]。
通常情況下,不少肺曲霉菌病不存在任何癥狀。從醫學臨床表現上說,肺曲霉菌病可以分為曲菌球、侵入性曲霉菌以及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根據劉煒和陳業民學者[7]的研究中所提及的實例,男性患者主要確診為肺曲霉菌病,經過治療后,病情有所好轉,但在出院前卻發生咯血現象,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其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甚至有發熱現象。由此看出,患者有中度咳嗽癥狀,甚至有白色粘液痰。而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則主要表現為喘息、咯血、發熱、胸痛等現象,個別患者咳出棕色痰栓。但侵入性曲霉菌患者在接受糖皮質激素中出現無法解釋的發熱現象,胸部以干咳、胸痛比較常見,而咯血則不常見。
3.1 曲霉菌球診斷特點 對于診斷為曲霉菌的患者來說,其診斷需要和肺結核以及肺癌空洞進行鑒別。其中,結核空洞內容物密度大都不均勻,且形狀也毫無規則可言。而肺癌空洞內容物則屬于癌癥腫塊,和洞壁部分相連,一旦將掃描病灶進行增強,則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其邊緣可見分葉等。
3.2 侵入性曲霉菌診斷特點 由于暈圈征侵入性曲霉菌最大的特征,主要指肺結節周圍環繞較低密度的磨玻璃影,尤其在肺梗死周圍出現一圈肺泡,因此,這種出血性梗死就是由曲霉菌感染所致,經CT掃描,可以有效診斷出暈圈征[9]。另外,在早期的CT診斷過程中,侵入性曲霉菌診斷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這就需要和肺結核、出血性肺轉移、毛霉菌病等感染性病灶,就可以看到肺出血腫塊或結節。正因如此,應有效結合CT的影像學表現進行詳細探究,必要時可采取穿刺活檢對其進行確診。盡管肺曲霉菌在CT的診斷下,其表現多種多樣,只要認識該病的不同類型和不同時期下的特征,就可以對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3.3 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的診斷特點 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主要是由曲霉菌定植在支氣管導致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占支氣管哮喘的1%[10]。根據相關診斷標準,該病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大大增多,影像學檢查提示肺部侵潤,中心型支氣管擴張,而皮膚應原皮膚點刺有多價霉菌,過敏原沉淀抗體試驗顯示多加霉菌,血清超過1000 mg/L[11]。另外,由于分泌物痰栓堵塞支氣管可表現為條帶狀、分支狀或牙膏狀、指套樣陰影,多在急性期、復發加重期和激素依賴期比較明顯。
4.1 侵入性曲霉菌的治療[12]由于霉菌病感染比較隱匿,在對患者進行診斷評估時,要及早對患者進行抗真菌治療。首先可以選擇抗曲霉菌藥物的選擇,比如多烯類抗真菌藥物、三唑類抗真菌藥物以及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物等,從而改善患者的機體狀況。其次是聯合藥物治療。由于曲霉菌產生耐藥性會大大降低治療的效果,比如土曲霉菌就是如此,它對多烯類抗真菌藥能產生一種耐藥性能,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應聯合藥物進行治療,比如聯合使用兩性霉素B脂質體和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物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狀況。所以,成功的侵入性曲霉菌的治療應建立在早期正確的診斷基礎上,采取全身抗真菌治療,同時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13],進而提高治療的效果。
4.2 曲霉菌球的治療 曲霉菌球患者會有輕微的咯血,嚴重者會導致死亡,因咯血而致死的概率在2%~4%[14]。因此,要及時對其診斷,不需應用抗菌藥物。對于大量咯血的患者應是手術切除病灶的適應證,因此,需要建議在手術前后應做好預防措施,如果是肺功能較差的患者來說,應采用空洞填充進行治療。
4.3 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的治療[15]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的治療主要是為了治療急性發作,逐步將病情的進展以及支氣管的擴張得到控制。截至目前,治療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的最好方法就是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而將真菌殺死,有效減輕機體的變態反應。
綜上所述,曲霉菌感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為了防止誤診和漏診的情況出現,醫護人員應及時做好診療工作,合理用藥,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使曲霉菌感染的致死率得到大大降低。因此,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肺曲霉菌病在診治方面有了很大進展,這對于曲霉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 張欽哲,孔晉亮,巫艷彬,等.肺曲霉菌病患者不同類型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4):5991-5993.
[2] 張先明,杜娟,桂坤,等.肺曲霉球病22例臨床分析[J].貴州醫藥,2012,36(7):624-625.
[3] 沈莉,田卓民.肺曲霉菌病的臨床特點及診治[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7):941-943.
[4] 胡英惠.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的診治進展[J].北京醫學,2013,31(4):295-298.
[5] 吳志軍,許詠冬,章響艷,等.肺曲霉菌病36例外科治療體會[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283-284.
[6] 牟春華.肺曲霉病3例并文獻復習[J].當代醫學,2010,16(1):163-164.
[7] 劉煒,陳業民.肺曲霉菌病的發病情況及診治現狀[J].西南軍醫,2010,12(1):119-121.
[8] 黃依蓮,李建紅,岳甜甜.肺曲霉菌病的分型CT+診斷及鑒別診斷[J].放射學實踐,2012,24(4):645-647.
[9] 宋鳳祥,施裕新,宰淑蓓,等.侵襲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現[J].放射學實踐,2012,27(9):941-943.
[10] 金兒,任振義,李靖,等.不同類型肺曲菌病的CT特點分析[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2):157-161.
[11] 陳小泳.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3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1):62-63.
[12] 王蔚,周愚,趙靈,等.侵襲性肺曲霉菌感染診治進展[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1,12(5):500-504.
[13] 孟立波,張影,洪艷麗.侵襲性肺曲霉菌病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2,26(28):2655-2656.
[14] 李雪,謝海濤,黎庶.肺曲霉菌病的臨床分類和影像學表現[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0,16(5):384-388.
[15] 米拉·巴依肯,劉暉.肺曲霉菌病診治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11,31(21):1641-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