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倩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 山西 運城 044000)
淺析康復訓練對骨科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作用
薛倩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 山西 運城 044000)
目的:研究采用康復治療訓練計劃對骨科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作用。方法:選取本院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110例膝關節和腰椎關節術后患者,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55例/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自行恢復,觀察組則采用干預方式進行術后康復訓練,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功能恢復情況。結果:經過本院的分組治療,觀察組在腰部情況評價和腿部恢復評價上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骨科術后患者開展術后功能訓練,可以有效的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
康復訓練;骨科;術后恢復;療效
康復鍛煉對于骨科治療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對患者術后的功能恢復有積極的影響,但是由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患者心理存在著顧慮,或者是因為在術后的功能鍛煉過程中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疼痛,患者不愿意承受這種疼痛,使得在缺少監督的情況下患者很難積極的配合術后的康復訓練,從而導致引起廢用性肌肉萎縮,關節粘連等較為嚴重的情況,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為了研究康復治療訓練計劃對骨科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作用,選取本院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110例膝關節和腰椎關節術后患者,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110例膝關節和腰椎關節術后患者,觀察組55例患者,男性28例,年齡在17~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5±9.7)歲,女性27例,年齡在18~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2±9.8)歲,其中腰部手術27例,腿部手術28例;對照組55例患者,男性29例,年齡在16~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2±9.6)歲,女性26例,年齡在17~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5±9.9)歲,其中腰部手術28例,腿部手術2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手術部位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術后都進行常規的治療,觀察組患者在責任醫生和護士的監督下進行康復鍛煉,在鍛煉前先給患者講解康復訓練對于術后恢復的重要性,爭取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在康復鍛煉過程中給予患者一定的保護,防止患者摔傷。對于腰椎關節患者,功能鍛煉的內容如下∶一是腰背肌的鍛煉,在術后的一周采用五點支撐法,患者仰臥屈膝,用頭、肘、膝、足作為支撐點,以弓形撐起背、臀、腰,達到最高點時慢慢放下,然后重復弓起,每天3次,每次15~30min,二是牽拉神經根練習,術后的第3天采用仰臥位做直腿抬高運動,抬高至不能抬高的位置放下,每天30次;對于膝關節術后的患者采用持續性cpm鍛煉,鍛煉的內容如下∶一是肱四頭肌的收縮鍛煉,術后的1d保持患膝不動進行間歇性、有節奏的肱四頭肌收縮和放松訓練,每次收縮的時間保持6s,放松時間12s,每天30次,二是膝關節屈伸鍛煉,屈伸患膝在最大角度保持20s,然后還原,每天100次。
1.3 觀察指標
本次實驗主要針對患者的腰部恢復情況、腿部恢復情況進行評價。腰部評價指標為∶腰骶部離開床面距離、直腿抬高實驗;腿部評價指標為∶腫痛消退的時間、關節活動度。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或者[n(%)]表示,進行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本院的分組治療,腰部恢復情況∶觀察組腰骶部離開床面距離(16.51±3.35)cm、直腿抬高實驗(64.59±6.38);對照組腰骶部離開床面距離(13.28±3.23)cm、直腿抬高實驗(55.13±7.21)。膝關節恢復情況∶觀察組腫痛消退的時間為(7.02±2.12)d,關節活動度為(95.25± 7.46);對照組腫痛消退的時間為(8.28±3.39)d,關節活動度為(88.98± 11.66)。觀察組在腰部情況評價和腿部恢復評價上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骨科患者若術后固定太久,長時間不活動則很可能引起肌力下降,關節纖維變性以及骨質疏松等癥狀[2]。術后24h開始屈伸膝關節,并且進行膝關節直位牽引,睡眠時用石膏固定伸直。術后功能鍛煉可以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輕疼痛,有利于肢體的功能恢復。采取康復訓練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肌肉出現萎縮,關節強直以及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3]。骨科患者極易出現心理問題,健全之人由于創傷、車禍以及疾病等非常可能變為殘疾人,其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必須在康復訓練的時候還應加強心里疏導,為患者解決心理疑難。
從本院的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在腰部情況評價和腿部恢復評價上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采用干預康復訓練可以提升骨科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指標,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1]李振華,崔莉,潘惠娟.康復訓練對運動性肩袖損傷微創術后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01):37 -39.
[2]崔芳,王惠芳,王予彬,等.康復訓練對肩關節鏡下SLAP損傷修復術后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3,32 (05):394-397.
[3]莫柳仙,盤慶東,林永東,等.康復團隊對骨科術后患者早期延伸訓練指導的效果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07):96-97.
[4]譚莉,王敏.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四川醫學,2010,31(12):1889-1890.
R493
B
1009-6019(2015)10-02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