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胡熙雯
?
廣西如何開展種畜禽場的凈化升級
——訪廣西壯族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李軍主任
本刊記者/胡熙雯
中心主任訪談錄(三)
李軍,男,1964年9月出生于平南縣,瑤族,中共黨員,研究員。
1986.07-1995.01 在廣西獸醫防疫檢疫站診斷科工作;
1995.01-2005.03 任廣西獸醫防疫檢疫站副站長;
2005.03-2010.06 廣西飼料監測所、廣西獸藥監察所和廣西畜牧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工作,任所長。
2010.06至今,任廣西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期間:1992.01-1992.03在日本學習公共衛生;2000.01-2006.06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學習動物疫病診斷和控制;2004.03-2004.12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國際管理并取得碩士學位。

《獸醫導刊》:李主任您好,請簡單介紹一下廣西種畜禽場的一些基本情況。
李軍:廣西畜牧業占農業生產總值約46%,2014年統計畜牧業年產值1 087.3億元,牛、羊、豬年飼養量分別為598.28萬頭、406.62萬只、5 878.32萬頭。廣西曾核發種畜禽經營許可證的種豬場174個、種雞場102個,截止2014年底,核發證件仍處于有效期83個,其中種豬場38個、種雞場32個,其中自治區重點種豬場14個、種禽場21個。
《獸醫導刊》:近年來,廣西省為了進一步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對區內的種畜禽場做了升級管理工作,請您講講這一工作的具體措施。
李軍:2005年,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提出了開展種畜禽場疾病凈化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廣西種畜禽生產經營管理細則分類》,率先在自治區級種豬場、種雞場開展主要動物疫病的凈化工作。把符合條件的規模化種畜禽場直接納入自治區級管理,由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發放“自治區級重點種畜禽場經營許可證”并掛“自治區重點種畜禽場”牌匾,采取生產經營與疫病防控并重的原則進行管理指導。對于凈化達到規定標準后,由養殖企業向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提出申請,經過材料審核、現場評估合格的,頒發自治區健康種豬(禽)場牌匾。截止到2014年底,全區19家重點種豬場中有12家獲“健康種豬場”稱號,15家重點種禽場中有8家獲“健康種禽場”稱號。
校企合作的辦學體制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特色,當前校企合作模式尚未完全形成,處于經驗摸索階段,從高職院校科研成果轉化的角度出發,深化改革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是職業院校的必由之路。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職院校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職能,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便利渠道。同時對于企業而言,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公益責任,促進產業經濟發展。
1.制定切合實際的技術規程標準,確立凈化內容目標。
包括:A.《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重點種豬場量化考核驗收標準》、B.《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重點種禽場量化考核驗收標準》、C.《種豬場主要疫病控制與凈化技術規范》(DB45/T186-2004)、D.《廣西壯族自治區種豬場主要疫病控制與凈化操作規程》、《廣西壯族自治區種禽場主要疫病控制與凈化操作規程》、E.《廣西健康種豬場量化考核驗收標準》、F.《雞白痢凈化規程》、G.《廣西重點種禽場主要疫病控制與凈化工作年度考核評分細則》(2012年開始執行)。
在“自治區重點種禽場”開展豬瘟、口蹄疫、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布魯氏菌病、支原體肺炎與禽流感、新城疫、雞白痢、禽白血病、雞馬立克氏病、禽支原體病等疫病的控制與凈化。
2.建立專家隊伍。
由高校、院所、動物衛生監督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技術骨干組成專家組(局發文件),成立重點種豬場、重點種禽場專家指導小組,每個專家小組負責指導3~5個養殖場疫病凈化指導檢查工作。
3.制定年度工作實施方案。
每年初,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由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下發,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同時,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發年度工作指導意見,細化工作措施。
4.組織實施。
(1)各重點種禽場根據區局的方案,制定本場的疫病控制與凈化的實施方案,并從免疫、監測、生物安全管理、飼養管理、育種等方面進行具體實施。
(2)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所負責控制與凈化措施落實的監督;自治區疫控中心每年根據下達的送樣任務和監測評估任務,派人到場進行采樣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評估各場的免疫狀況是否達標、疫病凈化是否達到相關凈化標準要求,并給出實際的評估分值。
(3)各定點指導專家小組根據年度工作方案和指導意見及年度評分表對各場進行技術指導并監督檢查評估,結合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實驗室檢測結果,形成評估意見。對各場存在的主要問題,由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下達整改意見通知書。
(4)及時總結。每年12月,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專家組的評估意見,匯總形成評估報告報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每年組織所有參與項目的養殖企業、專家進行一次工作總結會議,研討下一年的工作重點。
《獸醫導刊》:種畜禽場的疫病凈化工作實施了10年,在這10年過程中,您對此工作有哪些體會?為了進一步做好此項工作,您認為仍然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李軍:經過10年的實踐,我們認為,做好種畜禽場主要動物疫病凈化工作需要以下給予正能量。
1.領導重視,部門配合,專家出力。
廣西重點種畜禽場主要動物疫病凈化工作開展先由我區局領導提出,并親自協調相關部門。同時,疫控中心和監督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院所及各市專家的大力支持。
2.財政支持。
自2005年項目啟動以來,每年財政預算50萬元左右的經費用于開展采樣、監測、總結及專家指導費用。2015年財政投入資金92.25萬元,其中,重點種禽場42.1萬元、重點種豬場30.9萬元、配合國家級項目12.9萬元、國家級重點種畜禽場監測6.7萬元。
3.企業積極參與。
養殖企業為了獲得《自治區重點種畜禽場》及《健康種畜禽場》牌匾,成立了主要疫病控制與凈化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專人負責溝通協調工作,真抓實干,確保產品質量,從而提升企業知名度。
存在問題:
1.提高養殖企業的積極性值得探索。
從廣西的情況來看,納入自治區凈化項目管理的33家種畜禽場,仍有5~7家企業負責人對此項工作的認識還有差距,從歷年專家組檢查的情況看,這些企業存在的問題歷年如此。如何提高企業的積極性是做好本項工作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2.財政支持力度有限。
由于每年的財政經費支持有限,自治區動物疫控中心對各場監測的數量、頻次都受到很大限制,監測結果是否能反映各場的實際狀況值得探討。
3.對種畜禽場評估的可操作性須進一步完善。
每年對各場進行評估時,都會碰到不少具體問題,如各個小組的評價尺度、評分細則、專家的責任心等,都有不同偏差。
4.加強監管、提高凈化工作的品牌效應是今后更嚴峻的課題。
一是如何做到與時俱進的評審松嚴有度是項目啟動期間需要重點考量的問題,太嚴會讓企業望而卻步,太松就會泛濫,從而失去品牌效應。二是入圍企業的監管力量有限,如何做到監管的強制力、有效性、科學性,還需要法律、制度、技術突圍。三是如何宣傳、擴大、固化凈化的影響力是吸引企業的重要手段,目前的辦法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