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泰/遼寧省遼中縣衛生監督局
?
雛雞粘液性紅痢病的診斷
孫永泰/遼寧省遼中縣衛生監督局

近幾年來,我遼中縣養雞專業戶飼養的蛋雛雞中,經常發生一種以粘液性紅痢為特征的疾病,發病率達5.3%~16.7%,雞生長發育受阻。初步診斷為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紅痢。
(一)流行病調查情況
本病主要發生于7~90日齡商品蛋雛雞,農村土雜雞亦有發生。幾年來,調查的218戶養雞專業戶中,有189戶不同程度的發生了本病,發病雞群占總雞群的95.7%,發病率5.3%~16.7%不等,平均發病率達8.16%,病死率達24.3%。流行月份主要分布在3~8月份所進的雛雞,其它月份發病較少。地面平養雛雞發病率高達10%以上,網上平養及育雛籠雛雞發病率在6%以下,后者發病率明顯低于地面平養育雛雞群。一般陰雨天氣偏多的月份發病率偏高。后期多并發球蟲病而造成較大的損失。
(二)臨診癥狀
病雞主要表現精神萎頓,被毛粗亂,縮頭呆立,排紅色線狀或紅色膠凍樣糞便,多數包圍在正常糞便周圍,少數全部呈紅色爛肉狀。病情嚴重的雞只,排糞時有努責現象,乃至尖叫。病雞多發育不良,生長受阻,較正常雞瘦弱,部分雞只呈輕度貧血。如治療不及時,多并發球蟲病。解剖學檢查,肝、脾、腎一般無明顯變化,盲腸和直腸黏膜有大量出血斑點,腸腔內有紅色膠凍樣便。
(三)微生物學檢查
1.直接涂片鏡檢。將病雞所排糞便直接涂片,用革蘭氏染色,鏡檢見形式均勻一致的革蘭氏陽性粗大梭狀桿菌布滿整個視野。用病雞盲腸、直腸內容物直接涂片與糞便涂片相同。早期病例均未查出球蟲和組織滴蟲。
2.分離培養。
將盲腸、直腸內容物粘液性糞便直接接種于普通瓊脂平板和厭氧血液平板、厭氧肉肝湯。在普通瓊脂平板,可見盲腸、直腸內容物有大量細菌生長,亦能見到與糞便涂片一致的致病菌,粘液性糞便見有少量細菌生長,亦能見到疑似致病菌生長。厭氧血液平板見有大量有溶血性的致病菌生長。將致病菌接種于厭氧肉肝湯,可在12 h內產生均勻混濁,并見有氣泡產生,且以0.2 ml接種于小白鼠,能很快致死。
3.生化鑒定。
將分離的疑似致病菌作生物鑒定,該菌能發酵葡萄糖、麥芽糖、乳糖和蔗糖,不發酵甘露醇。用蘭州所魏氏定型血清鑒定所分離致病菌為A型魏氏梭菌。
4.動物回歸試驗。
將分離的細菌分為雜菌組和致病菌組,每只雞0.5 ml,均未發病。將試驗雞喂變質飼料2 d再用上述兩菌分別接種,致病菌組發病100%(7/7),雜菌組和對照組均未發病。致病菌組能回收到致病菌。
(四)治療
將自然發病的雞分別用抗球蟲藥物、土霉素、青霉素、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新霉素、痢特靈、喹乙醇治療,以新霉素療效最佳;慶大霉素、痢特靈,復方新諾明次之;青霉素有一定效果,抗球蟲藥及其它藥物未見有療效。
本病的發病多由飼養條件改變或飼料變質因素為誘因。由于本病多造成腸道損傷而并發球蟲病,臨床上又多誤診為球蟲病,所以建議應加強對本病的研究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