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秀平+吳瑞君



摘要:健康受到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會的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在世界人口老齡化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研究老年人特別是研究老年人口眾多的中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死亡風險及其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分析全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調查(CLHLS)2002-2011年縱向數據,建立Cox等比例風險模型,研究發現了中國老年人的軀體功能對死亡風險有顯著的影響,ADL、IADL和LOA/LOM好的老年人比差的老年人的死亡風險分別低了25%、18%和5%;另外,慢性病、性別、年齡、民族、城鄉與區域、職業地位和主要收入來源、活動參與和生病照料者也對死亡風險有顯著的影響。
關鍵詞:軀體功能;ADL;IADL;LOA/LOM;死亡風險比
中圖分類號:C91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49(2015)02-0052-08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2.006
收稿日期:2014-09-14;修訂日期:2014-11-13
作者簡介:位秀平,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研究生;吳瑞君,博士,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Elderlys Physical Functions on Their Mortality Hazard Rate
WEI Xiuping, WU Ruijun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Health is influenced by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synthetically. Since the worlds aging is increasingly severe, its important and meaningful to study the Chinese elderlys health and hazard rate and their factors.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China because the number of Chinese elderly is the largest. Using data from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LHLS) 2002-2011 and applying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the research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functions, mortality hazard rate and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 elderlys physical function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ir mortality hazard rate, and the mortality hazard rate of the elderly with good ADL, IADL and LOA/LOM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elderly with poor ones significantly, respectively 25%, 18%, 5%. In addition, chronic illness, gender, age, ethnicity, rural/urban and region, occupational status and main source of income,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and caregivers for the sick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hinese elderlys mortality hazard rate.
Keywords:physical functions; ADL; IADL; LOA/LOM; hazard ratio
《人口與經濟》2015年第2期
位秀平,等:中國老年人的軀體功能對死亡風險的影響
中國老年人口規模之大、老齡化速度之快、老齡問題之復雜,使這個群體對社會的發展與和諧至關重要。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有必要重視研究中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與死亡風險。老年人的健康包含了多種內容,主要指標有:軀體功能、各種疾病患病率、心理健康、社會參與、社會交往或支持、自評健康和他評健康等<sup>[1]</sup>。其中軀體功能不但與心理健康有關,而且還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老年人的社會參與、社會交往/支持等。因此,研究中國老年人的軀體功能對死亡風險的影響及其影響因素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軀體功能的測量指標主要包括ADL(日常活動能力)、IADL(器具性日常活動能力)、LOA/LOM(功能受限)三項內容。
一、研究文獻回顧
一般認為,老年人的軀體功能受到社會、心理、行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國內學者如曾毅<sup>[2]</sup>、王德文<sup>[3]</sup>、尹德挺[4-5]、宋新明<sup>[6]</sup>、韓廣勤<sup>[7]</sup>等進行了相關研究。尹德挺研究認為,老年人ADL狀況和年齡、性別、人種、民族、城鄉與地區差別、婚姻狀況、教育、職業、社會經濟地位、代際支持(居住安排、日常照料)、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更主要是受到身體健康狀況和各種疾病的侵擾,心理健康對老年人ADL 的影響也很大<sup>[8]</sup>。發展中國家老年人較低的教育程度、收入和較差的ADL相關[9-10]。而且,老年人的ADL與其死亡風險有很強的關聯性,當ADL發生失能或殘障后老年人的死亡風險是非常高的[11-14]。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已經出現從慢性病的發生率、個人行為因素、當地社會環境因素等方面探討老年人功能性狀況出現地區差異的原因的研究[15-16]。中國老年人ADL能夠顯著地預測其死亡風險,ADL與死亡風險的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削弱,而且具有一定的性別差異<sup>[17]</sup>。中國老年人的高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身體功能的衰退、低死亡風險顯著相關[18-20]。慢性軀體疾病是日常生活功能最主要的影響因素<sup>[6]</sup>。慢性病與日常生活功能,包括自理能力指數(ADL)、操持家務能力指數(IADL)和軀體活動能力指數(PA),都有較強的相關性<sup>[21]</sup>。IADL除了受慢性疾病的影響外,主要還與環境條件、文化背景、社會行為密切相關,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濟條件和體育運動等[21-22]。活動參與程度是顯著影響生活自理能力和死亡風險的因素<sup>[23]</sup>。國外研究通常認為導致居民健康狀況差異及健康狀況分布不公平的根源是經濟社會地位,其基本指標是職業、教育和收入(SES),健康狀況存在“社會梯度”,即健康狀況隨著經濟社會狀況從頂部到底部由最好變為最差的梯度變化趨勢[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