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管曉銳
高羅佩(1910-1967),英文名羅伯特·漢斯·范古里克(Robert Hans van Gulik),已故荷蘭職業外交官,也是一位著名的漢學家和小說家。他一生鐘愛中國文化,琴、棋、書、畫皆造詣不凡。1943年3月至1946年4月,曾在重慶工作生活。

》高羅佩夫婦及其長子威廉

》高羅佩在楊少伍住宅庭院中聽96歲高齡的Shih Shao-fu先生彈奏古琴,攝于重慶江北楊家花園(今龍湖花園小區一帶)。
2014年歲末,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高羅佩家族捐贈高羅佩私人收藏文物展》迎來了出席展覽開幕式的中荷兩國嘉賓、各界學者和普通市民,人頭攢動的展廳在深沉悠遠的古琴曲中逐漸安靜下來。聚光燈投射于一處精致的中式書房內,弄琴者的一曲《憶故人》彈罷,余音滑落到書房的五爪金龍羊毛地毯上,仿佛激起了70多年前的塵土,將籠罩在歷史煙云中的這位書房的主人—荷蘭人高羅佩帶到了眾人面前。
高羅佩(1910-1967),英文名羅伯特·漢斯·范古里克(Robert Hans van Gulik),已故荷蘭職業外交官,也是一位著名的漢學家和小說家。他一生鐘愛中國文化,琴、棋、書、畫皆造詣不凡,不僅以在中國書畫、古琴、性學等領域廣博精深、獨辟蹊徑的漢學成就而聞名于世,更以創作《大唐狄公案》系列偵探小說而蜚聲四海。高羅佩曾評價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職業,漢學是他的終身事業,寫小說是他的業余愛好。
在戰時首都重慶工作生活的三年中(1943年3月至1946年4月),他經歷了人生的幾件大事:與晚清洋務派領袖張之洞的外孫女水世芳結為連理,并生下他們的大兒子;與于右任、馮玉祥等人士組織了天風琴社,正式成為中國文人圈的一份子。

清代鎏金道教人物坐像

民國仿乾隆粉彩茶壺

清代淺雕山水人物木制筆筒

〉展出的高羅佩的東方收藏
高羅佩在中國重慶度過的黃金歲月,引起高羅佩家族的深情緬懷,在近一個世紀后,他們陸續踏上了重慶這塊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在這個高羅佩曾經工作、生活的城市尋找他的中國情緣。
2010年,高羅佩的外孫女高若蘭,這位繼承外祖父遺志、致力于推動中荷文化交流的使者,跟隨荷蘭著名導演羅伯·龍布來到中國,為一部名為《追尋高羅佩的軌跡》的紀錄片做準備。此次來華,是她第一次踏上重慶的土地,尋找祖輩留下的足跡。
2011年,高羅佩的子女們來到重慶,到訪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他們決定將高羅佩生前的部分個人收藏文物,捐贈給博物館作永久收藏、研究和展示。
2012年7月,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專家考察組赴荷蘭阿姆斯特丹高羅佩家族家中,實地考察和評估擬捐贈文物藏品。
此后的一年半中,博物館負責聯絡工作的人員與高羅佩家族成員始終保持著良好溝通:商定捐贈文物目錄、補充文物藏品圖文信息、商談捐贈協議書法律條款……雙方持續來往郵件多達90余封,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與尊重。
而包括文房用品、木制家具、瓷雜古玩、書畫和出版物在內的,多類型、多數量的海外文物征集工作,也讓博物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量身定做包裝、往返專業運輸、購買保險,以及在中荷兩國海關辦理通關手續、國內辦理減免稅備案和申請、涉及瀕危物種的文物在中荷兩國辦理相應申請等工作必須按時完成。
2014年2月19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與高羅佩家族正式簽訂捐贈協議書。協議書中約定,三峽博物館將為高羅佩捐贈文物設永久性陳列。
2014年7月21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文物征集工作組抵達荷蘭阿姆斯特丹,與高羅佩家族成員進行捐贈文物藏品的點交,并委托荷方專業公司進行了專業包裝、裝箱和運輸。20天之后,文物從阿姆斯特丹順利啟運。
2014年8月24日晚,載有116件套文物的專用文物藝術品運輸車駛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這批由高羅佩家族向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捐贈的珍貴文物,歷經3年多征集籌備工作,在跨越亞歐大陸的空運和陸運后,終于平安運抵重慶。之后,三峽博物館對這批文物進行了精心的修復和維護。
這批藏品主要包括高羅佩在重慶留下的珍貴照片;他鐘愛的古琴、書法、版畫收藏;他著作的部分學術作品和狄公小說,以及他生前的書房陳設用品和文玩收藏等。這些藏品曾陪伴高羅佩走完了最后的人生道路,無疑亦是高羅佩那一生執迷中國文化情懷的歷史見證。

》2011年3月13日,高羅佩家族來訪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沿著“時間軸”,出席開幕式的中荷兩國嘉賓追憶高羅佩的傳奇人生。

》博物館工作組人員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與高羅佩長子威廉先生對捐贈文物進行點交
作為最直接接觸到高羅佩這位傳奇人物,其人、其物及其家族的人,三峽博物館的展覽策劃設計和教育推廣工作人員,始終被高羅佩吸引和打動著,在工作的每個環節都傾注著自己的工作熱情和無限創意。
走進展覽現場,不僅能親臨高羅佩的“尊明閣”書房、觀看紀錄片《滄浪萬里長》、聆聽古琴余音繞梁。觀眾游走于“光陰時間軸”追尋高羅佩的人生軌跡,能與其收藏的文玩字畫面對面,還可以現場翻閱小說《大唐狄公案》。
高羅佩曾在其自傳中寫道:“重慶是一座灰蒙蒙的城市,因為日本空軍把它炸平了幾次,到處是破爛房屋。但它依然充滿歡樂。來自各地的中外人士,因為共同的苦難和危險走到這里。”
而今,在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又有無數人因為高羅佩聚集于此。不僅是追尋高羅佩先生的傳奇故事和漢學成就,見證中荷兩國人民的永久友誼,更是為了促進國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與自覺,并用自己的方式傳播中華文化、追求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