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 時盤棋 ◇ 文 / 蘭世秋

戰士們高舉“打到大西南,解放全中國”的橫幅,市民打著雨傘夾道歡迎英雄凱旋……這張廣為流傳的照片,一直被認為是1949年11月30日解放重慶時拍下的。
在解放重慶65周年之際,“巨變一瞬—時盤棋紀實攝影作品展”,給出了真實的答案。
時盤棋,第一個進駐重慶的解放軍攝影記者。他說,這張照片并非拍攝于1949年11月30日。當天,重慶并未舉行入城儀式。
時盤棋1932年6月出生于河南長葛,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2012年,80歲的他獲得了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時盤棋當年隨軍進駐重慶時,拍攝了大量的新聞照片。此次展覽展出了90幅重慶解放的照片,大部分是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真實地記錄了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戰斗、入城接管重慶、政權建設和鞏固、西南剿匪、城市建設、恢復和發展生產等一個個精彩的歷史瞬間。
1949年10月,時盤棋跟隨部隊由湖南出發向西南進軍。11月30日凌晨渡江,部隊到達銅罐驛,進入重慶境內。“當時我在銅罐驛,不可能在解放碑拍下那張市民歡迎部隊的照片。”
那么,這張照片究竟拍于何時?
時盤棋說,1949年12月1日,他跟隨二野103團到達白市驛,2日到達璧山,“我們在璧山消滅了敵人的一個團。”12月3日,部隊抵達合川后,就往廣安走,準備解放成都。12月6日,時盤棋跟隨部隊回到重慶。
“大約是在1950年元旦以后,重慶市民舉行了歡迎解放軍‘凱旋歸來’的集會。”時盤棋回憶,當天上午,天下著雨,部隊從下半城的江邊一直走到解放碑,市民撐著傘自發迎接將士們。
時盤棋按下快門,留下了那張珍貴的照片。
到底1949年11月30日這一天,解放重
← 重慶解放后,人民解放軍繼續向成都進發,追擊國民黨軍隊,很快就解放整個四川。1950年初,重慶市民在解放碑前歡迎解放軍凱旋。
→日夜守護鐵道的永川縣城區中河村護路隊員。

(本欄目圖片由熊明翻拍)慶時有沒有舉行入城式?時盤棋說,大約七八年前,他詢問當年所在部隊的宣傳部長明朗,得到的回答是“沒有”。
當時的時盤棋只有17歲。12月7日,天氣陰沉,他來到了渣滓洞。“我一到那里,就越過一段倒塌的墻,看到不大的院壩里,到處是烈士的遺體,血跡未干、硝煙猶存。”
時盤棋忍著眼淚,拍下了第一張渣滓洞遇難烈士的圖片。“那個烈士的名字叫張現華,我至今還記得那恐怖慘烈的場面。”
在白公館附近,時盤棋看到群眾正挖出烈士遺體并裹上白布。他強忍悲痛。用鏡頭記錄下現場,留住珍貴的歷史。
12月11日,時盤棋來到特務頭子戴笠

↑ 四川巴縣緊鄰重慶,土匪活動十分猖獗,解放軍迅速出擊剿滅敵人。這是1950年4月2日,解放軍在太和場戰斗中書寫標語“持槍頑抗者,堅決消滅”。
←1951年5月,土改工作隊員到合川縣云門鎮14村貧農黃玉順家了解情況。土改前,黃玉順一家三口住在草棚里,黃玉順給地主打工,妻子廖淑珍帶著兒子黃光學討口(要飯)。

→1951年觀音橋鄉秋收時組織的農忙托兒所的公館—戴公祠的花園。在現場,他看到楊虎城將軍的遺體被挖出來。將軍雙手被反捆,皮膚成了土色。
在戴公祠的一間警衛室里,工人敲開三合土,挖出了楊虎城的秘書宋綺云夫婦和他們8歲的兒子“小蘿卜頭”—宋振中的遺體。
就這樣,在一個多月里,時盤棋5次來到歌樂山。每次出發時,衛生員都會給他的身上灑上消毒水。
大西南解放后,人民政府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剿匪。時盤棋也跟隨部隊,留下了大量剿匪戰斗的圖片。
當時,土匪活動猖獗,在巴縣太和場,解放軍在墻上書寫下“持槍頑抗者,堅決消滅”等標語。“在太和場那場戰斗,從凌晨開始打,打了大半天的時間。”時盤棋回憶。
1951年,在川東軍區政治部工作的時盤棋到合川參加了3個月的土地改革。在合川云門鎮14村,他走進最窮的貧農黃玉順家,拍攝了他家土改前沒房沒地、三口人擠在村頭一個破草棚里的照片。之后,他又留下了黃玉順一家分得兩間瓦房、高興萬分的情景。
而當年在觀音橋,時盤棋還拍下了當地秋收時組織的農忙托兒所。照片中的孩子小的1歲左右,大的也才四五歲。“不知道這些小朋友現在變成什么樣了?看看當年的照片,他們還能認出自己嗎?”
還有一張照片,拍攝于1951年7月成渝鐵路永川段通車時。當時,時盤棋拍下了兩名護路女隊員扛著槍保衛鐵路的情形。其中一個小姑娘看上去大約十五六歲。如果健在,現在應該有70多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