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梁 策 ◇ 圖/巴南區旅游局提供

巴南,一顆點綴在重慶主城之南的明珠。
這里歷史悠久,三千年巴文化源遠流長;這里鐘靈毓秀,文人騷客、革命先賢層出不窮;這里資源富集,人文歷史、自然風光交相輝映;這里風景如畫,依山傍泉、臨湖環島美不勝收。
巴南是川、黔、渝旅游經濟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和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的新起點。作為城市發展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便捷的交通和地理優勢讓巴南豐富的旅游資源得以讓世人鐘愛。

天體浴場

熱洞
到巴南,有看不厭的四季美景,品不完的八方美食,玩不夠的山水泉洞。巴南更是國家首批命名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區”“山水園林城區”,以及中國西部第一個“中國溫泉之鄉”。
在巴南,溫泉總儲量85.69億方,主要分布在東溫泉、南溫泉和橋口壩溫泉三大區域。各類溫泉地熱出露15處散落在巴南各處,每年可開采3500余萬立方米。富含氡、氟、鍶、鋅、鋰等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的巴南溫泉水,不僅能愉悅身心、一掃城市生活的疲憊,更是具備罕見的珍貴醫療保健功效。溫泉熱洞、裸浴民俗成為“中國溫泉之鄉”皇冠上最閃亮的明珠。
位于巴南區東溫泉鎮木耳山南麓的熱洞灣,因洞中常年熱氣彌漫而得名“熱洞”。熱洞發于三疊系嘉陵江組灰巖中,入口為人工開鑿,洞寬0.6-1.2米,高1.4-9米,已探可供開發洞長126米,容積3751立方米。洞內濕度達100%,溫度從洞口向內逐漸升高,至70米處時達到37℃,洞末端更是達到43℃。洞內有一熱泉,熱泉常年保持43℃水溫,每日流量6000方,是洞內最主要的熱源。
東泉熱洞是在喀斯特地區形成的集洞穴與溫泉為一體的熱洞,具有完善的補、徑、排系統,是“溫泉喀斯特”這一巖溶地質術語的起源地。因洞內恒溫43℃且泉水中富含氡、氟等礦物質,是世界喀斯特地貌上惟一具有桑拿功效的恒溫溫泉熱洞,具有洞穴與溫泉理療雙重療養價值的喀斯特熱洞。據此,東泉熱洞被中國地質巖溶學界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教授稱贊為“東泉熱洞奇觀,世之自然瑰寶”。

民俗天浴
東溫泉裸浴文化享譽盛名,歷史悠久,自明朝沿襲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無論春夏秋冬,不論男女老幼,均露天裸浴,無男女授受不親之嫌,無羞澀非分之念,令人有返璞歸真之感。據專家考證,東溫泉裸浴是漢民族惟一的民俗裸浴。直到今天,東溫泉民俗裸浴已成為巴南區獨特的地域民俗,堪稱一絕。為發揚和延續這一獨特習俗,東溫泉建成了上百個大小、形態、功能各不相同的原生態森林溶巖溫泉泡池。在山林里,還分別設有男女裸浴泡池,泡池之間大量采用綠化和天然石材自然分隔,池與池之間互不相通,充分保持了每個泡池的獨立性和私密性,枝葉扶疏,人影隱約,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隨著世俗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在此拋開城市的喧囂和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
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其故鄉本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格桑”在藏語里,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因而被藏族鄉親視為象征著愛與吉祥的圣潔之花。如今,圣潔吉祥的格桑花在巴南天坪山絢爛綻放。“愛她,就帶她去天坪山看格桑花”,美麗格桑在巴南演繹著幸福和吉祥。巴南要打造幸福開始的地方,于是開始在天坪山打造中國最大人工種植格桑花觀賞地。
溫泉伴格桑,格桑扮溫泉,中國溫泉之鄉將擁有獨特的標簽。
徜徉格桑花海,享受幸福的靜謐時光;體驗沉淀千年的自然傳統民俗,探尋地下藝術長廊溶洞的神奇……
暫時忘卻城市的喧囂與煩惱,只需靜享一汪溫泉帶來的片刻寧靜。
天下休閑·養在巴南—中國溫泉之鄉歡迎您!

格桑花裝點湖心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