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青
(
青海省剛察縣林業站,青海剛察 812300)
青海林業在高原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和發展對策
楊吉青
(
青海省剛察縣林業站,青海剛察 812300)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復雜多樣,屬于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也是我國一些主要大河的發源地,該地區發展林業意義重大。本文基于青海地區獨特的地理生態環境和生態地位,對青海林業在高原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
青海林業 森林資源 高原生態系統 發展對策
林業是一種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恢復和推進林業的發展實際上也是在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青海林業在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極為重要的特殊使命,在生態環境面臨嚴峻形勢的大背景下,探討和研究青海林業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和發展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青海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
青海地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長江、黃河等大河的發源地,有“中華水塔”、“江河源頭”的美譽,青海省是我國內陸大省,地域遼闊,以高原為主體,荒漠帶廣布,自然環境存在著明顯的地理分異。青海在遠古時期存在過豐富的森林資源,地殼運動使青藏高原隆起,氣候的變遷使森林逐漸失去了存在的條件,目前該地區的森林資源集中分布在東半部,加之南部和西北部的灌叢林,形成了青海地區森林分布的總體格局。在此基礎上分布著很多林區,如祁連山林區、湟水林區、多柯河林區等,其中,國營林場有54處,由于自然條件惡劣,加之近代以來人類活動頻繁,森林資源不斷遭到破壞,生態環境也逐漸惡化,目前青海地區的森林覆蓋率不到3%,位居全國末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1]。
1.2 青海林業面臨的環境問題
青海受地史和歷史原因的影響,陸地生態系統較為脆弱,森林資源遭到迫害后很難恢復,青海林業在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極為重要的特殊使命,其影響范圍將會擴展到全國,因此,一直以來,國家都非常重視青海林業的發展,如國家出臺的退耕還林政策,青海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以及寺院團體也在廣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2]。然而,目前青海林業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該地區生態環境具有脆弱性的特點,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艱難性以及破壞后的不可復原性,而且很多生態資源也難以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森林資源量有限,結構單一、種類稀少;其二,荒漠化有加重趨勢,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其三,濕地逐漸萎縮,水源涵養功能在減弱,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1.3 青海發展林業的重要意義
林業與自然環境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自然環境對青海林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同時青海發展林業也能夠對當地的生態系統起到反作用,充分發揮森林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局部氣候、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功能,進而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青海發展林業,在高原生態環境保護中將發揮的重要的作用,概括來講,第一,青海發展林業是保護和恢復三江源生態環境乃至整個高原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也是國有整治的必由之路;第二,青海發展林業能夠有效化解高原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危機,為物種的生存和繁衍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第三,青海發展林業是一項公益性與經濟性并舉的事業,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森林產品以及森林服務功能的需求;第四,青海發展林業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根本任務,青海林業在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極為重要的特殊使命[3]。總而言之,在生態環境面臨嚴峻形勢的大背景下,青海發展林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1 創新生態治理模式,推進城鎮綠化建設
青海發展林業必須創新生態治理模式,應結合國家倡導的退耕還林政策和“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方針,在“封山、退耕、調結構、抓生態”的治理思路指導下,開展生態治理工作,發展林業應依靠科技的力量,合理保護自然資源,提高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調整和優化青海林業的經濟結構,傳統的治理思路只關注發展林業的公益性,卻忽視了其經濟性,應結合市場的需求,加強經濟林的建設,提高森林資源的使用率,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森林產品以及森林服務功能的需求;同時還要推進城鎮綠化建設,近年來,青海森林旅游業發展較快,城鎮綠化也在逐漸擴大,鑒于青海地區的氣候條件,城鎮綠化不宜大鋪草坪,應因地制宜,廣泛種植地帶性樹木,從而獲得長遠的生態效益,在推進城鎮綠化建設過程中,要遵循宜地宜樹的原則,慎重引進外來物種,多種植鄉土樹種,突出地方特色。
2.2 更新生態保護思路,打造高原海濱藏城
青海發展林業仍然要以生態效益為主,發揮其正面影響,為此應更新生態保護思路,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態品牌,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建設項目,完善生態治理布局,如打造“高原海濱藏城”。青海發展林業,應充分結合當地多民族、多宗教、多寺院的地方特征,依托濃郁的藏文化旅游資源和多樣性生態景觀,發揮藏文化在對林業乃至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以建設生態旅游基地為目標,整合當地林業資源,加大宣傳引導,樹立品牌意識,讓所有人都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發揮社會團體和個人對林業的保護作用,提高全民的森林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支持生態治理工作。在當前文化旅游產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應以旅游景點和節慶文化開發為平臺,如湟魚家園和沙柳河生態走廊的打造,以及青海湖觀魚放生節的舉辦,就是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的有效補充,各地區應從青海生態發展的全局高度來謀劃自身發展的新思路,推進區域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共同打造環湖地區文化旅游大市場、大品牌,將青海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發揮出來。
綜上所述,青海林業在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極為重要的特殊使命,青海發展林業有其特殊的意義,鑒于青海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系統脆弱,在發展林業、保護生態環境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面臨著諸多的挑戰,為了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保護森林生態環境,青海發展林業必須創新生態治理模式,更新生態保護思路,從而實現青海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1]董得紅.青海林業在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和發展對策[J].林業建設,2009,10(1):38-40.
[2]張進升.青海林業變遷史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3]黃建強,曾海,毛燕.林業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J].南方農業, 2014,16(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