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平 劉鳳華 王肖雁 羅家瓊
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在診斷肛周膿腫中的應用
羅文平 劉鳳華 王肖雁 羅家瓊
目的 探討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在診斷肛周膿腫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30例肛周膿腫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合患者手術前的超聲診斷,分析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診斷在肛周膿腫疾病中的應用價值,并將診斷結果與手術結果相對照。結果 單用高頻超聲診斷30例肛周膿腫患者中有28例患者為肛周膿腫,診斷的準確率為84.85%;而單用腔內超聲診斷的30例肛周膿腫患者中有23例為肛周膿腫,診斷的準確率為75.76%,而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檢查與手術證實完全一致,一共檢測到33個病灶,診斷肛周膿腫的符合率為100%。結論 利用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檢查,有利于診斷直腸周圍的膿腫,能夠準確區分周圍組織與膿腫部位的關系,對確定肛周膿腫的治療方案以及預測預后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高頻超聲;腔內超聲;肛周膿腫
直腸肛管組織內或者其他間隙內的感染常引發肛周的膿腫,直腸肛管周圍的膿腫是外科常見的一種急性疾病[1],指的是直腸肛管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的感染發展成為膿腫,是肛管直腸疾病中的常見疾病,但若診斷治療失誤,往往造成反復發作,極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高頻超聲能夠明確膿腫的方位“深度”大小以及膿腫的分期,同時對于是否合并肛瘺亦可作出診斷,可為臨床作出可靠診斷依據,指導臨床治療[2]。本研究采用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用于肛周膿腫的診斷,可以有效地降低漏診的可能性,提高診斷的準確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州市白云區第一人民醫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肛周膿腫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3~52歲,平均年齡(38.6±7.9)歲。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肛周的紅腫熱痛,臨床上,在對患者進行肛門指診檢查時,可以觸及到軟硬不同的腫物在肛門周圍,有時還可以觸及到波動。
1.2 方法 在臨床上選用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高頻腔內探頭為6~10MHz。檢查之前先進行肛周觸診以及直腸指診,初步確定病灶的基本位置。在檢查時患者抱膝左側臥位,最大可能使患者的病變部位暴露,而后利用高頻探頭,以肛門為中心,在患者的肛門周圍進行逐一檢查,仔細觀察病灶的內部回聲情況,明確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距離肛管壁的距離。而后將腔內探頭放入肛門處,發現病灶之后對探頭進行加壓,觀察是否有液體弱回聲的光點,確定病灶的解剖位置,觀察病灶與周圍肛管組織之間有沒有血流信號,并測量血流的阻力指數、速度等,最后對于有肛瘺者,要密切觀察瘺口的數量以及瘺口的位置。
2.1 診斷結果 本次實驗中,30例肛周膿腫患者中經過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診斷發現均為肛周濃度,同時本組所有患者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存在不同的變現形式,一共檢測到33個病灶,其中包含19個皮下膿腫患者,5個骨盆直腸膿腫患者,4個瘺管患者,還有3個粘膜下膿腫,2個坐骨肛管膿腫,33個病灶均經過手術證實,同時手術中發現膿腫的位置以及特點與手術前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檢查的完全一致,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診斷肛周膿腫的符合率為100%。但是單用高頻超聲診斷30例肛周膿腫患者中有28例患者為肛周膿腫,一共檢測28個病灶,漏診2例,診斷的準確率為84.84%;而單用腔內超聲診斷的30例肛周膿腫患者中有23例為肛周膿腫,一共檢測25個病灶,漏診7例,診斷的準確率為75.76%。
2.2 聲像圖表現 在肛周膿腫形成的早期,膿腫的聲像圖變現為不均勻的低回聲區,或者呈現出蜂窩狀,膿腫的邊緣模糊不清,當使用彩色多普勒時可以在膿腫的邊緣探測到豐富的血流,在本次實驗中,利用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診斷,觀察到有13例患者出現早期肛周膿腫的聲像圖。在肛周膿腫形成的中期,膿腫的聲像圖與早期截然不同,常表現為病灶內部會出現無回聲的液體灰暗區域,但是邊界比較明顯,本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呈現出中期膿腫聲像圖現象。在膿腫產生的后期,膿腫聲像圖常表現出低回聲區內見強回聲氣體的情況,本次實驗中,有6例出現后期膿腫聲像圖現象。
肛周膿腫主要是由大腸桿菌以及其他細菌感染造成的,是臨床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位于肛門內的直腸和肛管交界處。在肛周膿腫附近常伴有嚴重的疼痛,大部分的患者在肛門指診、直腸鏡檢或者瘺管造影時無法忍受相應的疼痛,無法開展相應的檢查,影響對患者的病情診斷和治療[3]。
肛周膿腫的主要癥狀是在肛周附近出現持續性跳動疼痛,在患者咳嗽或者受壓的時候疼痛會加重,進而造成患者行走不便、坐臥不安的情況。絕大部分的肛周膿腫是由肛腺感染引起的,肛腺開口位置在肛竇,但是由于肛竇的開口向上,當患者在腹瀉或者便秘的時候都會引起肛竇炎,引起肛腺的感染,進而引發肛周膿腫[4]。部分膿腫在穿破或者手術切開進行引流之后,容易形成肛瘺,肛周膿腫這類疾病雖然沒有涉及到身體上的其他重要器官,但是病情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發病時間成正相關的趨勢,在肛周確診之后,應該及時進行引流手術,縮短治療的時間,盡量減少對患者的創傷[5]。
利用高頻超聲診斷技術,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患者病灶的具體位置、形態以及大小等,超聲診斷對于液性疾病非常敏感[6],可觀察到血流量比較大的炎性病灶,將其應用到肛周膿腫的診斷中,可以明確判斷膿腫的大小、膿腔壁的厚薄以及膿液的稀稠等,此外,超聲診斷還可以對病灶的圖像進行保存,供今后的臨床對比分析,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對肛周膿腫的診斷率。但是對于一些復雜的肛瘺、位置較深的病灶,利用高頻超聲診斷還有可能造成漏診的可能[7]。
因此,利用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診斷,在診斷肛周膿腫方面具有很獨特的優勢,術前的一些常規檢查對于復雜性肛瘺的分布和支管不能夠完全顯示,通過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診斷,可以對肛瘺位置進行定位[8],判斷瘺管的位置、走向以及支管的個數等,同時還可以準確判斷內口的位置,使得病灶更加立體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術的治愈率,也縮短了治療的時間,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隨著膿腫病程的不斷增長、手術的感染以及術后復發感染情況的出現,在膿腫病灶中可能會有纖維組織增生的情況,利用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診斷出來的聲像圖像常可以看見點狀、斑狀的鈣化,也會出現強弱回聲混雜不均勻的情況,肛瘺形成之時,聲像圖無回聲現象,但是可見混合回聲包塊與肛管之間有相通的管狀。由于復雜性的肛瘺手術術后復發的幾率比較高,利用高頻超聲聯合腔內超聲診斷,能夠在膿腫尚未形成膿、臨床上指診不能判斷時及時發現病灶,為手術的進行提供依據[9];同時,還可以對膿腫的成熟度進行準確的判定,對患者的早期確診和手術提高了充分的依據。
[1] 王俊東,郭常春,沈云飛,等.直腸超聲聯合高頻超聲在肛周膿腫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8):160,162.
[2] 金玉明,陸堅,洪桂榮,等.腔內超聲診斷肛瘺的臨床價值[J].上海醫學影像,2011,20(3):232-233.
[3] 林湘濤,鄭笑娟,葉楠琴,等.經會陰高頻超聲與腔內超聲聯合應用在診斷肛周膿腫及瘺管形成中的價值[J].浙江醫學,2010,32(4):498-500.
[4] 張文智,楊高怡.高頻超聲對低位肛瘺的診斷價值[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1(10):733-734.
[5] 黃斌,熊芳,安少雄,等.三維直腸腔內超聲聯合端掃式直腸腔內超聲診斷高位復雜肛瘺[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8):1327-1329.
[6] 王巖青.高頻及腔內超聲對肛周膿腫術前定位的應用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1,20(2):117-118.
[7] 李春清.肛周膿腫外科治療的臨床研究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3):158-159.
[8] 林婷,章波,葛紅武.經直腸超聲聯合高頻超聲對肛周膿腫的診斷價值[J].內蒙古中醫藥,2012,14(1):112-113.
[9] 林湘濤,鄭笑娟,葉楠琴,等.經會陰高頻超聲與腔內超聲聯合應用在肛周膿腫及瘺管形成中的價值[J].浙江醫學,2010,32(4):498-49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intracardiac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abscess. Methods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data baiyun district,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patients before surgery, joint analysis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diagnostic endosonography value of perianal abscess disease[1], and the diagnostic results contrast with the results of surgery. Results of a single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in 28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accurate diagnosis rate of 86.67%;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anal abscess cavity solely with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23 cases perianal abscess,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76.67%. While the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endosonography fully consistent with surgically confirmed a total of 33 lesions detected by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perianal abscess was 100%. Conclusion The use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endosonography, help diagnose an abscess around the rectum, can accurately distinguish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tissue abscess, and to determine the treatment of perianal abscess and predict prognos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Endosonography; Abscess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40
廣東 510410 廣州市白云區第一人民醫院 (羅文平 劉鳳華王肖雁 羅家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