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是知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在本期由武漢大學教授汪信硯主持的專題“李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趙士發和李亮華的《李達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前提問題的反思及其重要啟示》,汪信硯和郎廷建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開啟之作——李達的〈中國產業革命概觀〉探論》,魯濤的《李達對史學理論的探索》,三篇文章分別從普遍與特殊的關系、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學等不同角度,探討了李達的理論貢獻,以對我們進一步推進當代中國及未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予啟示和借鑒。
20世紀80年代以來,政府改革運動成為一種全球趨勢,地方政府創新成為全球政府改革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何增科在《地方政府創新與政治正當性:中美之間的比較研究》一文中認為,對執政黨和政府而言,政治正當性直接關系到政權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而不同類型的政府創新(以及創新能力的高低和創新效果的強弱)在不同程度上對政治正當性產生著不同的影響。由此,考察中美兩國地方政府不同領域的創新活動對增強政治正當性效果的異同,有益于執政黨和政府擇優而從,以增強政權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和西方現代產生的環境美學比較起來,中國古代的環境美學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武漢大學資深教授劉綱紀在《略談生態美學與環境美學》一文中認為,生態美學與環境美學都是很復雜的問題,生態美學與環境美學這兩個概念的明確提出始于西方20世紀60年代前后。生態美學與環境美學可以相互補充,并行不悖。我們不僅要研究西方的生態美學、環境美學,還要深入研究中國自古以來的生態美學、環境美學,建設中國特色的生態美學與環境美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和湖北省統計局高級統計師俞偉悅在《湖北軟實力發展研究》一文中認為,從有關研究在區域文化、公共服務、人才科技和宜居環境等方面較為客觀反映的區域軟實力評價結果看,2013年湖北軟實力列31個省市區中第10位,這與湖北豐富的資源和在全國中極具優勢的教育與科技實力不符,說明湖北軟實力不僅僅是不夠強的問題,跟優勢資源的地位比較看可以說是較為薄弱的。加大湖北軟實力提升力度、增強湖北核心競爭力,是湖北目前的首要任務和緊迫任務之一。
·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李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專題主持人:汪信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