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本齊
(鳳臺淮河河道管理局,安徽 淮南 232100)
小議河道堤防的養護與抗險措施
葛本齊
(鳳臺淮河河道管理局,安徽 淮南 232100)
河道堤防水利工程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加強河道堤防養護及其抗險措施探討,對防御洪水災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近年來,我國陸續頒布的《水利部關于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則》《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改辦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等法律條文,對河道堤防的治理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標準。本文主要分析了河道堤防的養護及其抗險對策。
河道堤防;養護;抗險
河道堤防養護工作是一項地域性和階段性較強的工作,是防止河道功能退化呈病害狀態的有效手段之一。現如今,河道堤防不僅面臨的問題繁雜龐大,在傳統粗放型人工管理的模式下,存在著勞動強度大、養護標準不高等問題,長期以來,逐漸發展成為了河道建設和管理的薄弱環節。筆者從落實堤防檢查工作、河道堤防養護的方法要點、建設生物防護工程三個方面,對河道堤防的養護提出了幾點思考。
1.1 落實堤防檢查工作。堤防檢查是堤防養護的基礎性工作,加強堤防檢查,將檢查工作落實到每一個細節,才能防患于未來,避免水利災害的發生。落實檢查工作,需要堅持每日巡查。對于每日檢查來說,要著重檢查堤防險工險段,查看堤段出是否有淋溝、浪渦、裂縫、洞穴、滲漏、滑坡、塌岸等等;對于穿堤建筑物,要重點查看涵洞、水閘處是否移位、傾斜或者沉陷,涵閘與土堤連接部分是否漏水、掏空等等。除了每日例行檢查之外,當區域內發生大雨或者臺風等天氣,及其地震、滑坡等地質災害之后,要及時開展臨時檢查,查看堤防是否存在跌渦、淘腳、滲漏等問題。對于每一次的檢查工作,將其檢查流程及其所發現的問題詳細記錄在案,并處理上報。
1.2 河道堤防養護的方法要點。對于土質堤頂而言,為了達到保持堤頂平坦歸順、無坑、無明顯波狀起伏等養護要求,在對其進行養護時應注意以下要點:使用黏土鋪蓋堤頂,將其整平壓實;將堤頂修成傾斜狀,坡度控制在1:30—1:50的范圍之內,以便排水;及時處理堤頂所堆積的雨水,如遇大雨天氣出現沖溝,為了防止沖溝擴大,應先在溝口筑埂圈圍,防止雨水進入,在雨停后進行修復整理。而就堤坡防護來說,開挖回填法是其修復整理最為常用的方法。開挖回填法分為兩個開挖和回填兩個步驟。在對缺陷處進行開挖清除時應注意要超過缺陷處,最好在缺陷以外的0.5m處。為了保證施工質量,確保新舊土層的全面結合,深處開挖要呈20-30cm的階梯狀。而回填時應注意分層填筑,表面要略有超高,以達到防止雨水侵入的目的等。
1.3 建設生物防護工程。生物防護是工程防護的有效手段之一,生物工程除了具有鞏固堤防安全效果之外,還具有優化環境,保護生態的作用。河道堤防較為常見的生物防護方法有:護坡草皮、防浪林帶、護堤林帶等等。在選用草種時,要選用根系發達、生命力頑強、低矮匍匐的草種,并定期進行灑水、平茬等養護,以此促進草皮生長,提高生物防護的效果。在選用樹種時,應考慮樹種的存活率、生長狀況及其防護效果等等,最好采用具有經濟效益的樹種,或者實驗成功的樹種。總之,采用生物防護法進行河道堤防的養護,應結合當地的土質特征、氣候環境等條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2.1 堤防漫頂的抗險措施。堤防漫頂是較為嚴重的洪澇現象,其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對于堤防漫頂的應急對策,通常可采用土料子堤、土袋子堤等方法。土料子堤方法的操作流程為:首先清除子堤與原堤頂所接觸面上的雜草,然后向中間部位開挖一條結合槽(寬約0.5m,深20-30cm),接著分層鋪土,并將各土層夯實,使子堤與原堤頂呈緊密結合狀況。一般來說,土料子堤常用于壩頂較寬,取土容易的河道堤防。而堤壩狹窄,取土困難或者河道附近土質不高之處,就應當采用土袋子堤方法。土袋子堤法即是采用草袋裝土達到抗擊風浪和暴雨的一種方法。其操作流程為,首先將堤頂的雜草清除,然后草袋裝土,將土袋子在子堤的迎水面鋪砌(袋口向背水面),上下層土袋子錯開排列,使其層踏實靠緊狀,然后在土袋背水面填土夯實。
2.2 防滑坡應急處理措施。滑坡是引發河道堤防洪澇災害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斜坡的局部穩定性受到破壞,在重力作用下,巖體或者其他碎屑會沿著一個或多個破裂滑動面滑動。在河道堤防的滑坡處理過程中,對于部分坡段坡度過陡的地段,為了防止滑坡現象的發生,可使用放坡法。放坡法即是將砂子、土袋放置于坡度陡峭之處,以達到緩解河道坡度,避免發生滑坡。在使用放坡法時,為了防止倒入水中的土料被河水沖走,可在傾倒之前,采用木樁沙袋在堤腳處造成一道攔砂壩,攔砂壩的位置就河道堤防的實際情況而定,一般來說,沙壩的坡度應比粘性土堤的坡度要緩一些。而對于背水坡而言,由于處于風浪吹打大背面,堤腳相對于穩固,其防護只需穩定坡腳,做好反濾排水、滲水排除等即可。
總之,河道堤防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河道堤防的養護與抗險工作任重而道遠。在開展河道堤防防護與抗險工作時,應就造成其破損、缺陷的原因進行分析,采取與之相對應的解救對策。就河道堤防事故而言,除了自然災害(如風雨侵蝕、河道水流沖刷、風浪濤刷等)之外,還包括人為破壞、工程施工等。對于人為因素的破壞,要停止其繼續破壞,依法對其破壞程度給予處罰,情節嚴重者,追究其刑事責任;因工程施工造成的破壞,要求施工方恢復堤防工程原貌,并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而自然災害所形成的破壞,在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之后,對癥下藥,選用適宜的方法進行修復、整理。
[1] 劉明濤. 再議如何高效開展河道堤防管理[J]. 科學中國人. 2015(36)
[2] 袁有成. 試析河道堤防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科技視界. 2015(10)
TV871.2
A
1003-5168(2015)11-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