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岳二趁
內容摘要:反語是一種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和日常言語交際中的語言現象。對它的正確使用和理解,不僅有助于我們提高言語表達能力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有助于我們從更深的維度去感知和理解語言。故本文從合作原則、禮貌原則、言語行為理論等語用的角度來探析反語,并結合實例分析了反語的主要語用功能。
關鍵詞:反語 語境 言語行為 語用功能
一.引言
Irony,源自希臘語eironeia,意思是“a method of humorous or subtly sarcastic expression in which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words used is the direct opposite of their sense”。中文可被理解為反語,或反話正說,或正話反說,使用字面意思跟實際想表達意義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思想的修辭方法。它在中外文學作品和人們日常生活中被有意或無意地廣泛使用著,例如,我們可能會在電閃雷鳴,漂泊大雨的一天中感慨地說道:“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啊!”。長期以來,反語受到修辭學家和文學批評家的關注,但是隨著近些年來,語言學尤其是語用學的發展,反語研究出現了新的局面,故本文擬從語用學的角度對反語進行探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其語用效力和本質。
二.反語的分類
當今學術界存在著許多關于反語的分類方法,例如按情感要素來劃分,按意義來劃分等。筆者認為按反語所依賴的語境要素來劃分較為科學,按語境來分,反語可被分為言語反語(verbal irony),情境反語(situational irony)以及戲劇反語(dramatic irony)。
1.言語反語(verbal irony)是指作者或說話人用詞匯或語法手段來表示的明顯的反意,它主要用于人際交往(尤指對話)中。例如,
A man says:“The water is as pure and transparent as the mud.”
在上面例子中,"mud"意思是泥土,不可能純凈、清澈透底,但說話者卻將水描述成像泥土一樣純凈、清澈,可見其中蘊含的明顯的反意。
2.情境反語(situational irony) 意為由于事態的發展同某人的意料或期待相反而造成的一種嘲弄,它不是靠個別詞語,而是靠一定的語境來實現的。
3.戲劇反語(dramatic irony) 常被用于戲劇中,與戲劇的情節和結構有關。在這種反語中,觀眾知曉實情,而臺上的人物對此卻一無所知,說一些與實際不符的話,從而因不同的情境產生幽默的或悲劇性的效果。我們在電影中和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會常常見到此類反語。
三.有關反語的語用研究
最早關于反語的語言研究認為,反語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法,其實際意義與字面意義相反,中間存在著語義替代機制。傳統語用模式有關反語的研究始于Grice提出的會話合作原則(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簡稱CP)以及會話含義理論。會話合作原則指的是,如果說話人和聽話人希望順利地進行有意義的語言交際, 雙方就要進行合作。它包括四條準則和一些次準則:
A.數量準則(Quantity Maxim):
1)所說的話應包含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所說的話不應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B.質量準則(Quality Maxim):
1)不要說自知是不真實的話;
2)不要說自己缺乏足夠證據的話。
C.關聯準則(Relation Maxim):說話貼切。
D.方式準則(Manner Maxim):
1)避免晦澀;2)避免歧義;3)簡要(避免贅述);4)有條理。
Grice認為,這些準則是人們在交談中常常要遵守的規約, 但不同于嚴格的語言規則,它們并不是絕對不可違反的。而反語、隱喻等修辭是說話人為了表達出與字面意義相反的會話含義而故意違反其中的一個或多個準則的結果,但是聽話人會越過話語的表面意義去推導其中的語用含義。比如,
We are lucky. Its the other side on the thirteenth of December. That makes us feel real good. ?(David Parks: G.I.Diary)
在上述例子中,盡管作者用了“lucky”一詞,但是眾所周知,13這個數字對大多數西方國家的人們來說,不是個吉利數字。作者的本意是他們不幸運,因為他們在12月13號那天將會到達太平洋的另一邊——越南去參戰,他們感到十分恐懼和不安。(馮翠華,2005.229)
Searle則基于Austin 的言語行為理論和Grice的會話合作原則,認為“會話準則和言語行為的普遍原則足以提供反語的基本準則”(Searle,1979:113),他的基本觀點是:反語是一種間接言語行為,說話者的話語意義與字面意義相反。
然而,Grice的理論無法解釋為什么說話人要含蓄、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就此,Leech提出了禮貌原則(the Politeness Principle,簡稱PP),禮貌原則是指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使禮貌的表達最大化,不禮貌的表達最小化。為了維護禮貌原則, 人們甚至可以違反合作原則。Leech提出的反語原則(the Irony Principle,簡稱IP)指的是如果一定要說出一些冒犯聽者的話,那么至少不要明顯與禮貌原則相沖突,要使聽者間接地領會說話者通過暗含所實施的冒犯之處(Leech,1983:82)。根據該反語原則,說話人的話語對聽話人來說是禮貌的, 但是明顯不真實,聽話人可以明白說話人是在用表面禮貌的話語來表達真實的不禮貌的意義。此外,反語原則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是密不可分、共存的。“the IP is parasitic on the other two in the following sense: The CP and the PP can be seen to be functional by direct reference to their roles in promoting effectiv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ut the IPs function can only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other principles.”(Leech 1983:142)
綜上所述, Grice 、Searle 和Leech 的反語理論研究建立在會話合作原則,言語行為理論和禮貌原則的基礎上, 認為反語表達的是與字面意義相反的會話含義。從根本上來看,這其實是一種語用替代論,“認為反語不是修辭性地表達與話語字面意義相反的含義,而是會話性地蘊涵著與字面話語相反的命題,從字面義到隱含義之間的替代機制屬于一種語用性質, 需要有一個推理過程”(曾衍桃,2001:409)。
四.反語的語用功能
基于以上對有關反語的語用研究回顧,筆者認為反語主要有以下三大語用功能:
1.幽默功能
有些反語內含幽默,表達禮貌、善意,在笑聲中驅走不愉快,緩解緊張的人際關系,使談話氣氛變得輕松、舒適,使得語言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染力。反語的這項功能也是人類語言交際的調味劑。
Waiter:"I'm sorry that there is some sand in the rice."
Customer:"That's all right. Fortunately, there is some rice too."
在以上例子中,顧客巧妙地使用了反語,顛覆了語言習慣,以幽默的方式道出了自己的不滿,同時也顧及到了服務員的面子,避免了正面沖突。
不過,具有這一功能的反語常在關系較親近的人們中間被使用,如親人、戀人間。此外,反語的幽默功能會增加使用者的親和力和個人魅力。
2.諷刺功能
反語通過其語謂意義與語用意義的強烈對比來實現“諷刺”這一功能,目的是使聽話者通過話語的字面含義和具體的語境,間接地理解言辭的鋒芒。
在日常交際中, 人們有時會考慮到禮貌原則, 不便貿然地去冒犯他人, 這時采用反語,間接地諷刺、嘲弄對方,有助于交際的順利進行,富于靈活性。例如,
1)A tennis player makes a comment:“I couldn't win the match, thanks to the correct decisions of the referee.”
2)“Of course, you 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on you.” the waiter said to the beggar.
在上面第一個例子中,乍一聽,以為網球手在恭維裁判,稱贊其評判公正。細品之后,人們便會明白網球手其實是在諷刺、挖苦裁判,覺得裁判對自己不公。
在第二個例子中,通過理解“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the beggar”, 人們便能間接地體會語言的辛辣之味,明白服務員實際是在嘲弄乞丐付不起錢。
此外,在有些文學作品中,為了對一些不便直言的社會陰暗面或嚴重的社會問題給予辛辣的諷刺和抨擊, 作者也會使用反語,增強作品的可讀性,使讀者從“信其有理”到“發現矛盾”, 再進而領悟作品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和強烈的不滿情緒。
3.凸顯功能
由于反語的字面意義和實際意義不同,聽話人在通過具體的語境和語用策略理解反語時,要有一個推理過程。并且,在這個推理過程中,反語的字面意義和實際意義間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反差,從而使反語產生比正面表達、直言陳說更加強烈的感情和更為有效的說服效果,使說話人獲得預期的語用效果。這種語用效果的凸顯正是反語的主要功能之一。例如,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Julius Caesar 中Brutus 出于野心刺殺了Caesar,Caesar 的好友Antony 諷刺Brutus 道:
For Brutus an honorable man,
So are they all,all honorable men.
Come I to speak in Caesars funeral,
He was my friend,faithful and just tomb.
But Brutus says he was ambitious,
And Brutus is an honorable man.
在上述話中,Antony 三次使用“honorable” 一詞來描述Brutus,這就是典型的反語。我們知道事實真相是“Brutus出于野心刺殺了Caesar,他很卑鄙”,不可能是“受人尊敬的、高尚的(honorable)”。這就需要經過一個揣摩、推理過程,我們才能真正明白Antony的潛臺詞以及“honorable”一詞與Antony 的本意之間的巨大反差,這樣就凸顯了Antony 的本意——他試圖強烈地諷刺、挖苦極其卑鄙可恥的殺人犯Brutus。
五.結語
反語是語言使用中較常見的一種語言現象, 它屬于有標記的語言結構。Grice、Searle 和Leech 的反語語用觀對兩千多年來傳統的反語語義理論提出了挑戰,為反語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對反語的語用探析可以加深我們對反語的理解,促進語言系統理論的完善,也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地了解語言的魅力,提高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以及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鄭錫.情景反語修辭作用及其審美心理初探[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89-90.
[2]馮翠華.英語修辭大全[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Searle,J.R.Expressionand Meani
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4]Leech,G.Priciples of pragmatic
s[M].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5]曾衍桃:“反語提述論———關聯理論反語述評”[A],冉永平、何自然:《語用與認知———關聯理論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6]呂麗芳.從語用的角度淺談反語[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61-63.
(作者介紹:王雪,河南鄭州信息工程大學理學院大學英語教研室講師;岳二趁,河南鄭州信息工程大學理學院大學英語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