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慶玲
內容摘要:在高三備考中,如何提高學生做題的正答率,是老師們一直關注的一個問題。而審題是學生做對題目的基礎。那么,如何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呢?本文深刻的剖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審題方法。
關鍵詞:審題 原因 方法
在高三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在做題時因審題失誤,一些不該錯的題結果卻做錯了。可見,審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解題的正確與否。學生在做題時,審題是最基礎的一步。那么,什么是審題呢?審題就是對題目的要求進行準確地分析和理解,從而確定答題方式的過程。審題能力是一種獲取、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水平為基礎,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審題能力較弱?我們又該如何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十幾年的從教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方面的原因
現在許多老師上課,無論采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還是新課改的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涉及一個問題時,問題的題干總是教師直接提出來,或是教師將題干中的要求或重點直接給學生分析出來,然后留給學生時間去思考或討論交流答案是什么。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學生自己對題干的自主閱讀、理解和思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忽略對題干的分析,或形成一種依賴心理,只等著老師來分析,從而失去了對題干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學生方面的原因
1.基礎知識不牢固
其實,很多題目不只考察學生的思考、理解能力,而且對一些基礎知識也在進行考察。比如下面這道題: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寫兩個句子,與例句構成一組排比句。例句:一泓春水是清亮的,雖然沒有花,我們卻看到了美麗。很多同學就不記得什么是排比句(把三個或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只抓住了它是一道仿寫題,只單純的注意了句式的一致,結果導致丟。
2.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也可稱為思維慣性,是一種習慣性的審題傾向。學生審題時的定勢思維是指學生在做題時總是按此種題型在自己大腦中的“老印象”去做題,即面對問題總是按自己慣用的格式化的思維模式去答題。出題人有時恰恰就是抓住了學生的這種思維定勢心理,來使學生掉進陷阱。比如許多選擇題的題干大多問的都是“不恰當”的是哪一項,可有些時候卻問的是“恰當”的是哪一項,很多同學用慣性思維,經常導致丟分。
3.畏難心理
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在做題時,常常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一看題目簡單就會很順利的完成。有些題干比較新穎,稍有些難度,就把有些學生嚇住了,不知道該怎樣做了。比如下面這道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問題。
漁家傲(朱服)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際,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問題:下片中“而今樂事他年淚”,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二評論說:“二語合參,可悟一意化兩之法。”也即“一語兩意”,請簡要賞析。(6分)
有些同學,一看題干引用的是文言文,于是從心理上就認為這個題太難了,自己不會做,于是便主動放棄對此題的思考解答。其實克服了畏難心理,化繁為簡,就會發現這道題其實是讓分析下片中“而今樂事他年淚”的兩層含義。
4.粗心大意
許多學生做題時,缺乏耐心、細心,經常是走馬觀花的用眼睛掃一遍,就按自己的大致理解去答題了,從而忽略了題干中一些關鍵信息。比如有一道題的題干:“用簡練的語言點評下面一則新聞。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不超過30字。”有些學生就忽略了字數的限制,洋洋灑灑寫了近100字,結果反而因為忽略了字數限制,導致語言不簡練,從而扣分。
三.有效審題的方法
1.勾圈提要是基礎
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首先我們應要求學生在讀題時要善于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再把這些要點勾起來或圈起來。這樣,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無形之中就會受到題干要求的影響,從而朝著正確的答題思路前進,也就不容易漏掉題干的要求。
2.理解題意是關鍵
通過仔細閱讀,勾圈提要出題干的重要信息,對于有些題而言,并不等于準確把握了題意,這就需要學生對題目要求能夠正確理解。比如下面一道練習題:“請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標題加以擴展,寫成一段80字左右的話,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有些學生也能將題干的關鍵信息勾圈出來,但寫出的答案卻并不能突出本文的主要內容,而將林沖與店小二的相遇及店小二向林沖報告陸虞侯等人要殺掉他等次要信息寫了不少,從而導致本題概括性不強,重點內容不突出,而扣分。可見,準確理解題意是審題的關鍵。
3.調動知識是前提
許多題目的要求其實是與學生知識的儲備分不開的。基礎知識的積累既包括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又包括一些做題的方法。比如,在做張道洽的《梅花》這個詩歌鑒賞時,題干要求是:頷聯主要是運用什么表現手法來表現梅花精神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學生就要調動自己的基礎知識儲備,明白詩歌分四聯,順序分別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題干問的是頷聯,而有些同學常把頷聯和頸聯的順序記不準,導致丟分。同時還要明白表現手法包括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托物言志、以小見大等,再結合詩歌頷聯“絕知南雪羞相并,欲嫁東風恥自媒”就可分析出此聯用的是擬人的手法。
4.加強訓練是根本
學生審題能力差主要是因為平時對審題重視程度不夠,訓練的太少。在高三備考中,針對大量的練習題,加強學生審題能力的訓練是提高學生審題能力的根本。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指導和訓練,勤與學生溝通,就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習慣決定命運。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學生做對題目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指導他們審題的技巧及方法,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了,解題的正確率自然就會提高,學生在高考中金榜題名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作者單位:河北滄州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