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央行宣布將再次降息0.25個百分點,這是去年11月以來第三次降息和降準的動作。央行為什么持續降息?背后有什么樣的力量決定著央行的決策
日前,央行宣布將再次降息0.25個百分點,這是去年11月以來第三次降息和降準的動作。央行為什么持續降息?背后有什么樣的力量決定著央行的決策?
貨幣發行權的王座:三雄爭霸
2015年,HBO大戲《權力的游戲》在騰訊視頻首播。這是一部由暢銷玄幻小說改編而成的美劇,描寫了在中世紀虛擬大陸上七大家族爭奪“鐵王座”的故事。這部劇上映以來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觀眾贊為史詩級的編劇和制作。
而現在,在中國的金融界,有一個寶座正在被激烈的爭奪,這就是貨幣發行權的王座。在這個權力的游戲中,有三大參與者:財政部、國資委和央行。從目前的角逐情況來看,權力游戲的天平已經發生明顯的傾斜。
為什么說貨幣的發行權是金融界的“鐵王座”?答案似乎很簡單,那就是自從貨幣從金本位過渡到信用貨幣制度后,貨幣的發行可以沒有上限,并在理論上被中央銀行所壟斷。所以,央行的第一大任務就是捍衛幣值穩定,避免通脹,并由此受到公眾監督。
但是,央行很少具有真正的獨立性,貨幣發行權受到利益相關方的影響。從世界的歷史來看,給央行施加影響最大的是以財政部為代表的政府。因為政府花銷需要錢,尤其是政府債務融資需要低利率的錢,而這個定價的權力就在央行手中。
其次,央行還容易受到利益團體的影響,如小國家的大財團。在我國,這個強大的利益集團就是以國資委為代表的央企。這些企業往往體量巨大,有大量的財務費用,利率的微小變化對他們都是舉足輕重。
財政部:財政收入下滑轉向債務融資
廣義的貨幣發行權包括了控制貨幣數量和價格的權力。在財經觀察第1413期的《央行怕的不是物價,而是財政中》,我們已經明確提出,央行的獨立性未來1年將受財政下滑考驗。
2014年的財政收入有一個很大的變化,那就是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近20年來首次下降,體現為政府收入開始實質性收縮,而且從目前來看,這個趨勢可能會繼續。
稅收資金減少對政府來說是個大問題,尤其是一直以來資金充沛的政府。這是因為政府支出和國有部門投資有剛性,否則支出就會停頓、投資項目就會爛尾,所以政府必定會尋求其他資金,比如政府性基金收入、政府債、PPP等。
政府債將替代此前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成為未來地方政府重要的資金來源。政府發行債券需要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而尋求資金的價格,也就是利率由誰決定?在目前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的背景下,央行可以對利率實施很大的影響。
國資委:央企財務費用巨大需要解困
在對貨幣發行權的爭奪中,國資委的權力不容小覷,體現在央企的財務費用持續增加導致的債務壓力,急需降息解困。在財經觀察1336期的《央行降息開啟國企救助計劃》中,對此作了解讀。
根據最新的國資委發布的國有和控股企業運行數據,2014年財務費用增加19.20%,其中央企增加23.50%,地方國企增加15.10%。可見,具有銀行融資優勢的央企,財務費用控制也最難。
而從上市公司的財務費用情況來看,2014年前三個季度盈利增速增長的800余家公司,平均財務費用同期增長率為分別為9.9%、13.4%和15.5%;前三季度盈利增速下滑的公司,平均財務費用增速為50%、62%和54%。這說明企業盈利情況不佳和財務費用控制不力有很大的相關性。
我們再用一張圖來看看央企的財務費用支出情況。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央企的財務費用支出先低后高再低(四季度再次升高,但上市公司年報未披露完全),和上市公司中前三季度業績增速下滑的企業非常類似。而前三季度業績增速增長的上市公司,財務費用增長獨立且比較平滑,并遠低于兩者。
這可以說明三個問題。
首先,是業績佳的企業具有較強的財務規劃和費用控制能力。其業績來自于新產品、新市場的開拓,盈利質量較高。
其次,央企和業績增速下滑的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財務費用增速相較年中峰值下滑,而績優企業前三季度財務費用持續上升,可以推測是去年的一系列定向的貨幣寬松政策,導致銀行貸款資源在定向調配下進入了“更加需要”的企業。
第三,貨幣政策或許能夠讓一些業績下滑企業獲得短暫的債務費用降低,但長期來看,企業必須要練內功才能活下來,否則無論什么樣的政策都挽救不了頹勢。
貨幣發行權的魅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爭奪這個“鐵王座”成為了現代版真實的權力游戲。從目前來看,幣值穩定這個最重要的目標得到了保證,而財政部和國資委的加入,使得央行逐漸處于弱勢。(本文由騰訊·財經觀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