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立
摘 要: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內容。高中政治課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探究人生的價值;構建人與人之間人文關系;培育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內容。教師通過傳授思想政治課中的人文知識,采用人文教育的方法,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美國圣母大學校長赫斯柏主張,完整的教育目的應包括“學會做事”與“學會做人”兩部分。在他看來,“學會做事”就必須接受科學教育,養成科學精神;“學會做人”就必須接受人文教育,養成人文精神。
一、培養學生的自由、民主、平等意識
自由、民主、平等是人在超越自我層面上的自我意識,是人的本質特征。培養學生的自由、民主、平等意識可以增強學生對自我的理解,能夠幫助學生成為現代學習主體。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市場交易的原則、市場經濟的特征可以培養學生的這種意識。
二、探究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
價值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名詞。我們這里所說的價值,不是這些具體領域的價值,而是哲學講價值,它比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更廣泛、更抽象。所謂價值,是指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高中生活與哲學教材中這一觀念有很多,如,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等。
三、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愛,充滿人文關懷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養具有獨立思想意識的主體,只有培養和尊重學生的獨立個性,才是真正遵從了教育的規律。在生活與哲學中實現人生價值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愛。
四、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批判的精神
培養學生的質疑和批判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統一的課程標準,統一的教材,統一的班級授課制,統一的高考,使我們培養出具有統一標準的學生,只懂得接受和承認,缺乏一種敢于質疑和批判精神。必修四個模塊中存在多個質疑的地方。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人要籍著教育得到對于事物及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覺,才能和別的個人和社會有合適的關系。”可以看出,獲取知識并不是教育根本,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人的精神價值,這才是教育的旨歸。所以,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郭為藩.科技時代的人文教育[M].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3-4.
[2]刁培萼.教育文化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75-7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