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紅芳 蔣利榮 韋正
摘 要:“應用型”大學首先是對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一種積極回應,是一種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應用型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其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于研究型,理論基礎和專業能力又強于高職院校,這就構成了“應用型”大學的內涵和要求。通過探討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專業方向的轉型,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的轉型,教師隊伍的轉型和實踐教學的更新和發展幾個方面來構建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期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層次人才。
關鍵詞:地方高校 轉型 制藥工程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a)-0156-02
在整個“十二五”期間,由于高校擴招,畢業生處于一個就業人數的高峰期,年均700萬左右。他們與農民工、城市下崗待業人員、技校畢業生一起爭奪有限的工作崗位,因此就業形勢異常嚴峻[1]。但部分大學畢業生就業卻比農民工、保姆更加困難,起薪比農民工、保姆還低,為什么呢?其實這是由市場決定的,許多大學畢業生理論不扎實,技能又不過硬,沒有經驗且不能吃苦耐勞,其工資比擁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保姆低也就在情理之中。因此,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提升崗位工資的根本之道,在于高校要培養更多自身有才干、市場有需求的大學畢業生。正是為了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最近教育部引導全國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促進高校緊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而不再是閉門造車,培養大量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待業者”[2]。“應用型”大學首先是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人才的一種積極回應,是一種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其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于研究型,理論基礎和專業能力又強于高職院校,這就構成了“應用型”大學的內涵和要求[3]。因此根據國家的教育改革目標的要求,如何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是“應用型”大學的首要任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新課題。本文結合本校情況僅就地方高校轉型契機下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談幾點看法。
1 轉型條件下專業方向的確定
根據地方產業的結構、規模和人才需求狀況,結合本校的師資隊伍及教學條件,經過一系列的調研和充分的論證,確定了以下三個方向為制藥工程專業轉型的發展方向。
(1)中藥制藥:培養掌握藥理學、藥劑學、中藥分析和制藥工程等中藥新藥研發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備中藥藥物制備、藥品質量評價、藥物有效性與安全性評價的能力,掌握現代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實驗技能,能勝任現代中藥創制和生產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業人才。
(2)藥物制劑:培養具備藥學、藥劑學和藥物制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能在藥物制劑和與制劑技術相關的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技術改進和質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3)藥物分析技術:培養掌握藥物分析與檢驗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能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及開發領域,從事鑒定、藥物分析、儀器分析、藥品質量檢驗的高級技能型和技術應用型人才。
2 轉型條件下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的確定
2.1 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人才培養與項目、基地、服務一體化,結合地方的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為主要目標,積極探索校企、校校共同培養的模式,逐漸形成以產學研用相結合,人才培養與項目開發、基地建設和社會服務之間的相聯系,形成良性互動、快速發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和專業發展新機制。我校制藥工程專業要實現成功轉型,必須要適應當前就業市場的需求,采用“3+1”及“產學研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的培養模式,本科一、二、三年級在校完成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四年級不安排任何課程,直接進入到企業實習和完成畢業論文,實現“實習就業一體化”,這種建立“3+1”實習實訓的培養模式,在最后一學年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作狀態,這在我國沿海發達地區已經實施,反饋良好。學校可以提高就業率,企業可以減少招聘成本和用人風險。
2.2 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方面:促進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改革,開展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特色課的教學平臺,對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特色課進行重點建設。而專業基礎課要逐步由理科向工科過渡,而基礎課程的改革不斷深化,力爭建設一批精品課程。專業特色課要注重行業特色和企業需求的結合,在中藥制劑、藥物制劑和藥物分析三個專業方向模塊中力爭開設5~6門專業特色課程,同時開設一些專業方向的通選課程,例如儀器分析實驗、藥學實驗設計、行業新進展等,爭取五年內將藥劑學、藥物分析、制藥設備工藝學等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成為校內精品課程。另一方面,建立藥物制劑實訓室,將企業生產的設備和流程納入實驗室,讓學生對制藥工藝清晰明了,學會不同劑型藥物的生產以及常規設備的維護和使用。
3 教師隊伍素質的轉型
人才的培養需要相應的師資隊伍,應用型人才需要的專業骨干教師要具備有“雙師型”的雙重素養,要求能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較高水平的教學水平及較強的科研能力,又有與專業相關的企業工作經歷或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
通過引進制藥工程專業急需的高層次專業學科帶頭人及教學骨干,發揮他們在專業轉型發展中的帶頭作用,引領、帶動其他教學人員積極參與。
通過與校企合作,從相關企業、同行高校及研究院等聘請一些專業素質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打造一支“雙師”素質型的教學團隊。
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培養和轉型,可以與企業合作,建立教師校外實習、培訓基地。通過頂崗、掛職等方式,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不僅可以讓教師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還能不斷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專任教師在承擔現有課程的基礎上,利用0.5~1年的時間在我院或當地其他院校按計劃學習與本人原專業相近的1~2門新專業課程,實現轉型;也可參加系部組織的教師轉型培訓班,或采用自學的方式,利用0.5~1年的時間學習與本人原專業相近的1~2門新專業課程,實現轉型。
4 實踐教學的轉型
與實際生產緊密聯系的實踐教學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通過對基礎課程實驗、專業實驗、工廠見習、生產實習、專業實踐、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創建多層次的實踐體系;同時增加開放實驗和科研訓練等科研創新活動。
4.1 完善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制度
進一步完善基礎實驗室和特色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加強實驗教學質量控制,申報校級實驗教改項目。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使學校和企業的實驗室資源充分利用;對實驗室和實驗儀器開放使用,使其能更好地發揮教學和科研作用。
4.2 實驗課程體系和實驗內容的改革
建設和完善實驗教學體系,體現出制藥工程學科教師的科研優勢,鼓勵教師結合當地的藥物資源開展研究,將最新科研成果與企業應用相結合,開發出具有當地特色且是研究型、綜合型及應用型的實驗項目。與行業專家及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各專業培養方向和學生應掌握的實驗技能,增加實驗實訓項目,并對新設實驗內容給予指導并形成固定模式,使得專業實驗教學既有特色又有成效。
4.3 加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
本校制藥工程專業目前已有穩定的生產實習基地。為了發展,在今后五年內,要進一步拓展實習基地,創建一些穩定的制藥工程專業的實習基地,并將1~2個實習基地建設成實習實訓示范基地,促進應用型、能力型人才的培養。
5 結語
通過完善具有鮮明特色的、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對本校制藥工程專業的專業方向、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及教師隊伍的提升等進行系統的研究,給學生做更多的引導,將這些環節有機結合,使全體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得到全面的提升,使他們的能力達到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 方紅舟.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30-232.
[2] 闕明坤.更多高校應向實用轉型[N].經濟日報,2014-05-22.
[3] 練玉春.準確定位,建設應用技術大學[N].光明日報,201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