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彬
【摘 要】 首先,本文指出應做好地質資料的規整工作,包括注重不同地質資料的文匯及促進資料一體化發展兩方面內容;接下來,又提出做好地質資料的信息服務工作;然后,又從產品的角度,談及強化地質資料開發利用來豐富服務產品的意義,包括加強地質資料集成編研工作形成復合型地質信息資源以及重視原始數據及實物地質資料地再審視和再利用;最后,則論述了應構建為找礦突破服務的產品體系,包括產品體系的類別和為找礦突破服務的產品主要內容。
【關鍵詞】 地質資料 ?地質找礦 ?資料服務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社會發展對能源需求有了顯著提高。為了能夠保證社會的穩定持續發展,我國對地質找礦工程加大了重視力度。要想使地質找礦工程取得真正的實效,就必須對地質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并同時采取恰當的服務管理措施。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在我國開展的地質找礦工作中,尚不具備較高的地質資料服務能力,因而還需我們對其進行深化研究和分析,強化地質資料管理,充分發揮地質資料在找礦工作中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地質找礦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1 做好地質資料的規整工作
在對地質勘查及找礦工作深入開展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能夠對其中涉及到的有用數據,圖像,表格,以及文字等信息內容進行全面的總結整理,并使其成為地質資料體系的重要構成。對于當代的地質找礦工作來說,這些資料來源和經過整理后的地質資料具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和作用。因此,地質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資料整理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強化自身能力,完成對現有資料的歸納集群,并在歸納整理工作中積累豐富的經驗,為今后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參考。在整理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1.1 注重不同地質資料的文匯
目前,我國不同區域的地質資料還未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無法對繁雜的資料實施統一規范化的管理,而是分別歸屬于不同的地方管理,這對地質資料的進一步開發十分不利,同時也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1]。為了能夠對分散的資料進行最大程度的利用,首先應完成各地資料的交匯,建立起完善豐富的資料系統。而這一系統的建立和運行又需要以可靠的交匯平臺為依托,并要求各地的資料管理單位將資料上傳至交匯平臺,加大資料的管理工作力度,及時將所需資料歸納至相應的版塊當中,不僅有利于資料的開發利用,還為開發人員的合法權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1.2 促進資料一體化發展
通常來說,地質資料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原始采集數據,實物,以及研究成果,這三大不同類型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資料系統。如果只針對其中一項內容進行研究,就會對開發利用工作帶來較大的困難[2]。因此,需對這三項內容加以集中分析,力求發現其中的規律并根據規律來實現最終的一體化發展,發揮整體優勢,從而使地質資料的價值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
2 做好地質資料的信息服務工作
為了提高地質資料的利用程度和效率,使其在地質找礦中發揮更明顯的作用,就必須對信息交流共享工作加大重視力度,因而我們需以信息服務為切入點,完善地質方面的信息技術建設。首先,應建立多個試點,對高度信息化的資料管理進行積極嘗試,其工作重點在于資料的梳理和集群;其次,還要努力打造具有實效的服務集群體系。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原本分散的管理單位進行集中化的調度,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從而為健全網絡體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信息共享創造有利的條件;最后,還要從理念方面入手,實現對服務理念的轉變,應使資料的所有者及管理者樹立起正確的服務理念,并明確認識到資料共享的積極意義,從而主動將自己擁有的地質資料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公開,為地質資料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做出貢獻[3]。
3 強化地質資料開發利用豐富服務產品
3.1 加強地質資料集成編研工作形成復合型地質信息資源
對于單一化的地質資料而言,其利用價值一般不高,這就需要從多種渠道,多個角度,來完成資料的采集編訂工作,并同時對已經獲取的資料信息進行有效提取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再進過篩選,研究和整合,最終形成新的,用途廣泛,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地質資料體系[4]。同時,在促進體系形成的過程中,還應堅持統一標準,急用現行的原則,優先將成礦區的主要資源完成信息化整合管理,加快數字化進程的推進,大力構建地質數據資源建設,以集中運行的成果發布平臺為依托,對主要資源數據進行研究整合,使地質資料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將其潛在價值轉化為實際價值。
3.2 重視原始數據及實物地質資料地再審視和再利用
在地質找礦工作當中,新礦物及新資源的開發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為了使新礦物的研究工作獲得充足的有效信息,就必須對原始資料,實物資料進行多方位的重新審視,并隨時對其重新利用。由于原始數據和實物資料在準確性,客觀性,以及唯一性等方面都有著其他資料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因而能夠成為了解,研究,并切實解決地質問題,地質找礦,以及礦物資源勘察的最佳研究資料,不僅避免了重復性的工作,又能提高勘察投資收益,化解投資風險,在學術研究和經濟運作兩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優勢和價值[5]。隨著我國地質學的進一步發展,許多實用性強的最新理論技術不斷涌現,如地質找礦理論,化驗測試技術,選礦技術等等。在這些先進理論技術的指導下,可對曾使用過的原始數據進行回顧,并在實物資料的配合下發現潛藏的新礦物,新資源產地,以及因技術局限而丟失的重要信息,不僅快速高效,而且更加經濟。
4 構建為找礦突破服務的產品體系
為了大力配合找礦的總體戰略需求,應設計出技術水平更高,適用性更廣泛的個性化產品,從而滿足更多不同類型客戶的需要,能夠適應不同的整裝勘查區。應強化成果服務,發揮資料優勢,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多樣化的產品,滿足社會公共需求。同時,還應建立起可靠的傳播平臺作為輔助,為公共產品的生產和發布提供有效的信息化途徑,使得整個服務體系更加透明,有序,及時,暢通。
4.1 產品體系的類別
應加強產品體系的分類工作,根據對服務產品功能和設計理念的分析,可將其劃分為七大類型:第一類產品用于目錄服務;第二類產品用于對資料交匯進行評述,概括和分析;第三類產品用于對資料服務進行評述,概括和分析;第四類為地質工程情況的類產品[6]。這類產品以資料為基礎,對當前工作開展情況及顯著成績進行評估,并對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內容和開展條件進行分析;第五類產品是對礦產,環境,工程,以及礦產開采權等不同資料的集于一體;第六類產品用于數據庫方面的服務。產品能夠實現對資料信息的有效提取,集成,挖掘,并在此基礎上產生集中程度高,信息化的服務產品,形成有關數據庫;第七類產品為地質工作所需的圖件信息資源。
4.2 為找礦突破服務的產品主要內容
為實現地質找礦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應對地質資料突破的產品模式加以整理和歸類,其中主要涵蓋以下幾項內容:第一,地層相關圖件;第二,構造相關圖件;第三,巖體分布圖件;第四,變質作用,演化歷程與成品間的關聯;第五,地質工作程度圖件;第六,礦業權設置狀況,以及關于礦業權布局的圖件;第七,典型礦床及其成礦條件,成礦類型分布圖;第八,物探資料方面圖件;第九,化探資料方面圖件;第十,總結控曠因素,建立成礦模型,開展成礦預測,形成勘察建議區[7]。
5 結語
在現代地質工作當中,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雖然不可或缺,但同樣應當重視以往工作經驗中的資料信息,并將其作為進一步向前發展的堅實基礎。因此,必須做好地質資料的管理服務工作。本文通過對地質資料服務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研究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指出地質資料在地質找礦工作中的重要意義。提出了應做好地質資料的規整工作,重視資料的整理,并強調地質資料的信息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又從服務產品的角度入手,提出應強化地質資料開發利用來豐富服務產品,構建為找礦突破服務的產品體系。
參考文獻
[1]連永牢,王艷忠,陳桂虎,段曉君,李亞軍,薛繼廣.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金屬礦山成礦預測的一個有效途徑[J].中國礦業,2012,19(10):239-241.
[2]王黔駒,顏世強,丁克永,陳培章.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初步思路與構想[J].中國礦業,2011,12(12):317-318.
[3]朱俏俏,孫慧,王士軒.中國資源型產業及制造業碳排放與工業經濟發展的關系[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0(11):180-181.
[4]張興遼,豆敬磊,鄭亞琳,劉迪,郭世杰,王琿.強化地質資料編研開發,為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提供信息支撐[J].地質通報,2010,15(04):132-133.
[5]田毓龍,把多恒,高志武,洪托,陳興義,盧耀軍.金川鎳銅礦床數學模型對深部礦化變化趨勢的指示[J].地質與勘探,2012,23(01):265-266.
[6]文艷,田新忠.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模式研究——以新疆地質資料館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18(19):219-220.
[7]張翠光,后立勝,卜小平,侯榮玖,茹湘蘭,趙小平.地質資料的宣傳分析及其對策建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10(0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