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
【摘 要】 土木工程在我國影響力深遠,其中建筑結構基礎設計意義重大。設計方案完善可保證建筑施工進程順暢,工程質量佳。當前,土木工程建設中建筑結構基礎設計仍然存在缺陷,造成工程建設損失。為彌補這些不足、解決設計中的問題,本文針對建筑結構基礎設計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 土木工程 ?建筑結構基礎 ?探究分析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進程加快,土木工程建設開發速度隨之發生變化。由于土木工程中建筑結構基礎實施占據重要份量,各專家學者針對此方面設計技巧上多有研究。但是仍存在建筑制度不完善、技術支持較薄弱等相關問題,設計人員在設計建筑結構基礎時為確保基礎堅固、建筑結構完善,需大量采集相關信息,經全面分析,立足整體布局精心設計建筑方案,為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質量做好基礎準備。
1 土木工程建設
土木工程建設在工科內占據重要地位,主要內容包含興修房屋建筑,應用于交通運輸線路方面,例如修建地鐵、輕軌,開發地下隧道等。關于工程技術方面的活動都會涉及土木工程建設,應用領域相對廣泛。
2 建筑結構基礎設計上的問題
(1)承載柱界面較窄;在抗震烈度方面,很多建筑設計員忽視受力分析,將承載柱的界面設計較窄,由于柱與梁的受力情況存在彎矩,遭受外力作用時將會產生縫隙,出現安全問題。若遇到震級較高的地震,易發生事故。(2)片面處理建筑結構;針對地基基礎設計問題,易忽略地基質量,達不到工程實施的規范,造成基礎與上層結構之間失衡。對地基承載力數據收集不全,在斜坡上進行施工,忽視試驗地基穩固性,在研究設計方面出現人為錯誤,造成損失。(3)磚混構造中構造柱和承重柱混淆,懸挑梁質量偏差;構造柱的作用在磚混結構中較為重要,主要在于對墻體的約束力上。一旦錯認成承重柱,將不能在地震發生時發揮最大作用效果。一般情況下,設計員要嚴謹工作態度,認準構造柱的效用,認清承重柱的區別,避免由于人為原因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3 建筑結構基礎設計中的改進方法
3.1 注重地基情況,進行建筑結構基礎設計
地基作為整個工程的首要條件,在勘探地基基礎方面,要慎重對待。結合設計標準,依據客戶要求進行建筑結構設計,對所有情況要全面了解;在施工過程中,壓實地基,保證最佳質量。若建筑結構工程在斜坡或者邊坡開展,則要調查清楚地基性質是軟弱還是堅實,在設計時,確保遵循基本規則。土木工程建設是一項大型工程,對安全性要求較高,因而在設計方面,需要大量數據來確保其設計方案的嚴謹性,要求方案有實際實施的可行性。而地基數據是基礎設計的主要前提,須反復試驗其數據的正確率,以求在設計中使用更精準的數據。側重地基承載力方面的工作,對于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要采集大量地面高差的有效數據,根據基巖起伏程度波動,進行工程基礎設計。可采用換土處理辦法,不同情況不同處理:以軟換硬或者以硬換軟。大多情況下,建筑場地軟基層較薄,硬基層較深,適宜使用前一種方法。若情況相反則取后一種方法。兩者基層出現各半情況,應使用沉降縫方法,再結合局部換土法進行改善地基不良狀況。
3.2 關注建筑結構的全局性
設計建筑結構時,應全面分析調查信息,認真仔細考慮,最終設計一套完美方案。適當處理基礎與上層結構的關系,運用整體理念,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奠定設計工作基礎。建筑結構設計需關注整體,從全局的角度進行探究分析,以保證設計建筑結構基礎數據上的完善率。建筑結構基礎作為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設計時要常跟建筑方多交流,在選取鋼筋強度等級時,須結合城市建筑實際情況。在設計建筑結構基礎時,靈活運用數據采取設備對整個建筑結構進行假設,提出假設后,立足全局理念,反復驗證假設是否成立,若假設成立則須與建筑方結合實際探討,若該假設不成立,則需根據原有數據或增加后的數據,再提出假設,以求可以提高設計的完善程度。
3.3 不同地方放置構造柱與承重柱,確保懸挑梁質量
由于構造柱與承重柱二者之間,在使用效果方面,差異顯著,所以在建筑結構設計時需考慮此問題。要想改正混淆兩者的錯誤可采用分開放置法,將兩者放在建筑材料堆的兩邊,分別樹立標志牌,并在其紙質板或者木質板上標明名稱,降低設計人員將構造柱當做承重柱開展設計工作的錯誤率。在設計土木工程中建筑結構時,確保懸挑梁的質量,重視梁的強度并進行承重試驗;在撓度方面,嚴格遵循結構要求選擇。同時,依據實際要求,適宜截取懸挑梁面積,保證其承受力度,足以提升建筑結構的牢固率。
4 土木工程建設中建筑結構基礎設計案例
土木工程建設中常見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方案,由此,在本文中選取高層大廈地基處理工程的案例進行分析。高層建筑基礎工程在整個建筑結構中起著重要作用,關乎著多樣化的建筑結構形式,影響高層大廈建筑結構質量。某路段旁的高層大廈,以矩形狀態存在,平面面積為66.8m*26.8m,地面層數是19層,地面以下1層作為停車場,基底深入地下-6m。此土木工程的地質條件較好,有10層地質土和3層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統新近沖洪積4層,呈黃土狀粉土,粉質黏土4層。具備框架結構,結合各方面質量考據,二級安全等級。
在設計此高層大廈地基基礎時可采用孔內深層強夯法技術。在設計此建筑結構地基基礎時,依據預定深度鉆孔,采用自上而下填料方式,分層進行填充強夯工作;或者使用另一種方法邊填充材料邊強夯堅實。
5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行業中,土木工程建設發展迅速,但建筑結構基礎仍然存在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需注意其相應的改進辦法,盡力完善在建筑結構基礎方面的設計方案,使其更好地滿足建筑需求。到目前為止,我國土木工程建設已取得良好成績,只有不斷地提高建筑結構基礎設計的技術水平,才能更好地促進土木工程建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桂蘭,喬鳳嬌,王世建.土木工程建設中對建筑結構基礎設計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4(6):63+69.
[2]高峰.土木工程建設中對建筑結構基礎設計的探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3):171.
[3]段亞洲,郎宏偉.土木工程建設中對建筑結構基礎設計的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3(7):309.
[4]蔡高勇.小議高層大廈地基處理工程基礎選型及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