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蘇菲
摘 要:合唱是音樂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以特有的協調、和諧和統一產生極美的藝術效果和表現力。為了達到完美的和聲效果,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建立合唱隊員們的“合意識”“合技巧”“合精神”體系,讓合唱隊員們在各聲部間建立明確的“合”概念。
關鍵詞:合唱;意識;技巧;精神
合唱是人聲演唱中,對聲音要求最高、最寬泛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要求的是聲音的統一、和諧。正因為如此合唱的訓練較一般聲樂演唱來說,需要采用更多的時間和訓練手段,才能達到和聲的效果。那么,如何訓練一支合唱團合唱使其具備均衡、美妙的聲音呢?以下是作者結合自己實踐總結的幾點關于合唱“合”的看法。
一、建立合“意識”
合唱隊的“合意識”非常重要。要建立合的意識,必須讓每位合唱團員都建立這種觀念。當然,每位成員都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音樂素質、不一樣的家庭背景、不一樣的音樂學習經歷……這些都是影響“合意識”建立的因素和關鍵。
因此,要從觀念上徹底轉變學生的意識。首先,要讓每位學生都融入合唱團這個大家庭,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生生之間要互助友愛,講團結。更重要的是,在訓練過程中要提倡聲音的共性,弱化聲音的個性。讓學生明白統一和諧的聲音才是好的聲音。要讓學生懂得“眾人劃槳開大船”“團結的力量強大”的道理。牢記“合唱里面沒有我,只有我們”。
同時,通過欣賞一些優秀的藝術作品來讓學生建立這種“合意識”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如《葡萄園夜曲》這首作品,把月夜的沉靜和人的內心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描述的是朦朧月光下的夜晚,葡萄園的微風吹起了葡萄樹心中深深的思念,飄去了心中滿滿的話語。曾經荒涼的土地到現在綠色的山岡,曾經苦澀的汗水到現在鮮花朵朵,是愛把這一切描繪出來,是愛讓一切更改。這一個個鏡頭的特寫,交織成一首作者對大愛描述的歌曲,曲子具有抒情性與歌唱性,女生輕柔的歌聲將夜曲抒發得更為感人。訓練時先讓學生欣賞歌曲,然后全體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歌詞和輕唱旋律,指導學生用統一和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二、訓練“合”技巧
合唱對發聲技巧的要求是很高的。如它對聲音訓練、音準訓練、音色統一訓練等都有較高的要求。下面來談談如何訓練“合技巧”。
1.音準節奏的訓練
音準節奏對合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那也是難題之一。學生一開始接觸合唱,跑調、趕節奏是不可避免的。有效方法有:
(1)分聲部訓練時,兩個聲部最好不要在一起,可以采取分教室訓練、分時間段訓練等方式,目的是避免聲部之間的模糊。
(2)音準訓練多聲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為復雜。我們要在唱準旋律音程的基礎上進行和聲音程的訓練,讓學生聽、唱準自己聲部的音高,逐步要求“唱一聽二”即唱準自己聲部的音又敢于聽另一聲部的音。
2.音色統一的訓練
合唱要求音色統一。合唱有男聲、女聲等各種人聲,要統一音色就要講求一定的方法。
首先,要讓學生輕聲唱。輕聲唱時還可以讓學生聆聽其他聲部的聲音,聆聽伴奏。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聲部的聲音特點,盡量均衡自己聲部聲音。
還可以運用“循環呼吸”法練習(即在不減低總體音量變化的情況下進行輪流呼吸來保證長時間內合唱的音響不中斷,使聽眾無呼吸之感)。運用三聲部進行五個母音(a、e、i、o、u)的長音練習。
三、體現“合”精神
“合精神”其實是最重要的。這是一個合唱團的靈魂。在做好了合“意識”“合技巧”之后,“合精神”的訓練才會更有效果。
“合精神”也是挑戰。指揮可以說是對作品二度創作的關鍵。指揮把作品吃透之后,接下去的工作就是要讓每位學生感受體會作品的內涵。學生充分領會了作品,才能用聲音準確地將作品的思想內涵表達出來。
合唱藝術是人聲藝術最高的表現形式,也是人類千年文化的智慧結晶。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在時代奏響和諧的主旋律的今天,學校作為文化和諧建設的主要陣地,更需要合唱藝術。音樂教師應該努力倡導合唱藝術,從普及做起,合唱藝術的唱響必將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構建吶喊助威。
參考文獻:
馬革順.合唱學新編[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04.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