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摘 要:朗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環節在傳統教學中并不太受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然而,到了新時期,朗讀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在此基礎上,如何讓學生更加重視朗讀,如何讓學生更有膽量地朗讀,如何讓學生在朗讀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成為很多教師必須研究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教學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環節作為一個非常受重視的教學環節,
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然而,在傳統教學環節中,語文教師往往過分重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對漢字、詞語和寫作的運用,對于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沒有全面意識到,這導致很多學生朗讀能力較弱,這對后期學生的人際關系及交流帶來一定的
阻礙。因此,新時期的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朗讀訓練的重視。
一、創建朗讀氛圍,讓學生大膽地讀出來
朗讀課堂的重點是大聲地讀出來,然而,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讓他們默讀課文或者閱讀課文都比較輕松,他們也比較容易接受,但如果讓他們大聲朗讀課文的話,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都不好意思大聲讀出來,有的可能會輕聲朗讀,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發音,這樣的朗讀教學沒有任何價值。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沒有為學生創建一個朗讀的氛圍,學生不好意思朗讀。為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努力為學生創建一個朗讀的氛圍。
比如,在教學《春》時,教師可以用PPT制作出一個動態的春天效果,配合音樂來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氛圍,當學生的心被音樂和圖片感動時,他們的心態就會完全放松,這時候,很多同學已經完全融入課堂和場景當中,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春》這篇課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春天的魅力,教師朗讀的同時,每講到一個場景,PPT上的圖片都會發生變化,這樣,學生內心會隨著圖片和語言不斷發生變化,當教師朗讀完畢后,可以引導學生:“相信大家肯定有屬于自己的春天,下面請大家自己大聲將課文朗讀幾篇,從中感悟春天的魅力?!边@樣,學生會更自然地朗讀出來。
二、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讀出層次來
初中語文所收錄的課文在題材、風格、內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如果教師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進行朗讀,就無法將不同課文所包含的情景、內容和教學目標表現出來,其教學質量肯定不會太高。因此,教師應注意結合不同的課文,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進行朗讀,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朗讀課文的效果和質量。
初中教學朗讀環節所要求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有要求學生朗讀出淡雅色彩的,也有讓學生朗讀出壯志凌云的氣質的,也有需要學生朗讀出風味典雅的色彩的,更有需要學生朗讀出深度韻味的,面對這些不同的朗讀要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真正將這些特色在朗讀中體現出來,從而更好地讓學生將朗讀水平提升上去。在引導學生朗讀時,教師應結合文章的講解一步步地進行朗讀,比如,在學習課文《天上的街市》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自己的朗讀方式進行初步朗讀,從而對課文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隨后教師開始為學生講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作者對天街的特殊情感以及對天上奇幻色彩的贊美,從而讓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這時就要求學生能將課文的奇幻色彩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具有目的性的朗讀,進而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文章的情感,進而促進對語言、情感的把握。
三、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個性來
朗讀的層次是多方面的,既有好壞的等級,也有不同形式的等級,如果說上面一種策略是讓學生在朗讀質量方面不斷提升的話,那么下面要介紹的策略就是讓學生在形式上有所改變,角色朗讀這種朗讀方法是與個人朗讀相對立的一種朗讀方式,講究的是讓不同學生去朗讀不同角色、不同特點的語句,從而共同完成整個朗讀環節。角色朗讀不是新時期教育的產物,在傳統的初中教學中就有角色朗讀的要求,但是,當時由于初中教師不重視,加上上課時間較短,很少有老師開展角色朗讀,即使偶爾開展,學生也只是簡單的朗讀而已,缺乏真正用心去朗讀的練習,因此,在新時期,教師要多引導學生用心進行角色朗讀,在理解課文的情況下,把課文中的個性朗讀出來,從而達到朗讀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孔乙己》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情況下進行分角色朗讀,教師可以先讓選班同學自由組合地進行練習,隨后可以選三組同學來進行分角色朗讀,一人朗讀獨白,一人朗讀孔乙己的話,一人朗讀其他人的話。其他同學仔細聽,三組同學分別朗讀,最后,選出一個朗讀最好的小組作為優勝組并且進行獎勵。
總之,初中語文新課標中重新強調了朗讀教學的重視性,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多從如何讓學生重視朗讀、如何讓學生讀出質量、如何讓學生讀出層次這幾個角度來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提高朗讀質量,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龍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探究[J].速讀,2014(09).
[2]曾愛明.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J].當代教育管理,2014(05).
[3]王英.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初探[J].文理導航,2014(10).
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