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解決初中生英語學習低效的問題,是擺在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緊迫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提高初中生英語學習效率”課題研究的情況,從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優化學生的學習情感、優化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四個方面提出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英語;學習效率;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英語教學在教學模式、教學氛圍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進,課堂活躍起來了。可是,學生學會的并不多,兩極分化似乎更嚴重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初中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薄弱,學習效率低下。而學習效率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效率,對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提高初中生英語學習效率”課題研究的情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效率。
一、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
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觀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間接影響學生的智力因素。教師教學行為的恰當,能使學生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所學內容,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1.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只有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取得好效果。陶行知提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就要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為此,(1)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關心、愛護學生,做到態度和藹、平易近人、嚴肅而不刻板、隨和而不膚淺,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又是朋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2)要保持積極的情緒,給學生以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感受,使課堂處于欣喜、愉快的狀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輕松而愉快。(3)要講究教學藝術,多表揚、肯定,少批評、指責,不挖苦、諷刺學生,使學生保持心情舒暢、興趣盎然。
2.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學生進入初中后,認知功能由直覺具體的水平占優勢逐漸過渡到抽象邏輯水平占優勢,但還屬于經驗型的邏輯思維階段,還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喚起學生已具備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認知結構,通過語言實踐活動,使新知識穩定地建構到原來的認知結構中。如:仁愛版八年級Unit 8 Topic1 SectionA
核心環節1:Lead-in
The students watch a fashion show and say out the clothes.
設計意圖: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引領學生進入“新知”領域。
核心環節2:Presentation
(1)Talk about clothes.
Whats this?
Its a/an ...
(2)Describe clothes by using “so...that...”.
My skirt is so nice that I like it a lot.
設計意圖:學習新的服裝名詞和so...that...句型,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上構建新知識。
核心環節3:Practice
(1)Pair work
Talk about the clothes in 3 and sum up the clothes learned.
(2)Group work
Describe classmates clothes.
(3)Individual work
Finish1b
(4)Have a competition
設計意圖:運用新知識。
核心環節4:Production
Make conversation after the example in pairs.
Example:
S1: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o buy a scarf?
S2:Sure!You can go to the Womens Wear Section on the third floor.
S1:Thanks. And what about hats and socks?
S2:They are in the Shoes and hats Section on the first floor.
S1:Thanks.
S2:Youre welcome.
設計意圖:提高英語運用的能力,使新知識建構到原來的認知結構中。
二、優化學生的學習情感
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學生積極地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
效果,如果學生情感消極,再好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也無濟于事。影響初中生英語學習情感的主要因素有英語學習信念、態度和情緒。
1.樹立好的英語學習信念
英語學習信念包括對英語、英語學習和學生自身的信念,它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和效果。樹立好的英語學習信念,有助于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筆者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初中生普遍認為英語重要但很難學。有些學生認為學英語要背很多單詞,又要懂語法,只有記憶力好的人才能學好;有些學生認為學習英語需要環境;有些學生認為他們不打算出國,學習英語沒有實際意義等。學生有以上信念,就會覺得英語學科沒什么意義或很難學好,對它不感興趣。因此,學生一進入初中,教師就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目的,教給學生英語學習的方法,運用好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生活的聯系,消除學生不良的英語信念。其次,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成績與挫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幫助學生發展積極的自我概念,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控制力,使學生主動在英語學習上投入精力。之后,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可以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領略學習英語的樂趣,增強學習動機;采用激勵的方式,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和進步的快樂,激發學生自我實現的動機;適當激發學生的功利性動機,根據問卷調查可知,大部分初中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主要是功利性動機,如,為了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等。當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后,求知欲得到滿足,便會產生積極的學習動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2.形成好的英語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把學習看成一種興趣,把更多的精力、時間投入到學習中,而且會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情緒,能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習效率高;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的學生,會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影響學習效率。老師可采用理想激勵法幫助學生確立目標、樹立理想,讓學生在實現目標和理想的奮斗中形成好的學習態度;采用意志堅持法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采用表揚的方法鞏固其良好的學習態度。
3.調節好的英語學習情緒
英語學習中有積極和消極的情緒。積極情緒是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后表現出來的喜悅反應,消極情緒通常表現為緊張、害怕、焦慮、沮喪等。積極情緒能創造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消極情緒則影響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心理疏導、歸因訓練、動機內化來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情緒,減少高焦慮學生的學習壓力,適當給低焦慮的學生一些壓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三、優化學生的學習行為
好的學習行為,有利于激發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不良的學習行為是影響學習效率的主因。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背踔须A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行為的關鍵期,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課前、課堂、課后好的英語學習行為,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培養好的課前學習行為
好的課前學習行為包括制訂學習計劃和認真預習。初中生不但學科多,而且英語課程的難度更大,要求更高,還要面臨中考的選拔考試,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制訂可行的學習計劃,包括時間安排、完成的練習、采用的學習方法、要達到的成績等。讓學生明確奮斗目標,合理利用時間,減少無效勞動。
預習能為新知識的學習掃除障礙,提高學習質量,增強自主意識。學生一旦有預習的習慣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教師應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提出具體的預習要求,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如:Unit 7 Topic 3 Section A 預習導綱
(1)閱讀課本121、122、147頁,了解一般過去時、動詞過去式。
(2)寫出下列動詞的過去式
look am can recite study stop play are
(3)找出1a中的語言點
①翻譯下列短語
背誦古詩 彈鋼琴 表演魔術 唱一首英文歌 跳迪斯科
②找出一般過去時的疑問句
(4)復述1a
Kangkang was very happy at his birthday party. Jane sang an English song ____
(5)完成下列句子
①Did you____(buy) that present?
②Helen can_____(recite) the Tang poem.
③She_____(play) the guitar at the party yesterday evening.
④Maria often_____(perform) the magic tricks.
⑤Can Yukio_____(dance) to disco?
2.培養好的課堂學習行為
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聽課方法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好行為,讓學生學會聽課。(1)要讓學生認識認真聽課的重要性,從心里重視聽課。(2)要教給學生聽課的方法,培養和訓練聽課習慣。要求學生做到:一會聽。上課既要聽老師講解,又要聽同學發言。眼睛盯著老師或黑板,看老師的表情或板書內容,耳朵聽老師講課,頭腦思考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同步,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二會想。要敢于提出問題,對教材或教師講授的內容有不對的地方,要敢于質疑,敢于與老師、同學討論,養成敢于質疑問題的習慣。三會說。大聲朗讀,大膽用英語回答問題,主動用英語與同學交流,養成愛說、善說的習慣。四會記。對重點、難點、關鍵點進行“圈、點、勾、畫”,把關鍵的內容或好的想法記下來,養成勤于記筆記的習慣。
3.培養好的課后學習行為
好的課后學習行為有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歸納總結和課外學習。
及時復習可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學習后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規律,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后及時復習的習慣。每天做作業前,先回顧當天學的知識,再翻閱筆記和課本,重點看自己沒有回憶起的部分,補上沒有學好的內容。
做作業可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知識的內化,磨練意志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碰到問題時,先思考再尋求幫助,認真書寫。
歸納總結是要把課本上的、老師講的和自己原有的知識融會貫通。新課程英語每個話題的知識點和語法是分散的,要形成知識體系,課后必須小結。教師要培養學生學完一個話題后,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概括,把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結成網,使知識系統化,運用時才能聯想暢通。
課外學習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課外學習的習慣,主動為學生創造英語課外學習的條件,如,組織英語角、成立興趣小組、舉行演講、推薦課外讀物等。
四、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
1.創設好的班級環境
班級是學生在校學習的場所。班級環境好,學習風氣就好,學生就會自覺去學,反之,學生就會感到煩躁、抱怨。因此,教師要創造一個好的班級環境。(1)要精心布置教室,使教室整齊、潔凈、舒適、優美、富有教育意義,體現出班級的奮斗目標和特色,構建高品位的班級物質文化。(2)應實行民主管理班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每個學生成為班級建設的主人。以教師的言行來鼓勵正確的輿論,通過主題班會、黑板報等去扭轉錯誤的輿論,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協調學生、師生間的關系,構建良好的班級精神文化。
2.創設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起點,好的家庭環境能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主動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建議家長做到:給孩子提供適宜學習的環境,避免孩子學習時分散注意力;督促孩子合理作息,保證足夠的睡眠;多與孩子交流,適當關心孩子的學習,避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和諧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利用家中電腦、電視、書籍等資源創設信息環境,促進孩子學習;注意家教行為,既不能過于嚴格,也不能放任不管;多與孩子探討他們所學的知識,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知識的增長,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學習效率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教師要真正意識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從優化自身的教學行為開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愉悅地學習英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王霞.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語學習效率[J].學周刊,2012(21).
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