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立捧
(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貴陽550000)
德江觀音灘水庫工程位于德江縣龍泉鄉敖家河河段,位于E107°56′~108°07′,N28°09′~28°16′。項目測繪工作主要主要為設計、水文、地質、移民專業提供測繪資料,內容包括:GPS 控制測量,河道縱橫斷面測量,1∶500 地形圖測繪,1∶500 丘塊圖,1∶2 000地形圖測繪等。工作任務繁重,工期緊張,河道兩岸山地陡峭的灌木林、陡崖,工作難度大,且存在安全隱患。
結合項目情況,若采用傳統的測繪方法很難在規定的工期內,高質量地完成測繪工作的各項任務,因此工作組決定采用GPS 控制網擬合高等級水準點取代常規水準測量,大比例尺地形圖及丘塊圖采用數字化攝影測量、動態GPS 及常規儀器野外測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與傳統常規測量相比,在多方面進行了改進,以提高測繪產品質量、提高工作效率與克服地理環境因素影響的,保質保量的完成本次測繪任務[1]。
通過對該區域已有成果成圖資料的收集、分析、評價,可利用資料見表1 ~2。

表1 收集已有資料成果表

表2 已知點成果表
經現場核查,以上已知點標識都保存完好,可供使用。
2.1.1 平面控制網
平面控制利用德江C 級控制點GPS3、GPS5 作為觀音灘水庫工程控制網的起算點,建立覆蓋整個測區的GPS 首級控制網,編號為:GP01……GP30,均采用刻石造標,坐標系采用1954 年北京坐標系,中央子午線為108°。外業觀測時間為65 min為一個時段,數據轉換為通用格式,采用Ash-tech solution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觀音灘水庫工程工程GPS 由34 點(含2 個C 級點、2 個二等水準點與30 個新增控制點),117 條基線邊組成,經GPS 解算后,115 條基線解算通過,2 條基線局部局部解算,禁止該兩條基線參與控制網平差,其中最長邊為8025m,最短邊為176 m,GPS 測量相對定位成果符合以下要求:
1)數據點的高度角>15°。
2)基線解中距離殘差的標準差≤30 mm。
4)異步環和同步環各坐標分量閉合差應滿足規范規定的要求。
5)最弱點GP24、GP25 相對精度為27 mm,最弱邊GP14-GP12 相對中誤差為1/154791,小于規范要求1/40000。
2.1.2 高程控制網
由于地形復雜,工期緊張,且適逢寒冬,給常規水準測量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工作組決定先采用GPS 高程作為項目區的高程控制網。通過野外踏勘,決定將思德Ⅱ-13、Ⅱ-17 國家二等水準點聯測到GPS 控制網中,兩個二等水準點加上兩個聯測有四等水準的C 級點,在控制網中分布合理,能夠較好的內插出區域內高程異常值,從而保證較高的GPS高程控制網精度。經GPS 解算平差后,控制網精度完全能夠滿足設計規劃階段精度要求[2]。
2.1.3 圖根控制測量
此次大比例尺成圖及丘塊測量都是采用數字攝影測量技術、動態GPS 與常規測量聯合作業進行,因此對圖根點的布設仍然存在一定的要求,而采用傳統的導線測量方法布設,既耗時又費力,且存在累積誤差。
動態GPS 技術在圖根測量方面的應用,早已得到驗證,且精度高于常規導線測量,因此本項目中,所有圖根點的布置都采用動態GPS 進行,且在地面用油漆做好標記,以供檢核與使用[3]。
2.2.1 1∶500 地形圖
因搜集到航片在時相及空間分辨率方面都尚不能滿足1∶500地形圖的測量的精度要求,為了保證精度,壩區1∶500地形圖測量采用全野外數據采集方法進行。采用動態GPS、徠卡全站儀(TC407)、托普康全站儀(GPT3002LN)半自動化采集系統進行作業。標識地物、地貌、數據屬性的代碼設計與國家標準統一,具有科學性,可擴性、通用性、唯一性、統一性。細部點坐標測量采用極坐標法,量距法和交會法等。設站時,儀器對中誤差<3 mm,定向點與檢核點的平面位置誤差<圖上0.15 mm,檢核另一測站點(或其他控制點)高程較差<1/6 基本等高距,即16.7 cm。
用繪制草圖的數字化成圖系統,在采集數據的現場,實時、詳細地繪制草圖,注明單位名稱和山名、地名;采集的數據時測距邊最大長度地物點<160 m,地形點小于300 m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實地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檢查,刪除錯誤數據,并對錯漏數據進行補測,超限的數據進行重測。由于上壩址地形較為復雜,陡崖測量難度極大。
在對人力難以到達的陡崖,采用托普康全站儀(GPT3002LN)的免棱鏡功能進行數據采集,但在數據采集過程中尤其強調儀器與陡崖成垂直關系,或者多角度對陡崖進行數據采集,以便對陡崖進行修正,以保證其準確度。
內業利用南方測繪儀器公司研制的數字化成圖軟件CASS7.1 進行內業數據處理,基本等高距為1 m,數據文件的格式具有通用性,便于轉換。提供給用戶使用。具體技術要求按《500、1∶1 000、1∶2 000地形圖圖式》GB/T20257.1-2007 執行。
2.2.2 1∶2000 地形圖測繪
根據判斷,在測繪資料檔案館收集到的航空攝影相片能夠滿足繪制測區1∶2 000地形圖的要求,因此確定采用數字攝影測量的方法進行測區1∶2 000地形圖的繪制。
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像控,影像裁切拼接,內定向,絕對定向,編繪成圖。由于航片拍攝時間較早,因此部分區域存在地物地貌的變動,因此數字攝影測量成圖之后,為了保證地形圖質量,工作組組織了野外調繪,對變動的地物地貌及航偏上不能體現的地物進行實地調繪。
2.2.3 丘塊測量
根據前文所述GPS 控制網,采用動態GPS 沿庫區作加密控制點后進行淹沒實物指標測量,使其高程及平面精度滿足丘塊圖測量要求。
在測量過程中,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保證測量工作的精度,用繪制草圖的數字化成圖系統,在采集數據的現場,實時,詳細地繪制草圖,注明丘塊號、村組戶名。
內業利用南方CASS7.0 成圖系統進行數字化成圖,數據文件的格式具有通用性,便于轉換。具體技術要求按GB/T20257.1-2007《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 地形圖圖式》;GB/T14912—2005《1∶5001∶10001∶2000外業數字測圖技術規程》嚴格執行。
在成圖過程中發現,對于問題及時發現并及時處理,通過實地檢查,及時補測,在現場解決問題,提供給用戶合格的產品。施工區紅線范圍由我院施工設計院人員提供,施測時采用RTK 進行施測。淹沒區占地范圍涉及到兩個鄉鎮和國有河流沙灘,占地面積依次為龍泉鄉148.26 hm2,煎茶鎮31.1 hm2,國有河流沙灘20.66 hm2。
樞紐區除了石料場、砂石加工系統、備料堆場及附屬公路位于龍泉鄉八一村和居池壩村交界位置,大部分占地主要集中在壩址附近,涉及到龍泉鄉良家壩村和八一村。
為了滿足水文專業的要求,我們進行河道縱橫斷面測量及洪痕點調查。我們對整個庫區按照相關規范及水文的要求進行河道縱橫斷面測量,河道橫斷面測量位置由水文專業人員在1/1 萬地形圖上劃定,共計44 條橫斷面;河道縱斷面測量按照水文的要求測至相應位置,河道縱橫斷面的外業測量和內業計算、繪制按照《水利水電測量規范》相關技術規定執行。以上河道資料已提供水文專業人員使用,精度及密度均滿足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也愈加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并且投入引也有了明顯的增加,水利工程測繪設計、硬件設施、軟件技術等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水利工程測繪不但面臨著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促進了水利工程建設的新發展。
在水利工程測繪工作中,一定要加強其嚴謹性,進而對硬件設施的要求也在提高,軟件技術也要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支持。實踐證明,在保證測繪精度的前提下,在項目中應靈活使用現代技術與原常規測量方法,相互促進,相互補充,靈活運用,大膽創新,不僅可以大大提高了圖形的精度和產品質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擁有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1]陳曉紅.時期下水利工程中GPS 測繪新技術的發展及作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2(12):78-79.
[2]黎晶晶,紹才,振華.GPS 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現狀及問題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學,2011(05):42-43.
[3]王國慶.新時期水利工程中GPS 測繪新技術的發展及作用研究[J].水利工程,2013(10):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