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惠海
(遼寧省丹東水文局,遼寧 丹東118001)
遼中縣位于遼寧省中部,為沈陽市轄縣。地處E122°26′~123°06′,N41°12′~41°47′。流域處于溫帶半干旱的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5 ℃~9 ℃,無霜期一般在150 ~180 d之間,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 ~1 000 mm,自西北向東南遞增。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豐、枯水年降水量比值一般可達2.1 ~3.5倍。年內分配的差異也明顯,降水集中于7—9 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0%~80%。蒸發量自西北向東南遞減,多年平均蒸發量在1 100 ~2 000 mm。
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 665.7 mm;多年平均氣溫為8.3 ℃,極端最高氣溫為35.9 ℃,出現在6 月份,極端最低氣溫為-28.7 ℃,出現在1 月份,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 638.3 h,最大凍土深度為145 cm,累年最大風速25.3 m/s。
遼河左岸管理路段于2011 年7 月建成后,對封育區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解決了管理交通困難問題。遼河左岸管理路臺安界~大萬渡口(臺安達牛渡口)段由于靠近主河道和穿越林地等因素,交通部門新建時借用堤頂路為管理路,未能沿封閉線即“1050”縣實施貫通,為更好的對封育區進行管理,急需對此段管理路進行改線建設,即將此段管理路由現有堤頂路下移至“1050”線上[1]。
遼河左岸管理路臺安界~大萬渡口(臺安達牛渡口)段由于靠近主河道和穿越林地等因素,交通部門新建時借用堤頂路為管理路,未能沿封閉線即“1050”線實施貫通。
場區表層多為耕植土,開挖時需清除,上覆細砂層呈松散狀,承載力建議值為100 kPa,下覆中砂層呈稍密~密實狀態,承載力建議值為200 kPa。地下水類型均為第四系孔隙潛水,河道附近灘地地下水位埋深較淺[2]。
場區細砂和中砂層,分別呈松散狀和稍密~密實狀,分別為中等透水和強透水,滲透破壞類型均為流土型,允許水力比降建議值均為0.20。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弱腐蝕性;對鋼結構有弱腐蝕性[3]。
本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壩址區河床上覆為細砂,其允許不沖流速為0.24 ~0.37 m/s,下覆中砂其允許不沖流速為0.37 ~0.65 m/s。本場區標準凍結深度為1.2 m。
遼河左岸管理路臺安界~達牛渡口段,新建砂石路12 km,路基寬5 m(高于地面0.5 m),路面寬3.5 m(0.25 m 厚山皮石墊層、0.05 m 厚山皮砂面層),設錯車臺12 處(4×10m/臺);里程碑及界碑12個;跨河涵管2 處(長28m×2、直徑1.5 m)。
按工程規劃建設方案要求,本次工程建設任務、規模如下:遼河左岸管理路臺安界-達牛渡口段,新建砂石路12 km,路基寬5m(高于地面0.5 m),路面寬3.5m(0.25 m厚山皮石墊層、0.05 m厚山皮砂面層),設錯車臺12 處(4×10m/臺);里程碑及界碑12個;跨河涵管2 處(長28m×2、直徑1.5 m)。
遼河左岸管理路臺安界-達牛渡口段,新建砂石路12 km。
路面平坦化:高程寬度符合設計要求,路面平坦通車。無坑、無明顯凹陷和波狀起伏,達到鄉村砂石路面的標準。片石材料要求使用不易風化的石料,石料的強度≥30 MPa。壓實度0.85 以上[4]。
5.2.1 工程概況
遼河管理路改線工程之圓管涵工程,共2 處。位于遼河管理路改線道路上,管涵中心線與水渠中心線交角為90°。其中兩側各0.25 m寬的護欄,中間為6 m寬的機動車道,管涵跨徑為14 m,沿明溝流水方向設置4 排DN1500 mm鋼筋混凝土企口管。
5.2.2 設計荷載
1)汽車荷載:公路II 級。
2)人群荷載:3.OkN/m2。
3)設計車速:20km/h。
4)設計橫坡:機動車道為雙向2.0%拋物線橫坡。
5)標準凍深度:1.2 m。
6)地震烈度:7°。
5.2.3 主要材料
1)圓管:采用DN1500 mm 鋼筋混凝土企口管。
2)圬工材料:管口墻身與基礎采用Ml0 漿砌片石,石料強度等級MU40,隔水墻采用M7.5 號漿砌片石,石料強度等級MU30;管口接頭采用1∶2.5的水泥砂漿[5]。
3)混凝土:涵管保護層采用C25 的混凝土,欄桿底座采用C25 的混凝土。
4)普通鋼筋:主要受力鋼筋采用HRB335,構造及其它鋼筋采用HPB235,其主要性能符合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07)及《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2008)的規定。
5)標桿:采用C25 混凝土,表面涂刷黑白相間油漆。
6)路面結構:同管理路結構。
7)砂石、水。
質量要求應符合《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的有關規定。
5.2.4 施工方法和要點
1)鋼筋混凝土圓管采用預制廠(場)預制,現場吊裝就位的方法施工。
2)施工質量控制均應符合《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2000)的要求。
3)混凝土基礎墊層施工完后,要測量其頂標高,檢查其數值是否與設計相符合[6]。
工程區地貌類型總體上屬遼河沖積平原,順河向地形起伏不大,地勢呈北高南低,垂直河向略呈不規則平緩“V”字型,兩岸高中間低。其中石佛寺以上段,局部分布有低矮丘陵,地形略有起伏,局部河道較窄;石佛寺以下段,進入平原區,河道較寬闊,地形較平坦。地貌主要為河道、漫灘、階地,局部為丘陵。灘地及階地上植被較少,跨河有公路橋、鐵路橋、浮橋等建筑,此外側向沖刷嚴重的險工段筑有丁壩護岸,部分堤段堤外分布有護堤備用填筑料。
順河兩岸分布的遼河堤防,堤距約1.0 ~3.0 km,堤高約4.0 ~6.0 m,堤頂寬約6.0 ~7.0 m,一般通車,局部階地上分布有套堤,高約1.0~2.8 m。
石佛寺以下段進入平原區,其中石佛寺至柳河口段,全長84 km,平均河寬200 ~300 m,河道平面擺幅較大,歷史上曾多次自然裁彎。
柳河口以上段,險工段較多,防洪壓力增大。柳河口以下段,因右岸柳河多沙,河道主槽落淤嚴重,河底高程抬高,泄流能力減小。
本區域河道及兩岸地層主要為第四系松散沖洪積物,具二元結構。河道及漫灘表層地層巖性多為粉細砂、粉土、淤泥質黏性土,狀態一般較差,多呈松散,且受河道主槽變化及河水位漲落的影響,土質不均,層理發育,夾層及透鏡體較多,下部多為粉細砂。階地地層巖性多為粉土、粉質黏土或黏土、粉砂、細砂等,其中黏性土一般較薄。地層巖性順河向變化相對較大,垂直河向變化一般不大。
本工程區場地屬河流沖洪積相,上部表層多為耕植土,下部主要為第四系沖洪積細砂、中砂。巖性描述如下:
第①層:耕植土,含植物根須,尚未形成固結,一般厚度在0.3 m左右,分布于場區表層,河道灘地附近分布較少。
第②層:細砂,淺灰色,松散,稍濕,主要有石英、長石等組成,所揭露層厚為7.1 ~9.0 m,場區均有分布。
第③層:中砂,淺灰色,稍密~中密,濕~稍濕,主要有石英、長石等組成,所揭露層厚為6.0 ~11.4 m,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層。
根據2001 年編制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1∶400 萬),本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 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地震分組為第一組。
勘察場地的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孔隙潛水,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勘察期間地下水位高程約11.20 m,埋深0.45 ~4.5 m。
地下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硫酸氯化鈣鎂型水,其中pH=6.7,侵蝕性CO2含量為9.90 mg/L,HCO3含量為228.8 mg/L,Cl 含量72.70 mg/L,SO42含量為158.40 mg/L,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 附錄L 判定該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弱腐蝕性;對鋼結構有弱腐蝕性。
本次勘察對砂土取樣做土工試驗,其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數理統計結果見表1。原位測試手段采用標準貫入試驗(N),標準貫入試驗數據統計結果見表2。承載力數據統計結果見表3。

表1 工程區砂土層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表

表2 各土層原位測試擊數分層統計表
本場區各土層滲透系數由經驗公式計算數據給出,砂土的滲透系數按有效粒徑的經驗關系公式計算:

式中:K 為滲透系數,m/d;d10 為顆粒的有效粒徑,mm;t 為滲透水的溫度,℃,此工程取10 ℃;C 為常數,黏土質砂為500 ~700,純砂為700 ~1000。②層細砂d10=0.08 ~0.14 mm,③層中砂d10=0.08 ~0.20 mm,由經驗公式計算可知各土層滲透性分級,見表4。

表3 各土層承載力指標統計表

表4 各土層滲透性分級表
7.5.1 場地穩定性和適宜性
勘察結果表明,場區內各土層分布均勻,層位穩定,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耕植土、細砂、中砂等。
第①層為耕植土,場區都有分布,河道附近較少,開挖時挖除。
第②層細砂,松散,承載力建議值為100 kPa。
第③層中砂,稍密~中密,承載力建議值為200 kPa,且層厚可靠,為天然基礎的良好下臥層。
7.5.2 滲透穩定
滲透變形判別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中的附錄G:
1)不均勻系數≤5 的土的可判為流土。
2)對于不均勻系數>5 的土采用下列判別方法:
a)流土:P≥35%
b)過渡型取決于土的密度、粒級和形狀:25%≤P <35%
c)管涌:P <25%
由試驗細砂不均勻系數為2.10,中砂不均勻系數為2.27,根據上述判別方法,本工程區砂土滲透變形類型可判為流土。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中的附錄G 中表G.0.7 建議細砂和中砂允許水力比降均為0.20。
7.5.3 抗沖刷穩定評價
根據現場勘察及室內顆分試驗得知,該場區允許不沖流速由經驗給出。河床上覆為細砂,其允許不沖流速為0.24 ~0.37 m/s,下覆中砂其允許不沖流速為0.37 ~0.65 m/s。
1)場區表層多為耕植土,開挖時需清除,上覆細砂層呈松散狀,承載力建議值為100 kPa,下覆中砂層呈稍密~密實狀態,承載力建議值為200 kPa。
2)本場區的地下水類型均為第四系孔隙潛水,河道附近灘地地下水位埋深較淺。
3)場區細砂和中砂層,分別呈松散狀和稍密~密實狀,分別為中等透水和強透水,滲透破壞類型均為流土型,允許水力比降建議值均為0.20。
4)本區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弱腐蝕性;對鋼結構有弱腐蝕性。
5)本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 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地震分組為第一組。
6)壩址區河床上覆為細砂,其允許不沖流速為0.24 ~0.37 m/s,下覆中砂其允許不沖流速為0.37~0.65 m/s。
8)本場區標準凍結深度為1.2 m。
[1]黃松華.臨川市工程地質條件與區劃[J].華東地質學院學報,1996(04):57-58.
[2]湯明玉.合肥市開發區工程地質條件綜合評述[J].上海地質,1999(02):124-127.
[3]李繼明.城市工程地質條件及地質問題研究[J].工程與建設,2011(01):18-20.
[4]吳樹仁,張永雙,韓金良,石菊松,等.三峽水庫引水工程秦巴段工程地質條件研究[J].地球學報,2006,27(05):487-495.
[5]李文平,葉貴鈞,張萊,段中會,等.陜北榆神府礦區保水采煤工程地質條件研究[J].煤炭學報,2000,25(05):449-454.
[6]狄息生,倪國華,陳日友.鎮江市工程地質條件與地震動分區[J].工程抗震,2002(0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