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巍,王 勇,郭曉東
(葫蘆島平山供水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葫蘆島125001)
近幾年來,該地區地下水極度缺乏,打井取水十分困難,加上連續幾年來的干旱,大部分農田得不到有效的灌溉,尤其是春季播種缺少水源,造成播種困難,以及糧食產量逐漸降低,經濟損失嚴重。面對上述情況,興城市東辛莊鎮政府決定在胡墳修建一座塘壩工程,解決農田抗旱灌溉及抗旱播種用水問題,同時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發展農村經濟起到有效支撐作用[1]。
2.1.1 流域特性
塘壩集水面積0.282 km2,壩址以上河道長度0.854 km,河道平均比降經J:可根據1/10000 地形圖,順河選河底地形的轉折點繪出河道縱斷圖,用圖解法來計算縱斷圖面積和平均高程:
A面=1/2×93.37=46.685
H平均=46.685/0.854=54.666 m
在縱斷圖中,以橫標為L/2,縱標為H平均,交出O 點,過O 點作一直線交縱斷于E、F,使OE=OF,則河道平均比降為J = (HA-HB)/L =(73.45-35.88)/0.854=43.99‰。
2.1.2 塘壩水位~庫容(H ~V)曲線
塘壩庫容依據實測千分之一地形圖量算,其計算公式:

式中:△V 為相鄰兩等高線間的水層體積;H 為相鄰兩等高線間的高差。計算結果詳見表1,并繪制水位~庫容曲線。
2.2.1 年徑流計算
該工程所在地多年平均徑流深Y平均=202 mm,多年 平 均 來 水 量 W平均= 0.1 × Y平均× F =5.696 萬m3,當P=75%,CS=2CV,CV=0.74 時,KP=0.47,設計保證率下的年來水量WP=KP×W平均=2.677 萬m3。
2.2.2 暴雨洪水計算
該塘壩的設計標準采用10 a一遇洪水設計,50 a一遇洪水校核,水文分區屬Ⅵ1分區。該集水區無實測資料,故按無資料地區方法進行計算[2]。洪水計算成果見表1。
流域面積F=0.282km2,河道長L=0.854 km,河道比降J =43.99‰。最大平均暴雨P三=121 mm,P24=108 mm,P6=70 mm,P1=34 mm,KF=1。經計算匯流歷時τ=0.13 h。
參與調洪的洪量:
W調2%= 0.67 × W24P+ 0.12 × QP× τ=3.816 萬m3
W調10%=1.868 萬m3

表1 洪水計算成果表
2.3.1 死庫容計算
死庫容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G 為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t,G=g×F;g 為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模數,由《遼寧省水資源》手冊查得g=329 t/km2;F 為集水面積;T 為設計淤積年限,一般采用15 ~30 a,取15 a;E 為岸崩和推移質泥沙占懸移質泥沙比重,一般采用15%~30%,取20%;r 為淤積泥沙容重,一般為1.2 ~1.4 t/m3,取1.2 t/m3;V墊=0.139 萬m3。
2.3.2 興利庫容計算
按完全年調節計算庫容:

式中:V興為興利庫容,萬m3;β 為完全年調節興利庫容系數,一般采用0.5 ~0.7,取0.7;WP為設計保證率下年來水量,萬m3;W興=1.874 萬m3;V正=V墊+V興=2.013 萬m3;
查插圖3:水位~面積、庫容曲線得正常高水位為H正=49.16 m。

式中:W凈為水庫凈調節水量,萬m3,即保證供給灌溉用的水量;C 為水庫蒸發、滲漏損失占興利庫容的比重,西北部可取0.2 ~0.4,取0.3;W凈=2.115[3]。
該塘壩主要用于抗旱、養魚。

式中:F 為灌溉面積;D 為灌水定額;η 為渠道有效利用 系 數,一 般 可 用 0.7 ~0.85,取 0.8;F=0.322 km2。
2.3.3 溢洪道大小和防洪庫容的確定
1)防洪標準:本塘壩采用頻率P=10%設計,P=2%校核。
2)洪水調節計算,按校核洪水,用簡易調洪方法調洪,確定溢洪道底寬和最高洪水位。簡易調洪公式:

式中:qm為某一頻率的最大泄量,m3/s;QP為某一頻率的洪峰流量,m3/s;V防為溢洪道底以上防洪庫容,萬m3;W調P為某一頻率參與調洪的洪量,萬m3。
調洪計算結果詳見表2。并繪制溢洪道~底寬、最大泄量關系曲線。

表2 調洪計算表
3)防洪庫容和設計洪水位:根據校核洪水調洪計算結果,確定溢洪道寬度b =4 m。由qm校=10.274 m3/s,可得V防校=1.443 萬m3,然后以設計洪水采用簡易公式qm=QP(1-W防/W調P)圖解法調洪,即在防洪庫容~溢洪道泄流量曲線上取縱標等于V調10%=1.868 萬m3,取橫標等于Q10%=8.94 m3/s,兩點連成直線交V防~q 曲線于E 點的縱標V防設=0.866 萬m3,橫標qm設=4.795m3/s,即為P=10%的設計 洪 水 調 洪 結 果。根 據 V = V正+ V防設=2.879 萬m3/s,查水庫庫容曲線可分別H設=50.01 m,hm設=0.85 m。塘壩水文水利計算成果表見表3。

表3 塘壩水文水利計算成果表
該塘壩工程修建重力式擋土壩一座,采用均質黃土填筑。壩體橫跨河道總長67 m,壩頂寬度設計為4 m;壩前設計洪水位50.01 m,校核洪水位50.47 m,取安全超高為0.5 m,所以大壩高程為50.97 m,河底高程44.5 m,塘壩的高度為6.47 m;壩體的迎水面邊坡比采用1∶3,用0.1 m厚的混凝土護坡,背水面邊坡比為1∶2.5,在壩頂迎水面設有防浪墻,墻高1.0m,墻寬0.7m,墻下0.6×0.7m 基礎,均為漿砌石結構。為防止壩體滲流,在壩體內,平行于壩坡,距離迎水面1.2 m處,鋪設土工膜一道,壩基礎處挖2.5m 深的溝槽,至堅硬巖石,槽內右側設置土工膜,與壩體防滲形成一個整體。
在大壩的右端設有溢洪道,溢洪道采用開放式寬頂堰形式,計算公式為:

式中:m 為流量系數;b 為溢洪道堰寬,m;h 為溢洪道水深,m。
溢洪道為矩形斷面,總長27 m,寬4 m,高1.5 m,用漿砌石砌筑,堰頂處溢洪道底高程為49.16 m。大壩下游修建消力池,消力池長7 m,下游凈寬6 m,采用漿砌石砌筑。消力池下面設有海漫,長10 m,寬7.2 m,采用干砌石砌筑。
胡墳塘壩設計壩高6.47 m,穩定計算只對正常運用情況計算,考慮胡墳塘壩規模較小,校核洪水位時,蓄水量只有3.456 萬m3,按照規定壩高<15 m的小型水庫可不進行穩定校核。
胡墳塘壩設計壩頂寬4 m,迎水坡為1∶3,背水坡為1∶2.5,雖能造成土方填筑工程量的增加和浪費,但是對增加庫容,提高工程利用價值及增加迎水壩坡穩定系數,都是必要的。
為了確保塘壩不滲透,在土壩填筑中,在上游坡的距壩坡垂直1 m處鋪設土工膜,保證塘壩不滲水,尤其不致因滲透造成滑坡。如有滑坡,只能在上游坡沿土工膜與土接觸面產生滑動,但上游坡坡比1∶2.5已被證實為穩定坡度,且被廣泛推廣使用,本設計坡面加大20%即:1∶3,是以保證其穩定性。
根據現場勘察,主要為砂質黃土和強風化巖之砂土,土工膜鋪于垂直壩坡1 m處,加上砂墊層及護坡,厚度超過1.2 m,在凍層以下,保證土工膜不凍脹、不變形。
工程總投106.9 萬元,其中大壩工程28.25 萬元,溢洪道工程3.58 萬元,消力池工程2.16 萬元,庫區清淤4.47 萬元,設備安裝工程5.85,田間灌溉設施46.53 萬元,臨時工程4.01 萬元,獨立費6.0 萬元,基本預備費6.05 萬元。
綜上所述,盡管塘壩設計中因穩定計算比較復雜,涉及理論較深,但參考已有經驗及采取工程措施,足可以保證該塘壩是穩定的。
[1]張志旗.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計報告[M].石家莊:臨澤出版社,2010:59-64.
[2]范天勝.淺談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M].烏魯木齊:新疆出版社,2011:197-204.
[3]黃秋生.實用農業節水灌溉工程規劃與設計[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