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燕
(靈石縣水務局供水中心,山西 晉中031300)
同時還可了解到管徑與管段流量、流量大小有密切關系。當未確定流速時,其管徑也無法確定。因此,仍需要確定流速。
在農村供水中,一般流速最高限定在1.5 m/s范圍之內,并且還應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來控制管徑,選擇合理的流速。流速與管網造價也有著較大的關系,當流速較小時,其管徑則會相應增大,而管網的造價也會相應增加。當管徑得到增大時,能夠有效防止管段中的水頭損失,且所需要的水泵便能夠得到較大程度的降低,可有效節省電費成本;反之,若所選的流速較大,盡管管徑能夠得到見減少,但是水頭的損失也會相應增大,所需要的水泵場也會相應提高最終增加電費成本[13]。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可得:本次所設計的管徑如下表1、表2 所示。
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政府為了改善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紛紛加強農村人畜飲水工程的建設管理[1]。靈石縣位于晉中市最南端,是產煤大縣,加上礦井之下的廢水排放,使得該縣的人畜飲水較困難,其水質得不到保證。
為了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本文特針對這一現狀進行飲水工程的建設,確保人畜飲水質量,提高農村居民生活。
靈石縣屬于產煤大縣,總面積達1 206 km2,山地面積約占64.6%。總人口約有26.37 萬人,農村人口約有 17.9335 萬人。所擁有的水資源量0.788 億m3,地 表 水、地 下 水 分 別 有3 570 萬、4 371 萬m3,且人均占有量僅僅有389 m3。農村供水工程共有279 處,供水能力僅僅有663.67 萬m3。若按照工程類型來劃分有:230 處起單村供水工程,26 處為分散式供水工程,23 處為集中供水工程。若按照工程的形式來劃分有:234 處提水工程,19 處引水工程。
由于該縣是產煤大縣,水質較差,受到煤礦采煤的影響,河水常年受到污染,導致水質出現哭堿水、高氟水,并逐漸滲透到地下,進而污染地下水質,增加了埋藏深度與硬化度。種種因素使得靈石縣的飲水質量嚴重超標。
盡管該縣的供水工程漸多,但大多多建設于20世紀80—90 年代,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加上水質標準不高,供水管網大多采用普通的塑料管及其水泥管,使得接頭老化較為嚴重,出現較為嚴重的滲漏水現象。加上當時供水工程建設中所使用的設備大多較陳舊,在多次維修之后,降低了使用效率,使得管網出現滲水與漏水現象,影響到農村居民的正常用水。
靈石縣現有供水規模達到1000 ~200 m3/d,且經營模式主要以承包的方式為主,其水質比較符合我國飲用水的標準,其稅費按照標準來計算,水價約2 元/m3,且農村每一用戶均不參與到管理中。同時大多的供水工程存在著老化現象,輸水能力受到較大限制,導致輸水能力較差;加上當地農民的水商品意識較差,并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村民欠費較嚴重,最終使難以收取稅費,影響該地的發展[2-3]。因此,需要加強該地的人畜飲水工程建設。
本次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在適當的位置修建進水口截住地下潛流,并通過無毒聚乙烯管將水引到蓄水池,再利用水池經過供水管網將引到的水送給農村每一位住戶。
該飲水工程的布置形成如圖1 所示。

圖1 截潛流人畜飲水工程示意圖
截潛流主要適用于溝岔水利坡降比較陡,且上游匯水面積較大;涌水量能夠滿足人畜的飲水量;在上游位置無污染源;且在兩岸為弱透水堤岸或者不透水地方。因此,以上適用條件也就決定了截潛流的位置。
適宜選擇在河岔拐彎處,河岔有支流匯入的下游,擁有較好的補給條件,可截取較多的潛流量,截水墻與蓄水池間有一定的落差,能夠滿足自流飲水的需求[4-5]。
該進水口由八字形截水墻而組成,人工反濾層,防洪設施而組成。一般情況下,截水墻是由梯形斷面組成,采用75#的漿砌石砌筑,為了能夠有效減少工程量,截水墻的布置應與構岔相垂直,且截水墻的位置應適宜建造在不透水層之上[6]。
當截水墻完工之后,地下水位適宜提高,截水墻水墻上下游有水頭差。為了能夠防止水能夠截水墻的基礎及其兩岸處滲漏,可在施工中加強該處的施工質量。若截水墻的兩岸接頭適宜向上游延伸至3 m,并能夠有效防止水從墻體中滲漏出來。
當砌筑截水墻時,應在不透水層的低處向砌筑內徑1 m處的沉砂池,同時采用砂漿給予抹面,并采用管子將水引到蓄水池中。便于日后維修管理,應將塵沙池埋設在排沙管道下[7]。
在截水墻開挖時可向上游開挖4 m,并將其用于人工反濾層的鋪設,這樣一來,對潛水有一定的凈化效果。該凈化效果與人工反濾層有著密切關系。一般而言,可將其去除懸浮物約75%,去除大腸菌約72%。
鋪設人工反濾層的厚度及層數應根據含水層的顆粒來確定。通常情況下,可分為4 層,其厚度約1 100 mm,且每一層的厚度約為270 mm。若地下潛流埋藏較淺時,在洪水期設定人工反濾層應充分考慮防沖措施[8]。
通常情況下,可在回填河沙的以上位置鋪設防沖塊石,其厚度約為0.4 m厚。在鋪設的過程中應注意人工反濾料填料中不應有雜草、風化巖石及其黏土等。并在鋪設前應將沖洗干凈原河沙,可在開挖面采用塊石干砌一道護坡,可有效防止上游開挖面因水流塌方事故的發生[9]。
在建設蓄水池時,其位置應選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帶,且擁有較好的地質承載能力,這樣一來,有利于施工。通常情況下,水池與最高用戶高適宜控制在8 m左右,且與最低的用水戶高控制于一定壓力范圍內,若超過一定的工作壓力則可將其設置為減壓井[10]。
在施工的過程中,應注意由于滲漏可能造成的地基沉陷。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來建設蓄水池,且容積應根據最高用水量來計算,而蓄水池的鋼筋混凝土盡量一次澆筑完,可提高蓄水效果。
對于蓄水池的結構一般采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容積應按照最高的用水量來計算,且所澆筑的混凝土應一次性來完成,對于所埋設的排水管、供水管及其進水管應在后期加強保養,待一定期限后,則可采用預制的鋼筋混凝土蓋板封蓋[11]。
在建設人畜飲水工程時,為了能夠便于后期維修蓄水池下游、進水口及其供水管網等,應在管道中間設定相應的檢查井。并在檢查井下采用上小、下大的方法給予圓筒結構,對于上口內徑、下口內徑可設置為0.6 m、1.4 m。并采用砂漿給予砌磚,在內部設定相應的檢查閥門,以免發生安全事故[12]。
為了能夠有效實現水源的統籌規劃,應合理設計管徑。管網中各個管段的管徑,都是根據最高時用水量來確定的,且當流量已定時,其管徑的計算可按照以下公式:

式中:d、Q 及v 分別表示管段直徑,m、管段的設計流量,L/s、流速,m/s。
同時還可了解到管徑與管段流量、流量大小有密切關系。當未確定流速時,其管徑也無法確定。因此,仍需要確定流速。
在農村供水中,一般流速最高限定在1.5 m/s范圍之內,并且還應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來控制管徑,選擇合理的流速。流速與管網造價也有著較大的關系,當流速較小時,其管徑則會相應增大,而管網的造價也會相應增加。當管徑得到增大時,能夠有效防止管段中的水頭損失,且所需要的水泵便能夠得到較大程度的降低,可有效節省電費成本;反之,若所選的流速較大,盡管管徑能夠得到見減少,但是水頭的損失也會相應增大,所需要的水泵場也會相應提高最終增加電費成本[13]。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可得:本次所設計的管徑如下表1、表2 所示。

表1 管徑相關指標設計

表2 管徑相應的投資表
在建設人畜飲水工程過程中,應做好以下管理措施:
1)在飲水工程完成后,應在鄉鎮設立相應的工程管理機構,建立管、供、銷一條龍的服務體系,為農村住戶提供優質服務。并相應實現收費及工期維護管理,同時制定相應的分級負責制度。
2)政府建立健全農村供水價格監管機制,讓農民用水用得舒心。
3)在工程完工后,應注重地下水與地表水的聯合應用,并以自流飲水為主,進而有效降低農民負擔,提高農村經濟發展。
4)應健全縣級供水技術服務體系,推行全體用水戶全過程的參與建設及管理,認真落實節水政策,提高節水意識,促進節約用水。
5)實現聯村供水管理制,可有減少農村供水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并降低管理成本,通過傳授相應的新技術及其管理經驗,為農村用水管理員提供良好的管理平臺。
總而言之,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村生活質量。尤其該縣的飲水問題較嚴重,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建設人畜飲水工程,擴大收益群體。
本文通過采用截留的方式,來為農村居民及牲畜提供高品質的水資源,最終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吳愛民.淺析義縣農村人畜飲水供水安全與飲水工程管理[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3(03):228.
[2]劉學軍,周立華,馬志毅,等.寧夏農村人畜飲水工程水價調查與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04):69-70.
[3]王生統,王生存.淺談大通縣43 村人畜飲水工程[J].消費導刊,2013(06):171.
[4]應芳臣.互助縣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07):291,291-292.
[5]白麗.漢濱區農村人畜飲水供水[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09):797.
[6]蔡永玲,何文禮,馬玉龍.對原州區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管理的經驗和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20):22-23.
[7]馬明生.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08):179.
[8]劉兆良,邱恒申,李春濤.山區農村人畜飲水工程管理模式研究[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1999,19(01):63-65.
[9]王永紅,趙富貴,許文增.建設農村人畜飲水工程應注意的問題[J].河南水利,2003(06):57.
[10]胡以高,劉學文,張永愛.實現農村人畜飲水工程持續穩定運行的思考[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3(01):31-32.
[11]于洪麗,于海龍.芻議農村人畜飲水工程管理[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7,35(06):131-132.
[12]張加芬,李久成.大口井在農村人畜人水工程中的應用探討[J].山東水利,2001(05):50.
[13]蘭曉東,馬金川,張萬剛.張岳蒿.農村人畜飲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初探[J].水利工程,2009(0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