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可見,營造法治的氛圍,加強對公民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當前,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意識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因此,他們具有強烈法律意識能夠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踐行,將會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盡而會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培育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意義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重點強調依法治國,這就需要每個公民具有法律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依法治國的順利進行、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我國更加民主、法制化,而民主法制化與公民的法律意識直接相關。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后備力量,他們法律意識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依法治國的開展,影響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隨著高考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他們所占公民的比例越來越大,因此需要對他們加強法律意識教育,深深地領悟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涵,盡而推動依法治國的全面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增強法律意識能夠使大學生真正理解培育他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實意義,切實領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法律意識是大學生行為能力、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加強了法律意識的教育,使他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提高,然而遠遠跟不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步伐,如不知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能真正了解現行和最新的法規等,這些情形也導致了大學生的一些違法行為發生,如復旦投毒案。這充分說明,現代的大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律意識,成為綜合全面人才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處于不敗之地。創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社會和諧穩定,大學校園穩定與否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大學生法律意識高低直接決定了校園的穩定,因此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致使其法律意識提高,利于校園穩定、社會發展和中國夢的實現。總之,在依法治國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具有濃厚的法律意識,能使其成為綜合全面的人才,加速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
(一)法制教育過于形式化,導致大學生難以提升法律意識
各高校都在對大學生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但手段單一過于形式化。大部分高校主要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但這門課法律部分所占比例較少,再有這是一門公共課程,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很多高校由思想道德修養教師擔任,而這些教師對道德方面知曉很多,而對法律了解很少,他們教學使大學生不能真正地體會到法律的重要性,無法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的內涵。他們教學是對法律知識浮淺的講解,導致大學生很難內化為自己的思維意識,難以形成法律意識。法制教育單單依靠課堂理論灌輸,很難達到法制教育目的,然而高校對大學生法制教育往往都是課堂教學、理論講述,方式單一,并且不注重實踐,缺乏活力。當今是網絡的時代,大學生經常上網,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識,應充分利用網絡,然而真正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學的并不多,即使利用也只是應付而已,有的學校校園網站建設的很好,但法制教育教師卻不能很好的利用網絡進行法律意識的教育。總之,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影響著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
(二)大學生對法律不予關注,認知不足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社會發展需要綜合全面的人才,各方面都應比較突出,尤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大學生應具有濃厚法律意識。大學生犯罪屢屢出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大學生無法制觀念,法律意識淡漠。因為就業、考研是大學生面臨的最直接挑戰,他們為了就業、考研注重學習計算機知識、專業知識、英語知識,對法律知識學習甚少。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他們對法律認知度較低,如對“權利”和“權力”在法律中怎么體現,63.1%的大學生不能找出正確的答案,甚至他們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也只是書面的。大學生法律意識淡漠,在怎么具體運用中也存在不足,現實中大學生遇到糾紛想到的不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很多大學生想到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解決,這樣致使出現一些大學生違法、違紀現象。總之,大學生對法律學習不予重視,認知欠缺導致他們法律意識淡漠。
(三)網絡影響著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
90后的大學生離不開網絡,網絡使他們獲得知識、取得信息、受到教育的重要陣地。網絡對大學生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良因素,阻礙著他們法律意識的形成。網絡信息龐雜,由于他們正處于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認知、辨別能力欠缺,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夾雜其中,這在在無形中影響著他們思維意識的形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利用網絡傳播腐朽的資本主義價值理念,使他們對我國的國情不能夠正確的認識。這樣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將會很難,往往無功而返,所以網絡在一定程度上深深地影響著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隨著網絡發展,網絡游戲受到人們的歡迎,大學生是網絡游戲重要群體之一。很多大學生喜歡網絡的刺激、暴力游戲,他們沉浸于這些游戲之中,不但影響他們學習,還使他們難以形成正確思維意識,致使影響著他們法律意識的形成。
三、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策略
(一)從社會角度出發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
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方式,社會各個方面為大學生法制教育創造有益環境將會使大學生法律意識得到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有完整法律體系,因此要改革現有法律體系,使其完善,且體現社會主義本質,更加具有應用性,使大學生認識到學習法律的重要性;同時也要積極全方位的開展法制宣傳,使每個公民樹立法律意識,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社會具有增強法律意識的潮流,會使大學生期望具有濃厚法律意識的個體。社會輿論環境直接影響著人們法律意識形成,因此要使輿論導向正確,使大學生在良好的輿論氛圍內法律意識得到提升。社會鍛煉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加強社會鍛煉能使他們法律意識得到增強,所以各高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途徑,增強大學生實踐能力,以提升他們法律意識,如組織大學生進社區宣傳法律法規。利用大眾傳媒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使其全身心、情愿的參與其中,如大學生參與媒體的法制宣傳,媒體采取學生樂意的方式進行法制宣傳等。簡言之,社會為法制教育營造良好環境,將會使大學生法律意識得到增強。
(二)利用網絡熏陶大學生法律意識
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大學生離不開網絡,他們通過網絡接觸、了解很多新鮮事物,這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意識。因此,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應充分地利用網絡,使其在無形中受到教育,樹立法治理念。同時,在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要加強對網絡監管,抵制不良網絡信息,使他們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同步提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頒布的法規需要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因此,在網絡環境下要及時的頒布與網絡相關法律,這樣能使大學生在利用網絡時便捷、及時地了解法律,運用法律,能使他們切實地認識到增強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同時,在網絡上法律事例要更新、增多,使大學生通過豐富、最新的事例受到教育。當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網絡,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體現法律的特性和功能,使他們在接受教育時法律意識得到增強。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各高校基本沒有專職教師,因此,要引進專職法制教育教師,并且這些專職教師要精通網絡,能夠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盡而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總之,采取各種途徑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從而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
(三)從大學生自身和學校教學環境出發,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
從內外因關系可知,大學生法律意識高低取決于自身因素,因此應采取措施激勵大學生自我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各高校要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樹立法律意識的重要性,這可以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如請法官到校講座和學生去法院旁聽等,天津中醫藥大學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每學期安排學生去法院旁聽(至少兩次)、聘請優秀法官到學校講座,經調查可知采取這一方式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我國傳統文化悠久,而法律觀念體現傳統文化內涵,因此,應加強大學生傳統文化學習,使他們在悠久文化熏陶下法律意識得到增強。法律和道德是同等重要,密切相關,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應處理好二者關系,探求二者的最佳結合點。《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處理好道德和法律的關系,不能重德忽法或重法忽德,使大學生認識到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等重要。總之,調動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積極性和創造有益教學氛圍,使大學生法律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大學生,應切實地對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展開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加速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
(注: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項目“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網絡課程的研究——基于BB平臺的使用,項目編號:津教委[201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