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行素
(河北聯合大學 河北 唐山 063000)
引言: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勵,高校大學生承受著巨大生活壓力。使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偽健康狀態,即亞健康狀態。針對大學生亞健康狀態,筆者運用中醫臟腑辯證理論,將導致大學生亞健康常見的基本分為五型。
高校大學生由于起居失調、精神壓力、不良情緒、心理生理因素影響,其健康問題也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田家莉老師對唐山地區大學生亞健康狀態的評估及進行中醫辨證分型后得出其主要證型有肝腎陰虛、肺脾氣虛、肝郁脾虛、心脾兩虛 、肝郁化火、肝氣郁結、痰熱內擾癥[1]。故出現便秘、痤瘡、肥胖、腰痛、頸椎病及情緒異常等。筆者將導致大學生亞健康的常見疾病分心腎不交型、肝氣郁結型、腎精虧虛型、濕邪蘊脾型。
2.1 心腎不交心陽偏亢型:本證多因大學生生活起居失常,年少輕狂,對情緒不能良好控制,致使朝不起,暮不寐,心神浮躁,進而出現失眠健忘等癥。心腎相交,即水火既濟;心腎不交,即水火未濟?!夺t原》有云"心屬火,而心中有血,是火中真陰。故火隨心陰下降,以交于腎水。腎屬水,而腎中有氣,是人體真陽。故腎水隨真陽上升以交于心火。"在生理上,心火下至腎水,腎水上濟心火,使腎水不寒,心火不亢,則水火互濟,心腎相交。在病理上,打破心腎之間陰陽水火的協調平衡關系后,則會出現心悸健忘,虛煩少眠,潮熱,頭暈目花,口干,舌質紅,脈細數等癥狀。故治療應以"滋補腎陰,養心安神"為主。內服交泰丸合黃連阿膠湯加減以治之。擬方:肉桂30g、麥冬15g、五味子15g、生地15g、玄參20g、黃連30g、蓮子心15g、柏子仁20g。水煎服 日服1劑。
2.2 肝氣郁結情志不舒型:本證多因大學生思慮過多,心理壓力過大,或情感問題影響致使情緒抑郁,肝氣郁結不舒。該型多發于考試期間或有外界刺激,情緒波動之時。且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考慮與其生理易產生內分泌失調有關[2]。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喜條達,惡抑郁。其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主疏泄,藏血液。若肝氣郁結,則氣滯血瘀,女性月經出現問題,多以閉經或量少色淡為主。臨床表現為脅肋脹痛,胸悶,噯氣,咽部有異物梗阻感(梅核氣),乳房硬腫(乳核),少腹痛,不思飲食,情緒低落,苔薄白,脈弦等。故治療上應以"疏肝解郁,行氣化瘀"為主。故擬方:柴胡20g當歸15g薄荷15g厚樸15g香附10g郁金15g合歡花15g牡丹皮20g枳殼15g青皮15g白芍15g。
2.3 腎精虧虛,體虛不固型:由于互聯網及科技的發展,不良信息大量傳播,"宅"文化的普遍蔓延,致使大學生手淫過度,耗傷陰精。這也是目前導致大學生體質較差以及青年高發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證型多見于男性大學生,中醫認為腎藏精,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基礎。且腎主骨,若過度手淫,則腎精不足,腎虧骼空。可導致骨質疏松甚至骨與關節結核(流痰)的發生,使出現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癥的年齡段迅速向20-25歲人群靠攏。臨床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精力不充沛,精神不集中,視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嚴重的可導致不孕不育。故治療上應以"補腎固本,填精益髓"為主。筆本證治法可參考《金貴要略 血痹虛勞病篇》中"夫失精家,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失精家即長期遺精之人,故與本證型基本相符。治療上可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配伍遠志、枸杞、龜板、鹿角膠等藥物。臨床對治療因手淫過度而導致的腎精虧虛,體虛不固有良好作用。
2.4 濕邪蘊脾,濕熱內生型:本證多因大學生飲食失調,喜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酗酒傷脾,又缺乏體育鍛煉,致使濕邪內生,困阻脾陽。久而久之,可郁而化熱,濕熱內盛,又因脾胃互為表里,故濕邪困脾,脾失健運,胃谷不化,使機體新陳代謝出現異常,而引起大學生體重增加,內分泌失調,致使大學生肥胖比率增高,痤瘡泛濫。臨床表現為胸悶,腹脹,厭食,惡心欲吐,口臭,口中淡粘,頭暈,體倦,大便黏膩,腹大膨脹,皮膚發黃,苔黃膩,脈濡數。治療應以"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為主,方用茵陳蒿湯合四芩散加減。
《內經》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精神達到恬淡虛無的境界,可使體內陰陽之氣協調,到達陰平陽秘的目的[3]。道家老子主張"無為""無欲""無知"提倡"清靜無為""返璞歸真""順應自然"。因此"調整情志,親近自然",能夠使人體氣機通暢,達到地抵御病邪,改善大學生亞健康的目的。高??纱罅Τ珜w育鍛煉,進行運動養生,也可改善大學生身體素質??梢赃x擇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六字訣等動靜結合的傳統中醫養生方法,還可通過有氧運動改善心肺功能,以柔韌性較強的瑜伽舒筋活血、緩解疲勞與壓力。在飲食上,可適當補償維生素b或c、膳食纖維、蛋白質,有利于穩定情緒,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生活效率。
總結:參考近5年文獻,發現大學生體質任呈現下降趨勢。故高校應注意養生健康知識的教育,使其掌握應有的養生健康技巧。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鍛煉,保證每日足夠的鍛煉時間。同時重視大學生情感及心理教育,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大學生自身應密切觀察自身健康情況,發現不適應及時就醫。做到社會、學校、大學生三者統籌協調,為降低大學生亞健康比例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1]田家莉,于榮霞.大學生亞健康中醫證型調查[J].現代婦女(醫學前沿),2014,(5):137 -138.
[2]何艷,劉建濤.某校醫學本科生亞健康疲勞狀況調查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21):4099 -4100,4104.
[3]高璐璐.利用中醫方法使大學生遠離亞健康[J].大眾文藝,20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