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朝霞,周偉,戰秀芬
(哈爾濱體育學院財務處,哈爾濱150008)
通脹下高校漲學費對教育成本補償研究
甘朝霞,周偉,戰秀芬
(哈爾濱體育學院財務處,哈爾濱150008)
我國的教育體制始終延續著傳統的教學方式,高等院校的教育成本要比普通院校的教育成本高很多,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成本補償結構還是之前的高收費、低資助形式,在通脹下的今天,我國高校的學費收取逐漸有了增多的趨勢,本文從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則,分析了通脹下我國高校漲學費對教育成本補償的影響及對策。
通脹;高校;教育補償;教育公平
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學費收交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新中國成立至1988年,高等教育實行的是基于大學生生活補貼的免學費教育;1988年至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對高等教育實行的是低收費教育,即大學生每年交幾百、最多1 000元的學費。而進入1996年后,隨著高校并軌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呈現大眾化的趨勢,毛入學率已達到40%以上,學校的辦學規模、成本不斷上升。為了維持學校的辦學規模和水平,在目前情況下,各高校實行教育成本補償性收費就成為必然。有的學者認為,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通漲率高居不下和辦學成本的提高,學費上漲已成必然趨勢,而有的學者則認為高校學費即使維持在現有水平,我國居民家庭學費負擔率也是國外發達國家的1.5~4.9倍之多,學費如若再上漲,則會引起一些負面的社會問題,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在目前情況下,充分對學費上漲背后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剖析,才能為彌補高校辦學成本的補償性收取學費提供科學依據。
高校教育成本是指單位時間培養學生所支付的全部費用,即高校為學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務而消耗的教育資源的價值。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高等學校教育培養成本監審辦法(試行)》,規定高校教育培養成本由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和固定資產折舊四部分構成。其中人員支出包括:教職工基本工資、津貼、獎金、社會保障繳費、其他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包括: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取暖費、郵電費、交通費、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福利費、勞務費、招待費、租賃費、物業管理費、維修費、專用材料費、其他公用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包括:離退休費、撫恤和生活補助、醫療費、助學金、住房補貼和其他支出;固定資產折舊包括房屋建筑物折舊、設備折舊。但綜合分析上述費用我們不難發現,在教育成本支出方面沒有涵蓋高校由于擴招而形成的基本建設支出和由于物價上漲導致設備購置費、水電費、人員工資增長部分,所以實際上高校的運行費用要遠大于高校教育成本。
高校學費上漲的直接動因是辦學成本上漲,按照高等教育成本分攤理論——受教育者需要承擔部分高等教育成本——學生和家庭要為上漲的部分成本埋單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目前在我國高校辦學成本不透明、不公開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繳費標準,讓學生和家長為大學辦學過程中產生的不合理成本增長埋單就有悖學生及其家長的知情權、選擇權和聽證權。在目前情況下,學費上漲的前提是向社會公開辦學成本,要把生均培養成本和辦學成本區分開,上漲的學費只能是針對生均培養成本,而非辦學成本。
高等院校在增長學費的時候,所涉及的不僅僅是高校本身,更是與成千上萬的家庭息息相關,因此社會上對高等校園漲學費的關注度自然而然會高,對于高校漲學費,很多人其實是不接受的,但是在通脹如此激烈的今天,人們對漲學費的事情也有了自己理性的觀點。在高校是否應該漲學費的問題上,由于所處位置不同,學校和社會上存在不同的觀點。從學校角度看,認為學費該漲的觀點有:物價上漲增加了高校的辦學成本;高校擴招擴建,欠下了巨額外債,債務壓力大;教育部的“禁漲令”已經解除,表明學費上漲已解除了緊箍咒,學費上漲在政策上是合法的。但從社會和家長的角度認為學費不該上漲的理由有:學費漲幅超過國民人均收入漲幅;高校辦學成本不透明,一邊“喊缺錢”,一邊“亂花錢”現象嚴重;高學費沒有換來同等質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回報率低。由此可見,只要高校做好內部的管理工作,調整好辦學方向,培養出適合現在社會發展的急需人才,不要讓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同時向社會公開辦學成本,財務狀況公開透明,學費上漲是會得到學生及其家庭的理解和認可的。在目前情況下,問題的關鍵是學費上漲幅度多大?上漲測算的基礎是什么?在這個問題上,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過,高校學費測算可以遵循兩個20%的標準,即一是學生承擔的成本為生均培養成本的20%;二是學費標準不得超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以免學費給老百姓生活帶來負擔。以上兩個數據,取最小的作為學費標準。但由于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從業人員的收入差別非常巨大,為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儲朝暉研究員認為,高校收費制度最好不要一刀切,應按照地區、城鄉和家庭經濟情況實行梯度化收費的政策。這種觀點是好的,但實際操作難度很大,如何實施還有待探索。2015年6月3日,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2015年規范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嚴格規范高等學校學費標準的調整,高校學費標準應嚴格按照不高于生均培養成本25%核定”,為目前高校調整收費工作提供了依據。
在通脹情況下,高等院校辦學成本上漲,國家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受教育者分擔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已成為目前籌集高等院校教育經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高等教育成本補償有利于實現市場的經濟原則,還能夠進一步緩解政府部門的財政壓力,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個人成本補償制度的出現,很多家庭對高等院校漲學費已經有了自己的理性想法,也都選擇了接受,但是對于那些困難家庭來說,很多學生會因為交不起學費而放棄學業。為此,國家為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可以上得起學,在院校內增設了校園獎學金制度。此外,還先后建立了以貸、補、免等形式資助困難家庭學生的制度,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保證困難家庭學生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這也是為高等教育成本補償機制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些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從根本上能夠確保受我國高等教育貫徹機會均等、公平公正的原則。
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國教育領域的核心內容,教育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的沖突,目前最主要的沖突就是教育效率與教育投入不匹配。教育公平的最終目的是讓受教育者發揮出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教育差距還是很大的,政府部門在整個教育環節所擔當的是平衡教育的作用。但是教育領域的差距可能會隨著地區經濟和教育投資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增長,一些弱勢地區和家庭的教育逐漸陷入了低發展階段,針對此種情況,高校應根據實際教育教學情況建立一個弱勢家庭的風險補償機制,這種機制的誕生可有效促進我國高等院校與社會經濟的平衡發展。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對弱勢地區和弱勢家庭進行補償其實是符合教育公平原則。這是因為我國的城鄉間、地區間,乃至行業間經濟發展水平和家庭收入差別非常巨大,而高校擴招后,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使得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寄希望通過讀大學改變貧困狀況愿望越來越渺茫,從而導致他們在教育上的投入積極性降低。在這種情況下,為確保教育公平,國家針對貧困地區和家庭建立的教育風險補償機制,將教育的機會進行了重新分配,也是國家反貧困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
實行高收費、高資助的成本補償政策。這一政策在我國高等院校實行以來,增加了高等教育的資源儲備,最重要的是讓高等院校和受教育者都增加了成本意識,使得高等院校的辦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都能夠有所提升,同時還可以實現社會公共資源向低收入群體的轉移,這也是我國高校目前正在努力實行的成本補償政策,希望通過這一政策,可以讓我國的高等院校學生都能夠得到受教育的機會。
建立聽證會制度,根據社會發展狀況,適時地調整學費標準。由于現階段物價上漲,社會競爭壓力大,高等院校的經費也出現了不足,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下,高等院校實行學費調整就成為必然。但在學費調整之前,學校要在公開辦學成本的前提下,采取聽證會制度,征求社會各方面建議,要根據學生家庭狀況、根據專業和學科的收益指標等來綜合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對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專業,可實行低收費、適度資助的原則;對于經濟相對比較困難的學生,可以通過獲取高校的資助學金和獎學金的方式來降低學費的支付費用。
要多方吸引社會資金辦學,要完善“獎、助、補、減、免”政策制度的落實。為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都能夠獲得同等的教育權利,國家應建立一套有效的補償機制,逐漸促進教育的公平公正,并在此基礎上完善相關的支付轉移制度,適當增加對落后地區的教育支持力度,增加對品學兼優貧困家庭的資助力度。要完善國家助學金制度和助學貸款制度,細化資助細節但要簡化貸款程序,讓貧困家庭的學生能夠有尊嚴地上得起大學。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成本補償機制體系還不是很完善,而隨著高校的漲學費政策的實現,使得我國各地區高校貧困生的比例越來越高,如何解決這些學生上學貴、上學難的問題,不僅牽扯到千萬個家庭的福祉,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和實行高等教育成本補償機制,取代傳統的高等院校教育培養模式,成為我國高等院校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這個制度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把教育成本公開作為前提,要把教育公平作為指導原則,執行多元化的收費標準,從而保證受教育者得到公平公正的發展途徑,這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1]徐光英.執行新高校會計制度下培養學生成本的會計核算[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09):29-30.
[2]王芳,張大聯.高等學校學生培養成本核算的若干思考[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0,(06):183-184.
[3]商江.關于全國統一規范普通高等學校學費標準的建議[J].高等教育研究,2006,(01):112-113.
[4]田婕.高校學生培養成本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中),2010,(04):104-105.
[5]施英.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綜合(中),2015,(04):196-197.
Compensation for the Cost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Inflation
GANZhao-xia,ZHOUWei,ZHANXiu-fen
(Department offinance,Harbin Institute of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150008,China)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has always been a contin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the cost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higher education cost compensation structure or before the high fees,low financingform,the current day ofinflation,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uition fees gradually increased.
Infl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al compensation;Education equity
G647
A
1674-8646(2015)08-0118-02
2015-05-31
課題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會計學會2015年度會計立項科研課題“通脹下高校漲學費對教育成本補償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