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思考與研究,它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它不僅僅是研究讓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它更強調教師如何“學會教學”。如果一名教師缺乏對日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不斷積累的意識,那么他很難較好掌握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教學“反思”的目的意義,對教學“反思”的內容及教學后記的撰寫進行了探討。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2714( 2015) 02-0116-03
doi:10.3969/j.issn.1009-2714.2015.02.024
收稿日期:2015—01—22
作者簡介:胡長貴( 1969— ),女,湖北大冶人,中學一級教師.
1 教學“反思”的目的及意義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經常進行教學“反思”,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幫助自己不斷成長。只有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才會不斷萌發教學的靈感。由此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很好的促進器,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可見,我們要想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起來,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學反思是必經之路。
2 教學“反思”的幾個方面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一個受學生歡迎的人民教師,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認為必需做好教學“反思”,中學教學中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反思成功之處
教師上完一節課后,要立即回顧教學過程,體會教學過程中自己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成功之處,從中受到啟發,總結成功的經驗,并在教學心得記錄本上立即做好記錄,積累起來,作為日后教學工作的借鑒,堅持做好這一點可迅速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能力。比如《生命健康權與我同在》這節課的目的是喚醒學生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我也精心制作了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并以小調查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求知欲,一首《健康歌》和多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很快地進入了角色,融入了課堂的情境氛圍,為本課的學習探究設下了鋪墊。但要想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可貴之處,意識到生命健康權的價值,沒有一個能觸動他們心靈的榜樣是不行的。于是我想到了《感動中國》中的英雄人物孟祥斌,當視頻播放時,所有學生都聚精會神看著,生動的實例,使學生們(包括男生)淚流滿面,這就是我要的效果,在我適時的引導下,問題層層深入,學生進入了探究學習,達到了極好的教育效果。學生的眼睛里充滿了對生命的珍愛。但他們能正確處理所遇到的情況嗎?我在本課的最后環節,設計了一個就發生在我們學校附近的事件,鼓勵學生分角色來進行演繹,并從不同角度去評價,同時想出可行的救援辦法,從形式上體現了一個“新”字,但也將生活中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了拓展延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學與用的指導。
2.2反思不足之處
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學生的性格的差異,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過程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如教法的運用,知識的講解,重難點的把握、例題的選擇,板書的設計,學生的反應,教學語言的運用,突發事件的處理等方面,課后總會覺得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對于教學工作的不足,要反復思考,仔細揣摩,研究對策,采取措施,及時補救,以利于今后的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還是人教八下第三課《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這一框,由于我對教材的深入挖掘不夠,在講述“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時,雖然我精心選擇了一些典型事例,對學生提出的正確觀點與方法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沒有給學生提出更好的有創新意義的建議,我認為如能給出一些身邊的事例,從更深層次上讓學生認識到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會對學生理解珍惜生命、愛護生命會有更大的幫助。
2.3反思教學實效
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效率是教師最關注的問題,進行課后反思要做到“當堂思效”。即上完課后要對本課的教學效果作一個自我評價,比如分析學生哪些內容掌握得好,哪些部分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哪些學生學得成功,還有多少學生需要方法指導等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在《生命健康權與我同在》這一課中,我運用《小偷的生命權》這個富有爭議的案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利用與學生年齡相仿的小黃舸一例,意在通過小黃舸的悲慘命運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同情和惋惜,從而認識到生命健康權的重要性,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運用漫畫,并結合列舉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侵害行為,使學生分辨是非,正確區分哪些行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行為;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收集相關法律條款,使學生逐步形成法律意識,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 寫好教學后記
我認為寫好教學后記也是教師做好教學“反思”的有效途徑。教學后記主要記錄以下五點:
第一,記錄教學中的“亮點”,一節課下來,如果對自己在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環節的設計等方面感到滿意,可以記錄下來。
第二,記錄教學中的“缺點”。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堂課,每一單元下來,難免會出現失誤或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些失誤,我們可以把它記錄下來,認真進行分析、總結,使這種遺憾變成一筆寶貴的教學經驗。
第三,記錄教學中突發的“靈感”。這種靈感是師生在雙邊活動過程中迸發出來的,是備課時很難估計和無法體驗的,具有真實性和時效性,若不及時記下來,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時過境遷,煙消云散。
第四,記錄學生的“閃光點”。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往往別出一格,閃爍著“創新的火花”。教師要善于及時捕捉,在給予學生充分肯定的基礎上認真做好記錄。
第五,記錄創造性使用教材時自己的“觀點”。
最后,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學“反思”能幫助教師迅速接收反饋信息,找出成功與不足,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成熟。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有自己獨特的創造意識,有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敢于懷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教學的高層次邁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你就能更快掌握和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更好的駕馭課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