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欣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上的100個臺站,比較了其地脈動和地震信號的H/V譜比,得到了譜峰越明顯,二者一致性越好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根據地脈動和地震信號H/V譜比曲線的一致性和譜峰明顯程度將臺站分為4類,并提出了針對這4類情況測定場地卓越頻率的方法,最后給出了這些臺站的卓越頻率。
關鍵詞地震臺陣;場地效應;華北臺陣;背景噪聲;頻率波數譜;喜馬拉雅臺陣;H/V譜比;卓越頻率 電離層;COSMIC;峰值密度;電子密度;分布特征;地震-電離層擾動
(作者電子信箱,耿冠世:g_gshi@126.com)
基于COSMIC掩星數據的電離層分布特征及地震響應研究
馬新欣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無線電掩星技術具有全球覆蓋、垂直分辨率高等優點,為電離層的研究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資料。本論文的研究主要基于COSMIC (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掩星電離層數據,詳細介紹了電離層的基本理論;闡述利用掩星技術探測電離層的基本原理;針對COSMIC掩星數據分布特點,建立了數據分析和研究方法;目前的研究對電離層物理量不同區域分布差異的分析較少,對不同太陽活動條件下電離層電子密度垂直分布的研究相對不足,本文對此開展了電離層分布特征的研究工作;并分析了典型震例在地震活動期間多個物理量的異常擾動變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利用COSMIC掩星電離層F2層峰值密度(NmF2)、臨界頻率(foF2)、峰值高度(hmF2)、電子密度(Ne)等數據,針對掩星數據在時間尺度上分布不均勻的特點,使用傅里葉逼近擬合方法獲取在時間尺度上連續的數據。在空間分布上,我們分別基于B樣條函數和球諧函數計算模型值,獲得全球空間分辨率較高的電離層數據。再以IRI(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模型計算的結果作為參考,檢驗方法的有效性。結果表明,使用的方法是有效的。利用B樣條函數計算的結果展開收斂速度更快,計算時間短,可以反映小區域的變化;利用球諧函數計算的結果平均殘差小于B樣條函數,分布更清晰平滑,可以反映全球的變化規律。因此,本論文使用球諧函數計算結果作為后續研究的基礎數據。
(1)空間電離層峰值密度和臨界頻率存在明顯的年周期變化,白天(LT12~15)峰值密度
和臨界頻率在磁緯低緯和中緯地區基本以半年周期變化為主,其幅度最大值在3、4月和9、10月(兩分點)附近;夜間(LT00~03)南半球的部分地區和北半球磁緯中緯60°~120°E地區以年周期變化為主,其幅度最大值在至點6月(北半球夏季)或12月(南半球夏季)附近;年異常和半年異常現象是中低緯地區白天NmF2和foF2分布的常規變化特征;隨著太陽輻射能量的增強,赤道異常空間范圍擴寬。
(2)空間電離層峰值高度夜間(LT00~03)不存在明顯的規律變化,變化范圍基本分布在200~400km高度。白天(LT12~15)峰值高度磁緯±10°范圍不存在明顯的年周期變化,變化范圍基本分布在300~400km高度;南北半球磁緯10°~20°范圍,部分區域呈現相對明顯的年周期變化,南北半球磁緯20°~30°和磁緯中緯度大部分范圍以年周期變化為主,變化范圍基本分布在200~400km高度。隨著太陽輻射能量的增強,峰值高度的變化幅度增大,尤其是在赤道和低緯度地區。
(3)在250~500km高度,電離層電子密度夜間存在威德爾海異常現象,最大值在300 ~400km高度;隨著太陽輻射能量的增強,300~500km高度威德爾海異常區域空間范圍擴寬,250~350km高度赤道異常范圍擴展到中緯地區;電子密度白天(LT12~15)存在明顯的季節變化,夜間(LT00~03)季節變化不明顯。
(1)提出地震異常擾動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國三例強震地震活動期間多個物理量的變化特征。研究發現,汶川地震發生后,部分區域峰值密度相對變化幅度增大,分布在1~1.5之間,TEC相關系數下降到0.6,功率譜密度變化明顯;于田地震發生后,部分區域峰值密度相對變化幅度增大,分布在0.8~1.2之間,震前地磁垂直分量增強,但時間上與空間異常分布不同步,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玉樹地震發生后,震中鄰近區域峰值密度相對變化幅度增大,分布在0.6~0.8之間,多個臺站地磁垂直分量差值小幅下降到0nT以下;3個震例在地震活動期間,電離層都存在擾動現象,其中汶川和玉樹地震發生后,地磁垂直分量同時出現擾動變化;僅從計算的震例結果來看,震級越大,峰值密度相對變化幅度越大。
(2)針對汶川震例,基于SAMI2模型模擬計算結果和觀測結果對比分析,驗證附加電場可以引起電離層的擾動變化,提出異常電場機制對地震電離層響應的解釋可能更為合理。
中圖分類號:P4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5.03.011
(作者電子信箱,馬新欣:maxinxin09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