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了各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培育了歷久彌新的優秀文化。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2012年11月15日)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涉及億萬家庭的幸福,關系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子女健康成長成才,是許多家長的最大心愿。當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一定要認真實施關系億萬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把這項德政工程抓好。
(2004年7月21日)
●各級有關部門和學校要承擔起指導家庭教育的責任,通過家長學校、家庭指導中心、家訪等多種形式,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善于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學會鼓勵孩子的方法。特別要關心單親家庭、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一視同仁地納入各地學校教育,熱情為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把所有孩子都培養成對社會有用之人。
(2004年7月19日)
●古往今來,許多有作為的“官”都以關心百姓疾苦為己任。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到于謙的“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說明心無百姓莫為“官”。我們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的態度,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要抓實做細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每項工作,努力辦實每件事,贏得萬人心。
(2004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