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庫
馬克思與愛人燕妮終身相守的深沉愛情在世界傳為佳話。
卡爾·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摩塞爾河畔特利爾的一個普通市民家庭。出生貴族的燕妮·馮·威斯特倫的家離馬克思的家只有幾分鐘的路程。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學攻讀法律的一年級學生馬克思,回特利爾向自己熱戀的姑娘求婚。21歲的燕妮就和18歲的馬克思約定了終身為伴。按照當時的習俗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貴族出身、年華似錦的燕妮,被公認為是特利爾最美麗的姑娘和“舞會皇后”,許多英俊貴族青年為之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無疑問,可以締結一門榮華富貴的婚姻。但是她卻蔑視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切傳統觀念,瞞著父母把自己許配給一個市民階級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預計和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馬克思認為暫時還不能在身為樞密顧問官的燕妮的父親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
1836年10月,馬克思從離家不遠的波恩大學轉赴離家很遠的柏林大學讀書,這意味著他們之間要忠誠等待一段漫長的時間。在柏林,由于心靈激蕩的感情和“傾心思慕”的愛情以及帶來的懸念和焦慮,曾一度影響了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學習。他曾向父親坦率吐露說,由于遠離摩塞爾河谷,遠離他的“無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靜之中”。困擾他的絕不是什么猜忌心,因為他對燕妮的愛情從未有過絲毫懷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長的歲月里長期分離,使他感到心情沉重。于是,18歲的馬克思就執筆寫詩,用詩歌抒發自己的感情和心聲。馬克思的詩大多是歌頌燕妮和傾吐自己對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
1841年4月15日,馬克思提前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年輕的哲學博士剛剛回到特利爾,就趕忙去他最心愛人的家,把博士論文親手送到燕妮父親的手里。燕妮和馬克思在多年分離之后,本來打算立即結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論文并不能作為維持生計的基礎,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結婚的念頭,繼續互相等待。從1842年4月起,馬克思開始為《萊茵報》撰稿,1842年10月,《萊茵報》的股東們委任馬克思為編輯,1843年3月,馬克思被迫退出《萊茵報》編輯部。接著又與阿爾諾德·盧格磋商了關于共同從事著作出版的計劃。此后他才到克羅茨納赫(燕妮在她父親1842年3月去世后就和母親遷居這個地方),與燕妮舉行了婚禮。
從他們私自約定終身到結合,燕妮等待了漫長的七個年頭。在這七年中,她除了曾與未婚夫馬克思有過少數的幾次相聚之外,就只能從遠處用自己的思念和書信陪伴他了。她在給馬克思的一封信中寫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輝燦爛,多么威武堂皇??!我從內心里多么渴望著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滿懷喜悅的歡欣為你跳動,我的心啊,是何等焦慮地在你走過的道路上跟隨著你?!幪幱形以谂惆橹?,走在你的前頭,也跟在你的后面。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掃清阻擋你前進的一切障礙。”同時,她還不得不同她的幾個貴族親戚進行十分折磨人的斗爭。
他一離開,燕妮就寫信給他:你現在對于我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親切可愛和珍貴,可是,每當你和我告別時,我總是萬分激動,我多么想把你叫回來,以便再次告訴你,我多么愛你,我如何全身心地愛著你??墒亲詈筮@一次你是以勝利者的姿態走的,我已看不見你的身影,只有你的形象出現在我的心上,它栩栩如生,這樣地忠誠,天使般溫柔和美,沐浴在愛的偉大與智慧的光芒之中,這時,我真不知道,在我心靈的深處你是多么珍貴。如果你此刻能在這里,我親愛的小卡爾,你在你的調皮而又可愛的姑娘身上會感受到多少幸福??!如果你再次表現出壞企圖、惡意,我不會采取任何反抗的;我會溫順地低下頭,任憑這個兇惡的男孩怎樣擺布……你還記得我們在暮色蒼茫中的那些談話嗎?我們那無言的嬉戲,那在半睡半醒中度過的時光,我的親愛的,那時你是多么可愛,多么好,多么寬容,多么快樂!
回到克羅茨納赫后,馬克思和燕妮在母親那里住了三個月。這使馬克思能夠“從社會舞臺退回到書房”,開始為《德法年鑒》撰稿?!兜路觇b》顯然將成為一份特別的政治評論性刊物。雖然馬克思在《萊茵報》上的文章曾涉及政治問題,但他的方法,像正規的論戰文章一樣,曾極大地綜合吸取了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的論證方式。
1842年3月,他在《德國年鑒》上針對國家制度問題上對黑格爾自然法進行了批判。馬克思說,“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同君主立憲制作斗爭,同這個徹頭徹尾自相矛盾和自我毀滅的混合物作斗爭?!?/p>
1843年6月19日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槎Y舉行后,馬克思和燕妮隨即動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1843年10月底,馬克思和燕妮一起來到巴黎,同比他們早兩個月來到這里的盧格籌辦并出版《德法年鑒》雜志。至此,他倆拉開了充滿困苦和自我犧牲的生活序幕。由于馬克思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卓越貢獻和對地主、資產階級無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動勢力詛咒他,驅逐他。他不得不攜家小四處轉移,其生活困難有時達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1844年1月,馬克思與燕妮一起去到巴黎。
1845年秋天,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流亡比利時布魯塞爾。
1845年12月馬克思宣布脫離普魯士國籍。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識形態》。書中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并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他們所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為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奠定了初步理論基礎。后來才誕生了《共產黨宣言》。隨后不久遭到比利時當局的迫害,馬克思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國。
1850年3月底,隨馬克思一起流亡倫敦的燕妮寫信給好朋友約瑟夫·魏德邁時,描繪了她當時的生活情況——“因為這里奶媽工錢太高,我盡管前胸后背都經常疼得厲害,但還是自己給孩子喂奶。這個可憐的孩子從我身上吸去了那么多的悲傷和憂慮,所以他一直體弱多病,日日夜夜忍受著劇烈的痛苦。他從出生以來,還沒有一夜,能睡著二個小時以上。最近又加上劇烈的抽風,所以孩子終日在死亡線上掙扎。由于這些病痛,他拼命地吸奶,以致我的乳房被吸傷裂口了;鮮血常常流進他那抖動的小嘴里。有一天,我正抱著他坐著,突然女房東來了,要我付給她五英鎊的欠款,可是我們手頭沒有錢。于是來了兩個法警,將我的菲薄的家當——床鋪衣物,甚至連我那可憐孩子的搖籃以及比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們威脅我說兩個鐘頭以后要把全部東西拿走。我只好同凍得發抖的孩子們睡光板床了……”
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個女兒長大成人。在這種困境下,燕妮還是深深地愛著馬克思。她承擔起母親和主婦的責任,除了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還擔負起了許多其他工作。燕妮是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書,馬克思的幾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難辨認的——在送到印刷廠或出版社去以前,總得由她謄寫清楚,跟出版社和編輯辦交涉。一些繁瑣的手續,很難處理的事務,不少也是由她代辦。
卡爾·馬克思這位寫過《資本論》并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偉人,經常在外奔波、流亡不能廝守在妻子身邊,但是他再忙也忘不了用他的生花妙筆向燕妮表達他的愛情,下面這封情書是馬克思在英國曼徹斯特與恩格斯一同工作時寫給燕妮的。
“我的親愛的:我又給你寫信了,因為我孤獨,因為我感到難過,我經常在心里和你交談,但你根本不知道,既聽不到也不能回答我。你的照片縱然照得不高明,但對我卻極有用,現在我才懂得,為什么‘陰郁的圣母最丑陋的圣母像,能有狂熱的崇拜者,甚至比一些優美的像有更多的崇拜者。無論如何,這些陰郁的圣母像中沒有一張像你這張照片那樣被吻過這么多次,被這樣深情地看過并受到這樣的崇拜;你這張照片即使不是陰郁的,至少也是郁悶的,它決不能反映你那可愛的、迷人的、‘甜蜜的,好像專供親吻的面龐……你好像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愛你,自頂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眼前,嘆息著說:‘我愛你,夫人!,暫時的別離是有益的,因為經常的接觸會顯得單調,從而使事物間的差別消失。深摯的熱情由于它的對象的親近會表現為日常的習慣,而在別離的魔術般的影響下會壯大起來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愛情就是如此。只要我們一為空間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時間之于我的愛情正如陽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長。
在這愛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人,因為我感到了一種強烈的熱情。你會微笑,我的親愛的,你會問,為什么我突然這樣滔滔不絕?不過,我如能把你那溫柔而純潔的心緊貼在自己的心上,我就會默默無言,不作一聲。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來傳達親吻……誠然,世間有許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麗。但是哪里還能找到一副容顏,它的每一個線條,甚至每一處皺紋,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強烈而美好的回憶?甚至我的無限的悲痛,我的無可挽回的損失,我都能從你的可愛的容顏中看出,而當我遍吻你那親愛的面龐的時候,我也能克制這種悲痛。‘在她的擁抱中埋葬,因她的親吻而復活。這正是你的擁抱和親吻。
再見,我的親愛的,千萬次地吻你和孩子們?!?/p>
燕妮回復給馬克思的信:
“我保持沉默為的是愛惜你,也為了不去觸動我的創傷,唉,卡爾,你是多么的不了解我??!你為我設身處地地想的多么少??!你對我的痛苦體會的多么不夠??!我的心靈受到了多大創傷??!……
你那美好、動人而熱烈的愛情,這種愛情的純真的流露,你幻想出來的令人歡欣鼓舞的形象——所有這些能使其他任何少女欣喜若狂的東西,卻只能使我感到恐懼,并且常常使我悲觀失望。我越是沉湎于這種幸福之中,就越是感到自己命運的可怕。當你那火熱的愛情一旦冷卻下來,你就會變得冷酷無情而難以接近。你知道,卡爾,由于擔心你的愛情能否長期保持下去,我的一切歡樂都蕩然無存,你的愛情還不能像理所應當的那樣使我歡天喜地……
唉,卡爾,假如你的愛情能使我放心的話,那我就不會這樣頭昏腦脹,心似刀絞,隱隱作痛……只要你看我一眼,我就會害怕得張口結舌,說不出一句話。我的熱血快要凝結,我的心已開始顫抖……每當我想念你的時候,我就感到這樣不安……我的全部生命,我的整個身心就是思念你。”
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驚人的克制能力,忍受著極大的疼痛。在這膽戰心驚的歲月,馬克思照料妻子,不離左右讓她快活些。馬克思于1881年7~8月間,陪著她到法國去看了大女兒和幾個外孫。由于焦急和失眠,體力消耗過度,馬克思也病了。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險,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他們的小女兒在談到雙親暮年生活的時候說:“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他覺得自己好多了,已經走得動,能到母親房間里去了。他們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輕人,好似一對正在開始共同生活的熱戀著的青年男女,而不象一個病魔纏身的老翁和一個彌留的老婦,不象是即將永別的人?!?/p>
1881年12月2日,燕妮長眠不醒了。這是馬克思從未經受過的最大打擊。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說:“摩爾(馬克思的別名)也死了?!痹谝院蟮膸讉€月里,他接受醫生的勸告,到氣候溫和的地方去休養。可是不論到哪兒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深深的悲痛。他寫信給最知己朋友說:“順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對傷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認我時刻在懷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開的——那就是我在騙人?!彼倪@些話是多么令人感動??!
1883年1月11日,傳來了大女兒突然去世的噩耗,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1883年3月14日中午,馬克思安詳地、毫無痛苦地與世長辭了。1883年3月17日,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墳墓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