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根
傅雷是我國現代著名翻譯家,又是一位在家訓方面取得了成功的人物。他培養了一個世界著名藝術家的兒子傅聰和一個學有專長,教育有成的兒子傅敏。他在長期的大量家訓實踐中,寫了數以百計的家書。1981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了《傅雷家書》。十幾年來,此書一版再版,已經印刷了一百多萬冊。傅雷有豐富的家訓思想,值得學習研究。
一、 道德教育家訓思想
傅雷道德家訓的基本點是強調“第一是做人”。從兒子小時候起,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強調得最多的就是“第一是做人”。兒子要出國去學習,準備參加音樂藝術大賽,父親給兒子的臨別贈言就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后才是鋼琴家。”
傅雷教兒子做人的原則主要表現在這樣幾方面:
1、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是純潔無邪之心,是清新之心,是愛心。這種愛不是庸俗的,婆婆媽媽的那種感情,而是熱烈的、真誠的、潔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愛。赤子之心,用以待人,就是待人要誠懇,不繞彎子;用以對待事業,就是要求對待事業真誠。傅雷還指出,赤子之心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堅強,它能使人不孤獨。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可以使人永遠不落伍。
2、愛國精神。傅雷時常教育兒子要知道國家的榮辱,要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在他眼里,愛新中國非常重要。一有機會,傅雷就教誡兒子要愛國。當兒子獲得了鋼琴比賽大獎時,他把這種榮譽看作新中國的榮譽。當兒子從波蘭出走英國時,他語重心長地教育兒子:“祖國沒有忘了你”。他要兒子明白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尤為可貴的是,傅雷即使自己遭受冤屈,仍然不忘教育兒子以國家利益為重。傅聰盡管受到不公正待遇,遭受父、母親含冤棄世的沉重打擊,在國外周游幾十年,還是不忘新中國,一旦有機會,即為新中國出力。這不能不說是得力于傅雷的教誨。
3、獨立思考。傅雷家訓的獨立思考有兩層含義:第一,從做人方面而言,是謂對人生,不隨波逐流;第二,和做人一樣,從事藝術,從事學問都要獨立思考,獨立鉆研。這是傅雷這一家訓的第二層含義。傅聰深諳父親的教誨,認為獨立思考是音樂人才成才的根本,“沒有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出人才。任何真正的藝術,都是從那里出來的。”
4、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名利,這一點在傅雷家訓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兒子小時候,傅雷就注意教育他們不要計較個人名利。兒子參加比賽,獲得大獎,他教育兒子要目光遠大,胸襟開朗,那身外之名,對于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都沒有什么相干,要象孔子那樣:“富貴于我如浮云”。
5、自我批評。兒子獲得世界級音樂藝術演奏比賽大獎,他叮囑兒子要有謙遜的態度,“用冷靜與客觀的批判精神,持續不斷地檢查自己。唯有真正能做到這一步,而且終身地做下去,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6、取法要高。“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這是傅雷教育兒子的一個重要原則。這一原則,既包括為人處世、也包括治學從藝的取法要求。傅雷強調“第一是做人”,是把道德的約束擺在第一位。他對于兒子的培養目標,不僅要做一個有高超藝術才能的藝術家,而且要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二、藝術哲學家訓思想
傅雷藝術哲學家訓思想,內容十分豐富。
1、要真誠,要有性靈。真誠是為藝術的一把鑰匙。這是傅雷教誡兒子的一個觀點。他認為,真誠應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于藝術的態度,要真誠的熱愛,而不是半心半意,假心假意的愛;其二,對于藝術的理解,要持實打實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也即赤子之心。傅雷說,藝術家要有性靈,指的是人性中自然本真的東西,是每個人的本色,與老子說的嬰兒之性、孟子說的赤子之心、李贄說的童心類似。他主張藝術家要有性靈,是謂藝術家要有純真、樸實的創作之心。不僅指詩人的藝術創作要有性靈,而且包括音樂家、畫家、雕塑家、書法家和戲劇家的藝術創作,都要有性靈。
2、能“通”、能“化”、能“入”、能“出”。傅雷強調:“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指藝術上、學問上的通。其一,任何部門的藝術家不僅對于自己所從事的那一部門藝術要了解,而且對于旁的藝術也要了解。傅雷認為音樂藝術家的音樂視野要比較寬廣,不能僅從音樂本身去認識音樂藝術、了解音樂藝術,而應該同時學習研究其它藝術。他一再教誡兒子要走出琴房,到博物館去欣賞造形藝術。其二,東方的藝術家不僅對于東方的藝術要了解,而且對于西方藝術也要了解。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是相通的。藝術家能“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能“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和眼光。能“通”,才能博大。他強調為學要能“化”,能對待新生事物或外來文化藝術采取消化態度,從而達到融會貫通,彼為我用的境界。同時,也要能“入”能“出”。入乎其內,對所表現的審美對象,要重視,要與它共憂樂,才能表現出審美對象,才有生氣。而出乎其外,則是藝術家不要以外物所累。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對審美對象的觀照,才會有高致,才能使審美對象聽命于作家的駕馭。傅雷教育兒子對音樂藝術和其它藝術要持“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態度,高遠絕俗而不失人間味人情味,達到盡管崇高卻不神秘,盡管超脫仍然溫馨、親切、有人情味的境界。這一點,是把關于從藝與做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意謂著藝術家對待世情要超脫,要淡泊名利。
3、藝術家的理智必須與感情平衡。這是傅雷素來的一個主張。傅聰少年時期,傅雷只給他教授田園詩、敘事詩和不太傷感的抒情詩。兒子未成年,傅雷不允許他聽大人們隨意談論政治的談話。這樣做,都是為了避免未成年的兒子理智與感情失去平衡。
4、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精神,才能徹底了解別個民族的優秀傳統。傅雷說:“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精神,具備自己的民族靈魂,才能徹底了解別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滲透他們的靈魂。”從兒子小時候起,他就用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精神和美學思想來教育他們。傅聰在藝術上成名后,長期在國外周游,但傅雷仍然常常提醒兒子要努力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充分認識世界一切高級藝術的語言是相通的、準則是共同的道理。
5、追求自然、含蓄的藝術美。傅雷教育兒子,理想的藝術總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一切藝術都忌做作,出之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一旦露出雕琢和斧鑿的痕跡,就變為庸俗的工藝品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藝術了。傅雷經常提醒兒子要到大自然中去,欣賞大自然的美,提高審美能力。同時,他把文學上的含蓄美與音樂上的含蓄美加以比較,指出由于音樂藝術的特性,它的含蓄美比別門藝術上的含蓄美更加豐富,更加神秘。他教育傅聰,作為真正的音樂藝術家應當努力去體會這個潛在的境界,把這個潛在的境界表現出來。
三、愛情、婚姻、家庭和生活細節方面的家訓思想
以真摯的父愛密切關注兒子的情感生活,與兒子討論如何對待戀愛、婚姻、家庭,不厭其煩地教育兒子要注意哪些生活細節,這是傅雷家訓思想的第三部分內容。
1、事業第一,愛情第二。傅雷要求兒子在處理愛情與事業的關系上,要做到這一點。鬧戀愛最激烈的時候也不能動搖自己的事業,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到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盡量拋開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會覺得活得有意義。反之,一個人只知道愛,別的什么也不知道,那是無法生活的。那樣的愛情是不會長久的。
2、感情必須受理智控制。傅雷強調,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一個名副其實的藝術家,多半是在回想中和想象中過他的感情生活的。過去的羅曼史,讓他成為一個美麗的回憶,作為一個終身懷念的夢。這是傅雷對中外很多真正藝術家的羅曼史的精辟總結。
3、細心觀察,坦誠相待。傅雷教誡兒子,戀人對于對方,要長時間細心觀察才能真正了解對方。唯有真正了解,愛情才有基礎。戀人雙方要坦誠相待,要自然,不要掩飾自己的缺點。戀人是最容易掩蓋自己的缺點的,也是最不容易看清對方的缺點的。
4、修改小習慣。傅雷家訓中,還把個人小習慣與意識、性情聯系在一起,教誡兒子,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識和性情。傅雷對兒子生活細節進行了大量的細致的指教。
四、傅雷家訓特點
1、真摯的愛心,新型的父子關系。傅雷對兒子充滿了真摯的愛。他說,他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兒子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他是兒子的“園丁”、兒子的“警衛”、兒子“踏實的手杖”。他把兒子當作“珍貴的藝術品”。他還說他精神上永遠和兒子在一起。這種愛心是始終如一的。傅雷對兒子的愛心是非常感人的,表現了一種新型的父子關系。這種關系具有平等與民主因素。
2、重點教育與全面教育相結合。傅雷的家訓重點很突出,這就是強調道德約束力,強調“第一是做人”。這是他家訓的重點所在。兒子小時,他親自講授中國語文課,從孔子,孟子、先秦諸子、史記、世說新語等側重選取那些富有倫理觀念、哲理思想、有趣味的故事教育兒子。這樣,既為兒子從小打下如何做人的基礎,又為他增長了語文知識,加強了文藝薰陶。同時,他也注意了對兒子的全面教育:如藝術、愛情、婚姻、家庭和生活小節方面,他都給予了細心指點。
3、言教與身教相統一,嚴厲教育與悉心幫助相結合。傅雷家訓,言教與身教并具。他本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榜樣。做人,他從不隨波逐流;做學問,他從來講究獨立鉆研。做人,從藝,處理生活細節,傅雷對兒子的言教,無不與身教緊緊結合在一起。傅聰在回憶父親時說:“我從小就是這樣看著他長大的。”傅敏說,父親對他是在薰陶,而不是在指導;他是在不知不覺中,把父親的一套為人處事的看法接受下來,發揮出來的。父親對他的家訓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薰陶。
傅雷教育兒子獨立思考,有一套很特別的做法。他教兒子讀書時,總是讓兒子預先準備,當兒子遇到不了解的文義時,他便旁敲側擊給予指引,讓兒子從中找出正確的答案來。他親自選編教材,親自為兒子講授語言文學、英語、戲劇等。傅雷還把“取法乎上”的教誡與因勢利導結合在一起。學習音樂,傅聰是有點天賦的。傅聰從小對音樂很專注。他3歲至4歲時,就愛聽古典音樂。只要收音機或唱機上播放西洋樂曲,不管是聲樂還是器樂,也不管是哪一樂派的作品,他都會安安靜靜地聽。具有絕對音高的兒童,被認為是具有音樂天賦的兒童。傅聰五歲左右,傅雷和他的朋友就發現了傅聰是一個具有絕對音高的兒童,于是傅雷和夫人朱梅馥就采取措施培養傅聰學習音樂。但是,傅雷讓傅聰專攻音樂是在傅聰17歲時,那時傅聰對學習音樂藝術已經表現出異常的刻苦、專心。傅雷對兒子的要求是取法要高,期望兒子獲得上等的效果。事實證明,傅雷望子成龍的愿望成功了。傅雷的家訓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