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偉 劉文浩 編譯
(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蘭州 730000)
2015年5月11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新罕布什爾大學科研人員關于地球磁圈中開爾文-亥姆霍茲波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員發現,開爾文-亥姆霍茲波在地球磁圈中普遍存在,使得來自太陽風暴的粒子可以進入磁圈,產生震蕩,影響地球的防護輻射帶,從而保護人類免受宇宙輻射的傷害。這一認識與早先關于其無法改變磁圈動力學機制的傳統認識截然不同。
開爾文-亥姆霍茲波是一種具有特殊模式的波,它遍及地球云層、海洋表面,甚至木星大氣圈。研究人員利用NASA“地磁亞暴期間的重大事件時間歷史及宏觀交互研究”(THEMIS)項目獲得的數據,發現開爾文-亥姆霍茲波通常在地磁亞暴期間20%的時間內在磁層頂上會普遍存在,并且可以改變地球輻射帶的能量水平。這種改變對保護輻射帶或航天器和地面技術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該發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基本物理磁圈的運行機制。科研人員還表示,與傳統認識中磁層頂中開爾文-亥姆霍茲波很少見的觀點不同,該研究發現其實際上一直都存在,而且經常控制著磁性層的超低頻波。THEMIS項目研究提供了獨一無二的、長時間尺度的數據集,研究人員可以對開爾文-亥姆霍茲波進行全面詳細的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