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猛,李 強
(1.黑龍江省急救中心,哈爾濱 150056;2.哈爾濱市第二醫院骨外科,哈爾濱 150056)
17例距骨骨折或伴脫位患者的治療分析
遲 猛1,李 強2
(1.黑龍江省急救中心,哈爾濱 150056;2.哈爾濱市第二醫院骨外科,哈爾濱 150056)
為了探討距骨骨折或伴距骨與周圍關節脫位的處理方法和治療體會,2011——2014年共收治距骨骨折或伴脫位患者17例,對其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11例閉合性損傷患者和6例開放性損傷患者都進行了相應的處理。結果顯示,參照Kenwright的功能分類標準,優8例(47.1%),良5例(29.4%),可3例(17.6%),差1例(5.9%),總優良率為76.5%,治療距骨骨折脫位的方法效果較好。進而總結出距骨的主要作用是活動和負重,在距骨骨折或脫位后,只有進行嚴格的解剖復位才能發揮距骨的正常功能,治療中要重視開放性距骨骨折脫位的處理,避免感染和多種并發癥的出現。
距骨骨折;伴脫位;治療分析
距骨骨折或伴脫位屬于足外科的一種嚴重損傷,需要急診處理,由于這一部位的血液供應較為復雜,并且距骨有很多個相鄰關節面的解剖特點,因此,距骨骨折或伴脫位會伴隨多種并發癥,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和正確的處理,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影響患者足部功能的正常發揮。以2011——2014年收治的17例距骨骨折伴脫位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這些患者進行隨訪,現將診治資料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2012——2014年收治的17例距骨骨折或伴脫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齡最小的18歲,年齡最大的63歲,平均年齡32.5歲。在17例患者中,左足損傷的12例,右足損傷的7例;閉合性損傷的11例,開放性損傷的6例;距骨頭骨折的2例,距骨頸骨折的8例,距骨體骨折的7例。按照Hawkins分類法進行分類,Ⅰ型4例,Ⅱ型7例,Ⅲ型4例,Ⅳ型有2例,其中,合并內踝骨折的4例,外踝骨折的5例,后踝骨折的有2例,足舟骨骨折的1例。這些患者最早的在受傷1.8h后接受治療,最晚的在26.4h后接受的治療,平均接受治療的時間在受傷之后的8.4h。
1.2治療方法
11例閉合性損傷患者的治療方案:5例采取閉合手法整復石膏外固定術,6例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同時對其中的2例患者采取距下關節融合術。
6例開放性損傷患者的治療方案:全部進行急診消毒清創術,其中1例患者采取手法整復石膏外固定術,5例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同時對其中的3例采取距下關節融合術。
17例患者中,最短住院時間6d,最長住院時間104d,平均住院時間為46.8d,研究人員對這17例患者進行了調查隨訪,隨訪時間最短為6個月,最長為7.3a,平均隨訪時間為2.7a。
治療后的療效標準參照Kenwright 4級分類法,其中:“優”表示患者經過治療之后足部沒有不適感,踝關節以及距骨周圍關節能夠靈活使用,活動度達到正常人的90%,傷處經X線檢查之后沒有異常,患者日常行走不會感覺到疼痛,且走路姿態良好,步伐平穩;“良”表示患者治療后,行走在不平地面上或者劇烈運動之后會出現一些輕微不適,踝部的靈活度下降,約為正常人的50%~90%,傷處經X線檢查會出現輕度退變;“可”表示患者經過治療后,進行中等強度活動時會感覺到疼痛,足部不能靈活運動,靈活度約為正常人的25%~50%,傷處經X線檢查會出現中度退變;“差”表示患者治療后,足部經常酸疼,走路和運動時常常感覺不適,足部的靈活度很差,低于正常人的25%,傷處經X線檢查會出現顯著退變。本次治療結果顯示,優8例,占患者總數的47.1%;良5例,占患者總數的29.4%;可3例,占患者總數的17.6%;差1例,占患者總數的5.9%,治療的總體優良率達到了76.5%,與一些調查資料相比,本次治療的優良率明顯提高,同時創傷性關節炎和距骨缺血性壞死并發癥的發生率有所降低。
在本次治療中,有3例患者發生了創傷性關節炎,占患者總數的17.6%,患者經過保守治療加上功能鍛煉之后,有2例患者的踝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有2例患者發生了距骨缺血性壞死,占患者總數的11.8%,其中距骨頸骨折的1例,距骨體骨折的1例,對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療,治療時間為24周,治療結束后,距骨頸骨折患者的距骨自行修復,沒有出現距骨塌陷現象,患者踝關節的功能基本恢復,距骨體骨折患者的距骨出現塌陷,并且出現了創傷性關節炎,患者踝關節功能沒有恢復,接著對患者進行了脛跟關節融合術,手術之后,患者的踝關節功能基本恢復,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在本次治療過程中,患者均沒有出現傷口感染以及軟組織感染的情況。
3.1重視并發癥的發生
距骨骨折或伴脫位需要進行緊急處理,處理不及時或者處理方法不當都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并發癥的發生。首先,不管是對于閉合性或開放性損傷,只要診斷為距骨骨折脫位,就必須進行急診處理,使其早期復位,復位時間越早,對血管的損傷就會越小,足部缺血性壞死的發生率就越低,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復就更加容易。距骨骨折脫位手法整復不成功時要及時進行手術,切開復位,盡快恢復距骨的血液供應,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骨折脫位部位的周圍軟組織會不斷腫脹,對血管造成更大的損傷,使距骨血供越來越難,錯過手術的最佳時機后,增加患者感染的風險,距骨缺血性壞死更容易發生。此外,治療中要避免早期負重,負重過多,不利于肢體的血液循環,在距骨骨折沒有完全恢復之前負重會導致距骨愈合不良,很容易發生距骨缺血性壞死。
3.2重視距骨的解剖復位工作
距骨解剖復位的效果直接影響距骨功能的發揮,也影響患者足部的正常使用,為了使患者能夠正常行走并進行常規鍛煉,治療過程中要十分重視距骨的解剖復位工作。如果患者距骨骨折脫位復位不成功,或者效果不理想時,應當及時采取手術進行切開復位,以保證患者足部功能的正常恢復,避免出現創傷性關節炎等現象。相關調查研究顯示,一些患者在距骨骨折脫位治療后出現一些并發癥,但是距骨復位情況良好,所以,這些并發癥的出現并未影響患者足部功能的發揮,因此,在距骨骨折脫位治療中,重視距骨的解剖復位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3做好開放性距骨骨折脫位的處理工作
距骨開放性骨折脫位很容易出現傷處感染以及周圍軟組織感染的情況,感染發生后會很難控制,傷口周圍的軟組織將逐漸壞死,導致骨質外露,甚至引發骨髓炎,從而阻礙患者的治療及恢復。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對距骨以及創傷面進行反復清洗與消毒,處理好傷處后要更換手套、器械等,并重新進行消毒。只有嚴格做好開放性距骨骨折脫位部位的消毒處理工作,才能進行距骨復位。本次試驗中,共有6例開放性距骨骨折脫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都沒有出現感染現象,因此,做好消毒清理工作十分必要。
[1] 賈峰泉,孟慶軍,劉升華,等.通過內踝截骨入路治療距骨骨折合并距骨體旋轉脫位[J].中華骨科雜志,2011,16(4):220-224.
[2] 葉俊強,姬中顏,何慕舜,等.距骨嚴重骨折脫位37例治療體會[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9,13(3):174-178.
R687.3
B
1674-8646(2015)12-0023-02
2015-10-25
遲猛(1974-),男,遼寧海城人,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創傷骨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