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園 郭彥穎 田國鋒 趙 軍 祁曉玉
(1.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2.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滄州)
河北省“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應充分利用沿海區位優勢,重視對三大港區的開發建設,大力發展沿海經濟。2011年底,河北省出臺了《河北沿海城市發展規劃》,滄州市出臺《關于加快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意見》。近年來,隨著政策的扶持和投資力度的加大,滄州沿海經濟有了快速的發展,形成以渤海新區作為滄州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對滄州乃至河北經濟發展具有拉動作用。
2007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頒布了《關于建立滄州渤海新區并給予政策支持的批復》(冀政函[2007]21 號),同意在滄州東部臨海地區建立滄州渤海新區。滄州渤海新區位居河北省東南部,東臨渤海,南接山東,北依京津,規劃區面積3,300 平方公里,包括其核心區和海興縣。核心區面積2,375 平方公里,海岸線130 公里。域內交通網絡密集,石黃、榮烏、沿海三條高速和朔黃、邯黃、黃萬、滄黃四條鐵路縱橫交互。
土地資源豐富,擁有40 多萬畝沿海灘涂,待開發利用的沿海地區空閑荒地及堿地達170 多萬畝。區內鹽田總面積45 萬畝,年產原鹽200 萬噸以上,是全國四大產鹽基地之一。
黃驊港位于河北省滄州市以東約90 公里的渤海之濱,現已建成25 個萬噸級以上深水航道泊位,吞吐量連續3年突破億噸,是晉中南、魯西北、豫北、陜西、內蒙古等部分地區出海通道。現在正在加快建設一批原油、液體化工、LNG、煤炭、礦石、散雜貨、汽車滾裝等5~20 萬噸級碼頭。到2015年,黃驊港吞吐量將達到3 億噸,集裝箱突破150 萬標箱。黃驊港是我國西煤東運輸出的第二大通道。
(一)發揮區位優勢有利于推動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可充分利用渤海新區廢棄的鹽田、鹽堿地和荒灘,使閑置資源得到有效開發與利用,培育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以黃驊港口作為河北東部地區的主要出海通道,促進沿海與腹地良性互動,從而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構筑滄州地區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進而實現滄州經濟全面發展。
(二)有利于產業集聚,形成滄州經濟增長極。渤海新區重點建設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商貿物流等為主要產業的九大功能園區。同時,規劃重點建設以海洋工程裝備、新材料、海產品等臨港產業。突出發展規模工業,重點培育骨干企業,積極發展民營經濟,構建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體,利用區域之間的交通干線,推動跨區域產業協作與聯動,促使其成為滄州的經濟增長極。
(三)有利于培育河北沿海區域中心城市。隨著逐年加大黃驊港口建設,港口功能日趨完善,港口地位顯著,促使物流業有了大的發展,通過物流帶動臨港產業、物流園區產業的發展,產業的集聚引起人口集聚,為黃驊新城建設提供支撐。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見規模、十年成中心”的構想,以“三區啟動”為主題的城市建設工程,正在把黃驊新城建設成為新城起步區、黃驊老城區和城市核心區,逐步提高城市的服務能力。按照河北省和住建部的規劃,把黃驊新城構建成為河北省沿海區域性中心城市,打造成為臨海生態示范城。實現“以港興城”,以城市促進渤海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一)港口體系建設不完善。目前,黃驊港以煤炭運輸為主,綜合港區、散貨港區年吞吐量占黃驊港比重較小,港口只發揮裝卸、存儲等傳統功能,港口功能比較單一、結構層次低、經濟效益低。黃驊港與東南部沿海城市港口比較,開發層次低、速度慢,專業化不強。加工、商貿、物流等配套功能發展較慢,臨港產業不成規模,與現代功能完善的港口還有很大的差距。
(二)沿海產業發展與腹部地區產業發展聯系不大。當前,渤海新區沿海產業,在煤炭、石油化工、機械加工等重工業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工業化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粗放型經濟發展,大部分企業技術水平落后,創新能力不強,只能生產技術含量較低的半成品、成品,沒有同腹部地區優勢的特色產業、龍頭企業、基礎產業結合,未形成產、供、銷完整的產業鏈,競爭力不足。加之港口綜合服務能力不強,現代物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促成沿海產業發展與腹部地區產業發展聯系不大。
(三)港口新區城市化水平較低,難以為港口和產業提供有力保障平臺。渤海新區成立較晚,距離滄州市區較遠,在其轄區現有唯一縣級城市黃驊市,其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比較小,基礎設施不足、城市配套功能不完善,其他服務產業也對黃驊支撐能力明顯不夠,區域性中心城市綜合服務能力較弱,很難支撐渤海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完善港口功能,構建港口體系。黃驊港基礎設施日趨完備,以冀中南及晉、蒙、魯、豫、陜、甘、寧等中西部地區為經濟腹地,集聚一定規模產業的工業園區,使滄州成為環渤海灣經濟區的“金項鏈”。黃驊港也逐漸由原來功能單一的煤港向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的深水大港邁進。完善黃驊港集裝箱、雜貨、農產品、液體化工原料運輸功能,逐步形成環渤海地區以原材料運輸為特色的綜合性港口。加強天津、唐山、秦皇島、黃驊港之間的聯系,實現功能上互補、分工協作,避免重復建設,減少競爭內耗,合理規劃布局,努力建設成為相互支撐的現代港口體系。
(二)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港口經濟輻射作用。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對港口發揮經濟輻射作用至關重要。做好港口和周圍區域基礎設規劃,擴建內外航道,增加港口吞吐量的同時,重點加大綜合港區吞吐量比重。完善港口與工業園區以及周邊地區公路、鐵路建設,盡快形成以水路、公路、鐵路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同時,加強港口內外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建設。
(三)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強臨港產業與腹地產業關聯度。加快港區開發建設和改造升級,培育和發展以海洋運輸為龍頭的現代物流體系。強化港口的龍頭作用,引導、促進物流資源向沿海港區聚集。依托港口大宗商品如煤炭、礦石的運輸優勢,延伸物流功能至其上游產業鏈,建設各類商品綜合交易平臺,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同時推動物流產業與制造業的互動,強化供應鏈,增強物流業的生產性作用。
(四)加快推進沿海城鎮建設,為港口和臨港產業構筑發展空間。
加快黃驊新城建設,要合理規劃布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能源基礎產業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城市生產生活服務體系,盡快打造渤海灣宜居生態濱海新城。根據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專業特色小城鎮,加強和重點鎮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港口、港城、工業區三者互動。要超前謀劃港口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特別是代表城市角色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更要高起點謀劃和建設。
[1]陳永國.河北省建設沿海經濟隆起帶的理論思考[J].商業研究,2009.2.
[2]劉秀蘭.河北沿海經濟隆起帶發展對策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08.12.
[3]閏波.河北省發展臨港區域經濟的路徑分析[J].中國水運,2009.6.